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97-102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是中苏基于趋同一致的意识形态与互惠互利的国家利益需求,在国际冷战背景下建立的中苏同盟关系领域内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技术转移。苏联从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国防工业三方面对华实施了全面的军事技术转移。这次技术转移缩短了新中国军队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是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制衡与较量中前进的,体现出军事技术国际转移中的三个特点:国家利益的至上性、技术转移的限度性、消化吸收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2.
一度因核武问题争吵不休的美、俄两国现在已决定共同合作,研发应对小行星撞击威胁的核武器。在将来的某一天,人类可能使用美俄研制的核武器摧毁威胁地球安全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是中国近现代技术发展历程中一次大规模的技术转移,这次技术援助主要是在经济和军事两个领域,从工业、科学技术、教育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从苏联派出专家援助中国军事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参与空军教育建设的苏联专家的数量规模、分布范围、专业领域和专家所做具体工作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空军领域工作的苏联专家对空军院校教育的援助是最优先的也是力度最大的,他们的援助为建国初期中国空军院校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在这一建设进程中,苏联派遣了大批军事专家赴华给予援助。本文首先对这一时期赴华苏联军事专家的数量规模进行了统计,然后从中苏双方关于苏联军事专家在华工作条件的谈判以及军事专家在华的实际待遇两方面考察了苏联军事专家在华生活的基本状况,最后梳理了援华苏联军事专家的主要工作及贡献。  相似文献   

5.
死守爱河车站由于控制中苏界河的航运要冲,日军自1932年占领牡丹江后就不断加派驻军,修建工事,将其变成"坚不可摧的满洲国前哨"。当1945年苏联决定对日作战后,其最高统帅部就盯上牡丹江这个通往中国东北腹地的咽喉。  相似文献   

6.
苏联核科研体系是在苏联启动核计划后创建起来的,其管理机构是科技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整个体系的阶段性计划;核科研体系的核心是第2实验室和第11设计局,主要从事核反应堆与核武器的设计制造;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外围辅助机构,如第9研究院、第3实验室以及苏联科学院的相关科研机构。苏联利用其计划体制的特点调集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核科研体系的创建工作,为核武器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5 0年代是苏联数学发展的强盛时期 ,也是中国全面开展向苏联学习的时期。从中国数学发展的角度看 ,中苏数学交流对于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数学研究基础和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和国际数学发展的背景出发 ,对一些原始档案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指出 2 0世纪 5 0年代中苏数学交流的方式、内容和结果。这一时期数学交流在中国表现的主要特点即学习苏联对数学研究进行整体规划 ,有计划地重点发展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 ,继续发展我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强项专业以及重视数学史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苏联数学在 2 0世纪 5 0年代对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思想家———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谭慎格,日前在最新一期《中国简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台湾核武、朝鲜核武》的文章,披露了台湾当局研究开发核武器的惊人内幕: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台湾就开始秘密研发核武器。70年代和80年代,此事败露后,美国两次向台湾施压,逼台放弃了核武器计划。不过,在1995年“台海危机”期间,李登辉曾下令重新研发核武器。文章透露说,直到现在,台湾仍保存着发展核武器的完整蓝图及各种数据资料……已有30年历史谭慎格的文章详细披露了台湾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这一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969年,台湾从加拿大购买了功…  相似文献   

9.
中法两国分别是东西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两国互办文化年对加强中法文化交流、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拉开帷幕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领导人2001年倡导的两国互办文化年计划的具体实施,也是中国文化首次系统走向西方国家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器装备和干部力量基础非常薄弱。苏联通过签订协定、提供武器装备并转让技术、协办海军学校、接收军事留学生进入苏军院校学习等途径对中国海军实施技术援助。苏联对中国海军的技术援助一方面属于国际共产主义的援助范畴,另一方面又是基于苏联自身资源与战略利益考量、以苏联本国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援助与限制中把握平衡。整体而言,苏联技术援助使中国海军在较短期限内完成了正规化、现代化的改造任务,在新中国海军建设进程中具有奠基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