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内凝析油气井数量日益增多而配套的动态监测技术却停滞不前的现状,提出凝析气田生产测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通过分析凝析油气井内流体特性(井筒中气油比大),传统方法使用受限,提出基于相态图的凝析气井生产测井解释模型及相态变化模型,解释的油、气单相误差8%以内,为实现凝析气田产出剖面解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凝析油气井数量日益增多而配套的动态监测技术却停滞不前的现状,提出凝析气田生产测井产出剖面解释方法。通过分析凝析油气井内流体特性(井筒中气油比大),传统方法使用受限,提出基于相态图的凝析气井生产测井解释模型及相态变化模型,解释的油、气单相误差8%以内,为实现凝析气田产出剖面解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需求和传统生产测井技术的局限性和建立数字化油田所需的单井生产数据不够精细,提出了量子点示踪剂产出剖面测试技术,对长水平井进行长时间生产动态监测。本文建立了瞬态监测阶段和稳态监测阶段量子点示踪剂产出模型,提出了量子点示踪剂产出剖面采样、检测和解释的流程。通过1口水平井的应用论证了智能示踪剂技术在监测水平井各段油水产量的有效性,说明了量子点示踪剂监测技术具有连续分相态、分段监测井下生产动态的功能。智能示踪剂产出剖面测试与解释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一口井的生产健康情况,发现产水段,为见水井精细调剖堵水提供帮助,为数字化油井和油田的建立提供精细化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监测聚合物驱注入剖面变化的常用测井方法的缺点,简述了电磁流量计测井的基本原理,最后以实例分析证明了电磁流量计测井在解决监测聚合物驱注入剖面变化的过程中,不受注入液粘度和密度的影响,不影响注入状态和注入方式,并且可靠耐用、准确性好,测井实效高,测井成功率大的特点。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注聚合物驱注入剖面结果。  相似文献   

5.
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收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由于长期注水冲刷,造成注水层地质情况变化等,使得一些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显示失真,对资料的解释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准确性。本文根据大量的测井资料以及测井实验进行分析,并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识别与矫正提出相应的方法和依据,对指导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潜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对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MDT测井在流体界面识别方面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同时MDT测井资料能够提供油藏中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纵向压力剖面,因此能够为油藏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有效提高油藏工程分析的准确性。在针对JP油田大气顶油垫底水油藏实际油藏工程分析中,MDT测井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藏压裂水平井各级裂缝参数差异较大所导致的温度剖面无规律、产出剖面解释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DTS)的水平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温度剖面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究了裂缝导流能力对温度剖面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大,产量增大,温度剖面整体下降,裂缝位置处的温降与对应裂缝的导流能力基本呈正相关;气藏储层渗透率增大时,温度剖面整体下降;据此还提出了一种基于DTS温度剖面实验数据实现快速定位、识别高产裂缝的方法,本文研究为实现基于DTS的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诊断及产出剖面解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富平 《科技信息》2010,(6):394-394
自然电位测井是煤田测井的重要方法参数之一,它对测井方法划分钻孔岩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破碎带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确定和剔除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测井数据进行岩性识别.以济阳坳陷中的某钻井测井资料为例,首先进行了层次聚类和k-means聚类分析,然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判别分析,两种统计方法相结合识别钻井岩性,得出了预测岩性剖面和录井剖面基本吻合的综合柱状图.结果说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定量方法在测井岩性识别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引入“测井界面参数”的概念,从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提取“测井界面参数”,并在一定条件下类比作反射系数;结合地震道剖面,采用宽带约束反演进行测井参数反演,得到相应声波、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剖面.在得到各测井参数场的横向、纵向展布的基础上,综合解释各剖面,实现油气储层的横向预测及其精细描述,扩大了测井测量的作用范围.在中国塔里木盆地进行实际资料处理,结合地质模型进行综合解释应用,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地质结论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周爱文 《科技信息》2013,(12):490-490
自然电位测井是煤田测井的重要方法参数之一,它对测井方法划分钻孔岩层剖面,确定含水层,破碎带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确定和剔除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对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及测井曲线综合成图进行了研究,借助VB6.0语言编程,实现了测井曲线、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综合成图,直观显示出井眼轨迹与地层的三维空间接触关系,赋于井眼轨迹三维地质信息和测井信息。通过处理实际资料,综合成图效果较理想,该程序使用方便和三维可视化绘图功能强,为研究人员进行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电缆测井曲线或随钻测井曲线的地质参数解释及其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最佳的测井仪器组合,获得了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以胜利油田为例,简述了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吸水部位,水淹部位,储量动用及整体堵漏效果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调整挖方案,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渤海油田的逐步开发,不同的生产测井方法在各油田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油田管理人员的肯定。本文主要通过具体的实例介绍了近年来几种主要的生产测井方法如产液剖面测井、注水剖面测井、C/O测井、硼中子测井等在渤海各主要油田的应用。肯定了生产测井在堵水、卡气作业、判断疑难层、寻找剩余油等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钻井液侵入过程中储层径向电阻率可能存在的高侵、低侵、低阻环等非线性变化特征,提出五参数地层模型。基于几何因子理论,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对地层参数进行反演,并重构储层径向电阻率剖面。结果表明:五参数模型能很好地表征不同侵入特征的储层电阻率分布形态;基于0.6 m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曲线进行反演,在层厚大于0.5 m的砂泥岩储层中,可较好地重构储层电阻率剖面,获取原状地层电阻率;反演算法稳定可靠,能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连续快速处理,为储层流体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涪陵页岩气田多采用多级压裂分段射孔方式完井,气藏开发与管理者迫切需要了解各层段的产出情况,产出剖面测试是获取各层段产出情况最为直接的方法.对于生产稳定的水平井,水平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射孔簇之间的管流段以及射孔簇位置的射孔段.在全井所有的管流段、射孔段分别应用管流能量方程、射孔簇流体流入能量守恒方程,从而建立全井的产出剖面的解释模型.根据某页岩气井的沿水平段所测温度、压力等数据,选择相应的地质参数、井眼轨迹等,应用全井的产出剖面的解释模型,通过调用MATLAB的lsqnonlin函数,求解模型方程组,实例计算结果显示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可见利用温压测试可实现水平井产出剖面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8.
渤海A区油田是国内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气田。由于潜山复杂多样、横向非均质性强,传统的测井曲线标准化很难满足EI反演对测井数据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测井数据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区带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地震断块构造空间解释,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将工区合理划分为不同的标准化区带,然后采用均值校正法进行分区带标准化。在渤海A区油田的EI反演中对比未标准化、用常规方法标准化和分区带标准化的反演结果,发现分区带标准化方法得到的反演剖面与地震剖面对应最好。在渤海A区油田进行分区带测井曲线标准化是获得合理、准确的EI反演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鲕粒碳酸盐岩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出发,在提取岩性特征测井参数和建立电相—岩相库统计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极值方差聚类法实现自动分层,以灰色关联法识别单井剖面的鲕粒碳酸盐岩地层,并结合储层物性参数的精细解释建立了鲕粒储层测井识别模式,编制了相应的处理程序。应用表明,该套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力,能识别出单井剖面中0.5 m以上的鲕粒储层,提高了鲕滩储层的纵横向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模式识别在测井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测井相分析过程中,提取了与岩相有关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形成其测井相模式。该模式通过岩-电关系库,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向岩相的转化,形成岩性的系统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