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菜蛾捕食性天敌主要类群——蜘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食小菜蛾的蜘蛛有12种,主要有食虫沟瘤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et Str.、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m(Sundevall)、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et Str.、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 Boes.et Str.、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Fabricius)等.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Boes.et Str.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日平均捕食量最大为17.6头,其次是拟环纹狼蛛,八斑球腹蛛攻击力最低,日平均捕食量仅为2.4头.农药对蜘蛛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对三突花蛛杀伤力最大,生物农药8010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星豹蛛和拟环纹豹蛛抗逆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两种豹蛛成熟雌雄蛛体内含水量和脂类含量,并比较两种豹蛛在无水无食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为探究蜘蛛体内水分和脂类含量与其抗干旱和抗饥饿能力的关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星豹蛛体内含水量和脂类含量均显著高于拟环纹豹蛛,星豹蛛在无水无食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也显著长于拟环纹豹蛛.同时两种豹蛛雌蛛体内脂含量和无水无食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显著高于相应雄蛛.蜘蛛脂类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它们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两种食物及混合食物对草间钻头蛛生长发育及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间钻头蛛幼蛛在喂混合食物时,其成活率最高,5个龄期发育历期总和最短,二龄幼蛛历期比单喂果蝇和摇蚊的明显缩短.在喂混合食物时,雌蛛繁殖力最强,产卵袋数、卵粒数、单雌产卵量最高;同时,成蛛对杀虫剂氰戊菊酯耐药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蜘蛛胚胎细胞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蜘蛛发育早期胚胎为材料,对微蛛科四种蜘蛛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其结果是:草间小黑蛛、隆背微蛛、难波微蛛三种蜘蛛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和26,食虫瘤胸蛛:2n=22和24,由此推断它们的性决定机制是X_1X_2O型。  相似文献   

5.
狂蛛类平腹蛛是平腹科中一个非正式类群,其特征是第三、四足后跗节远端腹面有一个由细刺排列组成的清理梳.本文记述中国平腹蛛科类4属25种:狂蛛属17种,近狂蛛属6种,粗狂蛛属和尾狂蛛属各1种.文内对属和种的鉴别特征均有简要描述,并附外雌器和触肢图,以利读者鉴别.文中还对这类蜘蛛的地理分布也增补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7年秋季、冬季和2008年春季、夏季,分四个季节对山东曲阜人工种植杨树林内蜘蛛种类、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四个季节调查采集到蜘蛛个体2,229头,共41种,隶属于2亚目,12科,26属.其中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拟水狼蛛、沟瘤蛛、黑侏儒蛛.皿蛛科、狼蛛科、球蛛科为不同季节相同的优势种群.杨树林蜘蛛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季蜘蛛种群丰富度与其他几个季节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季节,杨树林蜘蛛优势种多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7.
星豹蛛对棉花害虫的捕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星豹蛛对棉花害虫的捕食效应.观察结果表明:星豹蛛对棉蚜、叶螨、棉铃虫、棉盲蝽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田间种群数量消长与棉花害虫密度表现为动态正相关(r=0.6124~0.8928).在试验条件下,其功能反应表现为随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量增大,随自身密度的增加捕食量减少.用Holing-Ⅱ型反应模型Na=a′TNt/(1+a′TnNt)能较好地拟合.星豹蛛对四种猎物的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71.4,158.7,17.8,25.0头.在蚜螨猎物共存时,星豹蛛的选食作用较小,选择系数E=0.9896  相似文献   

8.
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天敌.几乎所有的种类均能够捕食多种棉花害虫,尤其是对棉蚜,棉铃虫和棉小造桥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在23种蜘蛛当中以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黄褐新圆蛛和白斑腊跳蛛捕食范围广,捕食量也大.应该加强研究、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太行山区的中国蜘蛛 2新种 :狼蛛科 L ycosidae豹蛛属 Pardosa的克氏豹蛛 Pardosa kronestedtisp.nov.和隐石蛛科隐石蛛属的马氏隐石蛛 Titanoeca mae sp.nov.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3种蜘蛛的雄性染色体研究结果。它们的二倍体数目均为2n=28,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是n=13和n=15,据此,作者认为:拟环纹豹蛛等3种豹蛛的性别决定机制是X_1X_2O型;除此外,还对这3种蜘蛛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作了一些观察。  相似文献   

11.
室内测定4种杀虫剂对黑翅土白蚁工蚁的生物活性.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阿维菌素、氟虫氰、灭蚁灵和吡虫啉对黑翅土白蚁工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0.154 0 mg/L,0.160 6 mg/L,0.351 2 mg/L和0.136 8 mg/L,表明阿维菌素、氟虫氰和吡虫啉对黑翅土白蚁工蚁的毒力显著高于灭蚁灵(超过后者的2倍),而前三者毒力相当.  相似文献   

