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探讨提高金属材料的抗应力松弛特性的新工艺,提出热强压处理是提高冷拉碳素钢丝弹簧的抗应力松弛的有效方法。此外,还讨论了去应力回火、热稳定化处理工艺参数对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两种铜基形状记忆合金Cu-23.12 Zn-4.37 Al及Cu-26.34 zn-3.24 Al-0.67Mn(Wt%),在不同状态下马氏体时效稳定化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马氏体时效稳定化机制——应力松弛机制,即在马氏体状态下使用或放置过程中,由于微观应力松弛,破坏了马氏体变体间及马氏体与母相间界面的共格性,使变体不易合并,引起马氏体稳定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飞灰的处理以及由此引发的重金属污染这一问题,引用大量的文献,从飞灰的特性以及形成机理,论述了各种化学药剂稳定化技术和各自特点,并结合国外的化学稳定化处理技术探讨了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稳定化处理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高铝锌合金由于其高温耐磨性较差而受限于各种重型传动领域的使用,碳化硅增强体的加入有效改善了当前的困境。然而以高铝锌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仍然有明显的时效缺陷,且随着重载长程传动的持续而引起摩擦温度剧增,复合材料摩擦表面微观组织中固溶体的溶解度增大,耐磨α相和减摩η相均向软基β相转换引起了微观结构的不稳定,从而导致摩擦工况中复合材料使用性能的不稳定。本文采用搅拌联合熔体超声工艺制备了纳米Zn–38Al–3.5Cu–1.2Mg/SiCp复合材料试样,研究了不同稳定化处理下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行为,分析了磨损性能与磨损量、磨损表面形貌、纳米增强体的分散性以及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化的复合材料内部的纳米SiCp分布更加均匀,经稳定化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随着接触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在增大,未经过稳定化处理的复合材料显微硬度随着接触表面温度升高基本不变,并且稳定化工艺最优为380℃ × 6 h + 170℃ × 48 h。稳定化处理有利于复合材料中纳米增强体颗粒的分散,不仅细化了晶粒大小还增强了耐磨性,同时由于纳米SiCp的高温热稳定性还进一步抑制了在磨损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中硬质相向软质相的转变过程,同时稳定化处理也有利于缓解纳米SiCp在基体界面处所引起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5.
外磁场对Fe-Cr-Co系永磁体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稳恒和交变磁场对5种Fe-Cr-Co系永磁体磁性的影响,得到了磁场强 度及其作用时间对磁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V和Ti的三种试样的磁稳定性 比不含V和Ti的好。还探讨了磁稳定化处理问题。含V和Ti的试样的稳定化 处理,其稳恒场为31.84kA/m,交变场为 3.98~7.96kA/m;不含V和Ti的试 样的稳定化处理,其稳恒场为7.96 mA/m,交变场为1.99~5.97kA/m.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不同种类,不同比例溶剂浸渍沥青球,然后进行氧化稳定化,炭化处理。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用烃类溶剂浸泡球状活性炭可以有效地除去沥青球中的致孔剂和轻组分,从而打通氧气向内扩散的通道,加速沥青球的氧化稳定化过程,溶剂浸泡对于含硫沥青球的氧化稳定化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BCF的热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连续实验方法,借助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力学测试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热氧稳定化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序态结构、化学结构与生物碳纤维吸附特性、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基热氧稳定化纤维晶区尺寸、取向指数等结构参数与BCF比表面积、吸附特性及力学性能的优劣具有直接内在联系.在热氧稳定化过程中增加聚丙烯腈纤维热氧稳定化结构转化有益于改善生物碳纤维吸附特性,且与生物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研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浸出毒性实验,研究了两种物质吸附及稳定化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从而为污泥农用中重金属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减少,可以满足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不稳定形态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膨润土对重金属Cd、N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而硫化物对重金属Zn、Cu和Cd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加入10%的药剂时,Zn的浸出浓度仅为4.96mg/L,同时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形态的比例减少了约50%~60%。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Maxwell型应力松弛方程的局限性,并分别从高分子材料应力松弛过程的活化能及高分子链间物理交联结构对应力松弛的影响出发,首次推导了高分子科技界及工程界广为公认的形式上带有广因子的应力松弛经验方程.并对其有关参数的物理意义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处理了硬聚氯乙烯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应力松弛实验数据,获得了一系列应力松弛参数,证明了对这一体系而言tn中的n值为0≤n≤1,证明聚氯乙烯高分子链间极性相互作用及部分化学交联对材料的应力松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波形松弛与多分裂技术结合对大型周期线性瞬态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建立多分裂周期波形松弛算子谱的表达式,给出算法的一个收敛性条件为对应多分裂周期波形算子的谱半径小于1,该方法对周期波形松弛算法进行了推广,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多分裂波形松弛方法可以有效加速周期波形松弛解耦算法的收敛性能。  相似文献   

11.
