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3):397-403
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等研究方法,对安阳市5个站点1971—2013年的雾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1—2013年安阳全区年均雾日数和霾日数地域分布相似,均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特点.年平均轻雾日数以汤阴为中心,向周围递减,东部多与西部,平原多于山区.2雾日和霾日均呈现秋、冬季较多,春夏季少.3安阳全区雾日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1.4 d/10a.轻雾日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6.1 d/10a.全区霾日数1986年前为减少趋势,1986年后呈增多趋势,其中2006年后增幅趋缓.4安阳市平均年雾日数在2008年发生突变减少;全市平均年轻雾日在1993年发生突变减少,2001年发生突变增多;安阳站的年霾日数在2005年发生突变增多.5安阳市雾日数第1主周期为22年,轻雾日数主周期为24年,霾日数主周期18年.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20年青岛和济南气象观测要素及青岛近海海表温度等资料,对青岛和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平均年雾日数50.4 d,约是济南的3.1倍。两地雾多发季节明显不同,青岛是在春、夏季,约占全年的78.4%;济南则在秋、冬季,约占全年的70.7%。年、季雾日数变化差异明显,青岛年雾日数增加,春夏季减少、秋冬季显著增加;济南年雾日数减少,四季均减少,且秋季减少显著。年雾日数气候变率和突变特征差异明显,青岛气候变率呈增大趋势且保持在高位状态,济南则呈减小趋势,表明青岛出现极端多雾的概率更大;青岛在1969年发生雾日数增多突变,济南在1995年发生减少突变。青岛秋冬季雾日数增加与近海海表温度显著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显著增多关系密切;济南秋冬季雾日数减少与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湿度减少、温度露点差显著增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汉流域36个气象站点30年(198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数据,计算得到其逐日温湿指数等级值和风效指数等级值,据此分析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具有较好的年内变化一致性,最为舒适的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汉江流域内旅游气候舒适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出从较舒适至较不舒适的趋势;最后据此提出了汉江流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明市气象站1961—2018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CCI),分析近58年来三明市舒适度的年际和月季变化。结果表明,三明市舒适和较舒适日数合计占66.8%,不舒适日数占7.6%; 3~4月、10~11月的月均舒适日数在19日以上,6月下旬到9月上旬的旬舒适度为较不舒适。三明市舒适日数平均上升率为1.6d/10a,冬季增加显著;不舒适日数平均上升率为2.3d/10a,夏季增加显著。气候变暖加剧了三明市夏季的热不舒适,减缓了冬季的冷不舒适。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汉流域36个气象站点30年(198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数据,计算得到其逐日温湿指数等级值和风效指数等级值,据此分析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旅游气候舒适度具有较好的年内变化一致性,最为舒适的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汉江流域内旅游气候舒适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出从较舒适至较不舒适的趋势;最后据此提出了汉江流域旅游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风景区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构建声景观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为景观尺度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的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GIS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平均声级为66.88 dB,声景观舒适度在时间维度呈现平均每24小时先平稳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 在空间维度呈现南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片状分布趋势; 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东南部,而声景观舒适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西南部边缘区域; 此外,声景观舒适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区域面积、水域面积比例以及绿化覆盖率正相关,与风景区到机动车道的直线距离负相关,与风景区景观多样性和道路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声景观舒适度阈值为64.62 dB。【结论】这种结合主客观评价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风景区未来的综合景观规划、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党风党纪教育更具实践性、形象性和实效性,邵阳高专党委于8月1日至6日组织59名党员赴井冈山革命圣地进行传统教育。先后参观了宁冈会师纪念馆、会师桥、会师纪念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军械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黄洋界红军工事和胜利纪念碑、红四军医院、红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近40年夏季高温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西省1971-2010年81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温度资料,采用线性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近40年来江西省夏季高温日数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周期性。结果表明,近40年高温日数在21世纪初明显增多,高温日数增加最明显的是赣州。全省有3个高温多发区,主要分布在赣东北、抚州、吉安等地,以横峰为中心的赣东北最为严重。高温(≥35℃)及强高温(≥37℃)日数具有12-13年和22年左右2个显著年代际振荡周期,极端高温(≥40℃)日数周期不明显。Mann-Kendall检验表明江西省夏季高温日数呈现"减少-增加"趋势,强高温日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趋势,而极端高温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各级高温的突变年份没有明显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杭州市气候舒适度的多年变化特征。方法运用气候舒适度分析方法,选用国家气象局规定的统一标准,计算分析了杭州市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杭州市50年来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变化不明显。气候舒适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不同等级气候舒适度天数变化来看,总体上表现为人体感觉冷不舒服的天数为减少的趋势;而人体感觉热不舒服的天数变化不明显;人体感觉舒服的天数也表现为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化对杭州的气候舒适度发展总体有利。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宜昌市1952年~2008年57年间21个主要气候要素及其极值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年代际比较,揭示宜昌市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宜昌市6项气温因子中,有4项为升温趋势,2项为降温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极显著上升,1970年代中后期升温速度加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和37℃以上的高温日数表现下降趋势.2)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均为减少趋势,而年最大日雨量、暴雨日数为弱增加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显著减小,年最小相对湿度以1970年代为界,先增后减.3)年平均风速、极大风速、最大风速及大风日数均一致性减小,后两项为极端显著减小;4)年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5)年雾霾总日数、轻雾日数、霾日数均极显著增加,而年大雾日数显著减少.可见宜昌市大部分气候要素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武夷山迁建机场场址虹桥自动气象站、武夷山国家基本气象站2016年4月—2018年12月的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虹桥站与武夷山站平均、最低、最高气温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8℃、-2.1℃、0.3℃,且达到0.99以上相关水平。(2)虹桥站平均海平面气压比武夷山站偏高0.5hPa,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相对湿度较武夷山同期偏高7%。(3)虹桥站累计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比武夷山站少,但降雨日数比武夷山站多。