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克·卡罗威是菲茨杰拉德的成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学界关于此书的批评中,汤姆,黛西,盖茨比的原型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而对尼克的研究则大多停留在对其叙述视角的分析。本文试图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基础,说明尼克这一人物的原型是"智叟"。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用伦理批评与原型批评相接合的方法,探寻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创作意旨.笔者把为追求理想和爱情而献身的盖茨比与耶稣·基督受难和复活的象征意义作比较,发现他们有惊人相似之处,认为作者借此希望盖茨比所代表的美国精神和传统道德能复生.他又藉尼克·卡罗威这个"身在其中又在其外"的叙述者之口,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评价与反思,批判了以汤姆·布坎南为代表的美国上流社会的精神荒芜、道德沦丧、虚伪与残暴,对盖茨比给予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3.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别探询了苔丝和翠翠的美女原型,从而探讨了哈代和沈从文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之源。这些人物的悲剧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其小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景博 《科技信息》2010,(26):160-16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最优秀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众生相。本论文尝试用原型理论,从人物和主题方面分析这一作品中原型的运用,解读作者通过这些原型的运用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6.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关注了主人公不同形式的孤独:盖茨比作为孤独的守望者,为了爱情和物质享受最后孤独死去;黛西在时代的影响下成为微笑的空灵者;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面对各式孤独的过程中成为寂寞的求索者。他们与其他人物一起共同折射出战后爵士时代的精神困境。小说中的孤独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寓言性,提升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运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从分析《圣经》人物原型在哈代代表作《无名的裘德》中的  运用入手 ,来解析哈代的教育观、婚姻观和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来自美国中西部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塑造了来到纽约的美国西部青年盖茨比追求爱情、渴望发财、梦想破灭的生活经历。小说在人物背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题材选择、语言运用等方面体现了西部文学的特征:作家与其塑造的书中主要人物均具有西部文化背景;故事富有西部浪漫传奇的色彩;塑造了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人公的牛仔式人物盖茨比的形象;采用了西部文学的欺骗故事的题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对《奥赛罗》进行分析 ,主要从意象、人物等表象层面分析神话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变形 ,又深入探讨原型通过作品所显示的情感、心理的内涵即人性 ,并通过比较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理解作品的感人力量 ,得到某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苔丝的形象可以从《圣经》和西方古典文学中找到相关的原型人物,如耶稣、夏娃、约伯和美狄亚。本文通过原型批评对苔丝形象进行分析,以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金庸的武侠小说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武侠世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认识和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就从远古神话——羿射十日中寻找潜在的民族精神,运用原型批评挖掘金庸小说人物郭靖身上蕴藏着的原型形象,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魔戒》的叙事方式、情节、主人公的分析,追述小说中隐藏的圣经人物原型,为小说的角色和内容试提供新的解读途径,从而揭示了小说体现的宗教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20年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人类的精神领域已被技术理性主义控制而产生了异化。《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某些程度上展现了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锋,透过叙述者尼克的眼光表达了作者对理性主义抹杀人本能的非理性力量的斥责。  相似文献   

15.
赵明华  姜宁 《科技信息》2009,(26):I0258-I0258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于它交错采用了多种原型批评的方法。本文主从雷雨意象、原始情绪、母题原型三方面来探讨《雷雨》的原型世界。  相似文献   

16.
原型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有着一个发生、演进和建构的过程。原型批评对西方文学批评产生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然,作为一种理论,它也有着不足之处。因此,对其进行适当的评析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神话-原型批评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方法之一,《批评的剖析》的问世是其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标志。神话一原型批评以其宏观性、系统性的宽广视野在理论界独树一帜,也因其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而日益受到批评。从其理论的渊源、特点、不足作出了评析,并仅就其在中国的发展潜能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文学中的人类学”——论原型批评方法及其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即原始意象。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原型批评的奠基者是弗雷泽的神话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和加拿大学者弗莱的原型批评说。原型批评着眼于从文学的表象去深入探寻艺术作品产生的终极渊源及其艺术魅力的原始根源。  相似文献   

19.
直子和绿子,是《挪威的森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女性形象。从精神分析和原型批评的角度看,直子所承续的日本古代神话人物身上的东方式自恋情结,是其生命悲剧的根源。与直子形成对比的绿子,则传达了乐观积极,外向进取的现代精神。直子与绿子构筑的现实与非现实的世界体现出了作者村上春树对当代女性精神世界的独特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对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来源及理论体系进行评述,指出这种批评的得失,并对这种批评理论的运用范围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阐明它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