康永刚  张秀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6):14791-14795
为了用较少的参数准确描述粘弹材料的应力松弛实验数据,并且唯象解释松弛速率与应力的幂律关系,用假塑性粘壶与弹簧串联,得到改进的Maxwell模型。改进的Maxwell模型再与弹簧并联,给出改进的Zener模型。取定应变时,可得出松弛速率与应力满足幂律关系。求解本构方程得到它们的应力松弛函数。结果表明,常见的幂律型松弛可视为改进后模型的解,幂律函数的指数与反映材料非线性强弱的参数建立了关系,而Debye型松弛是幂律型松弛的一种极限情况。用给出的松弛函数对聚异丁烯的松弛模量进行了研究,拟合过程简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低场1H-核磁共振弛豫可以有效地测量食品中水分、油脂和酒精等组分,葡萄酒中水O-H基和乙醇C-H基是产生共振弛豫谱的物理基础。采用CPMG方法和反转—恢复技术分别得到葡萄酒核磁共振横向弛豫和纵向弛豫曲线,并使用连续谱迭代方法与离散谱拟合分析获得核磁共振弛豫谱。通过添加去离子水或95%食用酒精配制不同酒精含量样品,由谱峰面积占比变化确定弛豫谱峰的归属。研究发现,T2 谱中弛豫时间较长的谱峰反映了酒精的含量,且其峰面积占比随酒精体积浓度变化呈线性递增关系。随机抽样的实验结果表明,1H-核磁共振弛豫谱具有普适性,从而可建立基于T2 谱的葡萄酒酒精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膜的应力松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阴离子乳化剂含量不同的5种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分别成膜,用岛津AG-A材料试验机,进行了5种膜的应力松弛试验,求出了应力松弛模量和应力松弛函数,应力松弛函数形式为E=At^B,并讨论了成膜厚度对应力松弛数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物理老化的分数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义分数Maxwell模型对聚醚醚酮(PEEK)和聚苯硫醚(PPS)在不同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下的应力松弛曲线进行了拟合.利用遗传算法结合共轭梯度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拟合结果表明,分数Maxwell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应力松弛过程,分数阶(松弛指数)由材料结构决定,不同的老化温度和时间仅影响松弛时间.以松弛时间为标度,不同温度及老化时间下的应力松弛曲线能近乎完美地叠合,即时间-老化时间迭加原理和时间-温度迭加原理被自然呈现.由此也可能给出比较可靠地预测不同条件下聚合物力学性能长时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滞弹性弛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研究了Cu-Al-Ni-Mn-Ti多晶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弛豫特性。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该合金的耗散模量和模量弛豫量的关系为M2=0.316δM,半峰宽Δlgωτ=1.735,与Debye弛豫峰对比,铜基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频率弛豫峰出现一定程度的宽化,仍属于滞弹性弛豫范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油纸绝缘系统的介电谱与频率和微水含量及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室搭建了测试装置。根据测试结果,研究了水分及温度对变压器主绝缘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理,通过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复合绝缘体系的弛豫函数。结果表明:含有3个弛豫项的物理模型,可以较好反映油纸绝缘的弛豫及其微观极化机制,微水和温度对弛豫函数的影响较大且影响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态反应办法制备了CaCu3Ti4O12(CCTO)陶瓷样品;从德拜弛豫理论出发,通过介电温度谱得到弛豫时间温度谱,计算了样品的弛豫激活能H.结果表明激活能与频率无关,而弛豫时间因子τ0则与频率有关,显示出样品的弛豫特性并非来源于激活能H,而是来源于弛豫时间因子τ0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细胞膜变化的一些电参数特性,应用电阻抗图谱的方法研究小麦叶片对PEG溶液不同渗透势的反应,测定了不同渗透势下叶片的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弛豫时间及弛豫时间的分布系数的数值,并应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电阻抗参数与渗透势的关系及电阻抗参数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溶液渗透势的增加,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和弛豫时间减小,弛豫时间分布系数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胞外电阻和胞内电阻在各个渗透势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弛豫时间增大,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先增加后减小。胞外电阻、胞内电阻和弛豫时间对不同的渗透势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玻璃化保存对家兔颈总动脉松弛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玻璃化保存前后家兔颈总动脉的松弛曲线G(t),利用数学方法将连续松弛谱函数简化,并结合经验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 得到了动脉的3个材料参数(C,τ1和τ2). 通过比较玻璃化保存前后动脉松弛行为特征参数的差异,得到了玻璃化保存对动脉力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经过约600 s的松弛过程后,新鲜动脉约可保持初始应力的70%,而玻璃化保存动脉则仅可保持初始应力的约60%;②玻璃化保存动脉的短期松弛时间常数τ1相对新鲜对照组而言显著较小, 约降低60%, 长期松弛时间常数τ2约降低15%,而C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