(4)虹桥站和武夷山站的主导风向分别为偏北风和东北风,平均风速均为1.3m/s,大风天气分别为8d和5d。(5)虹桥站雾日数比武夷山站显著偏多,雾的形成、持续时间及消散时间两站具有一致性,出现和消散时间主要在凌晨和上午。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新疆南疆地区近50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采用1961-2008年新疆南疆地区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计算了20个极端气候指标,采用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疆地区极端降水和极端气温事件整体上都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简单降水强度指数、年湿期降水总量、月最大1日降水量、月最大5日降水量及强降水量分别以0.79、59.9、4.52、7.56和23.32mm/10a的趋势增加,连续干日以-2.39 d/10a减小;南疆地区北部(天山山脉以南的带状区域)极端降水指数增长最快,南部和东部次之,塔里木盆地也显示出了微弱的上升趋势,西部部分站点则呈现较微弱的下降趋势;日最高温度的月极小值、日最低温度的月极小值、日最高温度的月极大值、日最低温度的月极大值、暖夜指数、暖日指数、夏日数、逐日温度差等都显示出上升趋势,而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指数、冷日指数和冷期长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其中,逐日温度差和冷夜指数都呈波动减小的趋势,冷日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暖夜和暖日指数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冷期长度指数呈先下降再上升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桑玉强  李分  张劲松  贾长荣 《河南科学》2012,30(9):1395-1398
利用小浪底生态定位站2006—2010年的气候资料,选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湿度等指标,分别利用中部地区舒适度指数评价方法和奥利弗舒适度评价方法对济源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济源旅游出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源市5月和9月旅游舒适度最高,属于旅游气候上的黄金时间.3,4,10,11月气温相对适宜,气候相对舒适,有利于游客出行.6—8月气温相对比较高,可以开展以登山、戏水等活动为主的避暑旅游活动,可利用的旅游资源有王屋山、黄河三峡、九里沟等,其中6月下旬—7月上旬可以开展颇具特色的小浪底观瀑节旅游活动.12—2月气温低、风速大,可以开展受天气影响相对较小的旅游活动,如参观城区的济渎庙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重庆巫山县26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人体舒适度等指标,分析了巫山的气候特征,评估了巫山主要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巫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 029.5mm,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气压宜人.县内海拔适宜,气候资源优异.同时,巫山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旅游气候资源丰富.低海拔的小三峡景区峡谷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旅游皆宜,具有春早、秋爽、冬暖、夏热的气候特色.巫山红叶平均观赏期长达41d,自11月下旬一直延续到12月末.中海拔的神女景区夏季避暑条件优越,旅游舒适期长.高海拔的梨子坪森林公园高山气候显著,平均海拔1 800m,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根据以上评估结论提出了要保护好生态气候环境,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气候资源和加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福州市1961年1月—2012年12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近52年来夏季气温、高温日数、极端高温的演变特征,利用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22℃的标准研究福州夏季日数变化,探讨了福州夏季及夏季最热时段气温指标的年代变化和凉夏、酷暑的分布特征;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研究福州夏季最热时段气象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日数、≥35℃的高温日数、≥37℃的高温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线性增长速率分别为6.6d/10a,4.5d/10a,2.6d/10a;7~8月最高气温线性增长速率为0.25℃/10a,夏季最热30,15,7d平均气温的线性增长速率分别为0.17℃/10a,0.19℃/10a,0.22℃/10a;近12年为酷暑高度集中频发期,12年中有11个酷暑年;近52年福州夏季最热时段人体舒适度呈线性下降趋势,人体的感觉是越来越闷热,甚至达到炎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厦门近30多年基本气候资料,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分级赋值,通过FAHP(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评估厦门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及持续时间.为进一步说明气候舒适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采用OLS方法分析气候舒适度与入境旅客月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厦门市入境旅游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907 2,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本研究不仅分析了厦门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也为旅游景点开发以及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德钦气象站1954-2014年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了梅里雪山气候变化特征,选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该山地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61年来梅里雪山年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呈极其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呈不显著的下降或减少趋势.2梅里雪山最适宜旅游出行时间为每年5-10月,1990年以来,综合舒适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舒适期延长,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3年综合舒适度指数呈下降趋势,逐渐由不舒适型向舒适型转变,主要与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显著上升、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疆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06年北疆4站太阳总辐射气候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及回归系数研究了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趋势及其时空分布状况,并对影响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年间北疆地区的月、季、年太阳总辐射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太阳年总辐射呈显著下降趋势;太阳总辐射与总、低云量、相对湿度、雨雪日数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造成北疆地区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的重要气候原因是:平均总、低云量、相对湿度、雨雪日数增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1年~2010年鄂西北17个气象站霾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0a来鄂西北霾的长期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鄂西北霾日数1月最多,最少是7~8月,冬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48%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3.8d/10a,尤其是90年代后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9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全年灰霾平均天数为22.2d.灰霾日数区域分布为老河口最多,其次为丹江口,最少为房县.霾具有显着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8a的显著年际周期,灰霾突变期出现在2002年.  相似文献   

20.
基于嘉陵江流域11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极端气候指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趋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夏天日数(SU)、暖夜日数(T N90p)、热夜日数(TR)、暖昼日数(TX90p)、最低气温极大值(TNx)、最高气温(TXx)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霜冻日数(FD)、冷夜日数(TN10p)、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