12.
宁睿  王德辉 《武夷科学》2012,28(1):97-101
采用摄入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含有毒死蜱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成年意大利蜂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种杀虫剂对成年意大利的急性经口毒性均为高毒;毒力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0%阿维·毒死蜱乳油>12%高氯·毒死蜱乳油>50%毒死蜱微乳剂>30%甲维·毒死蜱乳油>30%毒死蜱·三唑磷乳油>20%毒死蜱·氟铃脲乳油>22%吡虫·毒死蜱乳油.另外,22%吡虫·毒死蜱乳油对供试蜜蜂24h和48h的致死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24h LC50值约是48h LC50值的12.6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 5种不同药剂防治菜蚜 ,结果表明 :1 0 %一遍净 (吡虫啉 )可湿粉对菜蚜的防治效果最好 ,持效期最长 ;快灵 3 0 %可溶性粉防效次之一 ,但持效期比一遍净短。 1 8%杀虫双水剂从药后第 4天开始 ,防效逐渐升高 ,持效期与一遍净相当。 40 %乐果乳油和 2 0 %杀灭菌酯乳油对菜蚜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白花草木樨地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花草木樨地蜘蛛有11科31属41种,随着时间的变化,优势种依次为印痕球蛛(Therionimpressum)、灌木新园蛛(Neoscona adianta)、条纹花蟹蛛(Xysticus striatipes)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蜘蛛的生物学特性、植被情况、食物供应和人为活动对蜘蛛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消长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的结果可为草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谢钦铭  梁广文  曾玲 《江西科学》2006,24(3):235-237
就15种果园常用农药的田间使用浓度对卵跳小蜂成蜂的毒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植物质杀虫剂印楝素、微生物杀虫剂高效B t.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较小;菊酯类杀虫剂、抑太保、杀虫双和三氯杀螨醇对卵跳小蜂的触杀毒性均较高;卵跳小蜂对有机磷杀虫剂如辛硫磷、敌敌畏及氧乐果等非常敏感,但对敌百虫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在综合防治中避免使用有机磷类、菊酯类等农药,应合理选择使用一些生物源杀虫剂以减少对卵跳小蜂的杀伤。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了吡虫啉、木虱净分别与叶面肥的混剂对橄榄星室木虱自然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木虱净+多微核苷酸、吡虫啉+多微核苷酸、木虱净+15% FeSO4、吡虫啉+15% FeSO4、木虱净和啉虫啉等6个处理区中橄榄星室木虱种群趋势指数均小于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对照处理区种群数量以6.39倍的速度增长。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显示,木虱净+多微核苷酸、吡虫啉+多微核苷酸、木虱净+15% FeSO4、吡虫啉+15% FeSO4、木虱净和吡虫啉处理区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区的3.18%、3.71%、3.85%、4.75%、6.23%和6.49%,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混配植物叶面肥比单一使用杀虫剂控制橄榄星室木虱种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营养胁迫及农药胁迫等逆境在农业田间生产中十分常见.为明确不同营养胁迫条件下,常用杀虫剂使用对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影响,研究了3种质量浓度的吡虫啉、灭多威、氧乐果分别处理清水及营养液中培养的小麦苗后5d内,对小麦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5mg/L吡虫啉处理营养液组及清水组小麦苗后6h时,小麦苗PAL均受到抑制,活性显著降低;在处理后12h时,营养液组小麦PAL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了37.8%,而清水培养的小麦苗PAL未出现显著升高;100,200,400mg/L灭多威处理对2组小麦苗中PAL活性的影响与吡虫啉处理类似.氧乐果处理后6h,营养液组小麦苗PAL活性比对照显著升高了107.8%,在处理后24h时,营养液组小麦PAL活性又显著降低,而后变化不再显著;而清水组小麦苗PAL活性在氧乐果处理后12h及48h时,活性显著降低,在处理后5d内,均无显著升高阶段.可见,杀虫剂对小麦苗中PAL活性的影响与药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营养状况对小麦苗的PAL防御响应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清水培养组小麦与营养液培养组小麦相比,在药剂胁迫下,PAL活性在营养物质充足条件下的防御响应更为显著,并迅速恢复为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8.
链格孢菌毒素对紫茎泽兰致病性及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为生物测定材料,对链格孢菌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筛同离体叶片针刺法可作为该毒素的生物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毒素提供了可靠的生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