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
奚新远 《科技资讯》2005,(22):142-142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中新词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词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世界,让世界更快地了解中国,就成了翻译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翻译这些汉语中出现的新词,浅谈了几种译法。  相似文献   

3.
宋孝廷 《科技信息》2011,(9):I0210-I0210
汉英新词翻译是一项既有难度又非常实际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视角对新词的翻译进行剖析和解读,从而对一些热点汉语新词的英译提出了一己之见,从的忠实法则;连贯法则入手,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探讨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避免在汉英新词翻译过程中出现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受关注度的日益提高,翻译界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汉语新词的翻译。当前汉语新词的翻译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翻译的方法零散多样、缺少统一的理论指导、有些翻译过于机械而导致误解,等等。针对这一现象,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汉语新词翻译的应对策略:加强权威的理论指导、为了避免歧义翻译时需注重灵活变通性、译者应不断了解英汉文化差异以提高翻译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新词为例,探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于其英译的可行性,指出为了保留中国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特点、准确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在对汉语文化负载新词进行英译时,应首先考虑采用语义翻译策略,只有当运用语义翻译策略会产生译语读者理解困难、引起交际误解时,才考虑使用交际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词折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与发展,翻译就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英译的模因机制,阐释网络新词英译模因的形成过程及传播方式,为汉语网络新词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将模因论应用到网络新词英译的实践中,探讨翻译策略,为翻译工作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语言的时代特点通过新词新语的方式展示出来。文章针对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与英译原则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感知语言发展的现状,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主要讨论了汉语新词新语荚译的现状(2001-2010),并指出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新词新语翻译策略,以期对新词新语的有效使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西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极大差异,政治新词翻译也成为新词英译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大量政治新词,译者应正确达意地将其翻译成地道的英文,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时事和国情。本文从分析政治新词的翻译原则入手,重点探讨政治新词的英译对策,提出应以直译为主,灵活运用套译、意译等策略,最后分析了政治新词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撰集百缘经》为例,揭举了中古时期佛经中大量的新词新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讨论佛教传入与中古新词新义产生的关系,通过一些例证说明:佛教的传入促使了中古汉语的新词新义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新词大量产生,这些新词时尚个性,诙谐幽默,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也引起了众多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大部分的网络新词表达个性,形象活泼,对于传统语言来说是一股新鲜的血液,对汉语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网络新词也有它的局限性,部分新词语表达随意、表意模糊、粗俗不堪,因此,对于网络新词必须加以规范。为此,本文就网络新词的特点和汉语规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薇 《科技信息》2012,(31):328-328
随着社会发展,在各个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英语新词。本文将着重分析新词产生的根源并对这些新词如何翻译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英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用来描述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新事物、新景象。这些新词大部分是通过传统构词法形成的,也有部分是赋予了旧词新的内涵,有的则纯粹是外来词。对这些新词的翻译可以单独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或音译法,或者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家华 《科技信息》2012,(30):207-207
改革开放的中国,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描述新生事物的新词也随之增多,出现在各种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对于这些新词的翻译,尤其是经贸领域新词的翻译,对于翻译者是一项棘手的工作。本文先概述了经贸新词的特点、种类等,其次介绍了传统的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标准,接着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最后以上述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经贸新词翻译的对策,以期对经贸新词的翻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修行本起经》为例,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东汉佛经中大量的新词新义与中土词汇之间的关系,指出佛教的传人导致中土词汇新词新义的大量产生,同时也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赵越 《科技信息》2013,(16):196-196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第一大语言,它的普及与应用为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它不是作为我们的母语而存在,所以在翻译大批量汉语新词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加之我们对英语翻译的认知上缺少理论依据,对英译过程认知存在盲点,导致很多新兴的词汇无法准确的用英语表达,进而造成汉语新词误译现象的出现。本文就当前涉及到网络、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新词,例举误译问题,层层深入剖析翻译理论,阐述精准、地道的英语释义。  相似文献   

17.
以意义类型划分为基础,分析汉语新词新语翻译中词义对应、词义差别和词汇空缺3种汉英词义关系,并提出英译对策:整合汉英文化共性,采用汉英文化普遍接受的表达;识别词义差异造成的"假朋友",选择新词新语合适词义;增添词汇空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文英  王宇航 《科技资讯》2008,(32):232-233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英语科技新词的涌现。翻译工作者对科技新词给予更多关注,研究成果显著,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多数观点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缺少理论依据。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科技新词翻译策略上,现有的策略主要局限于音译、直译和意译。太过笼统,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作者认为,翻译策略的提出,应建立在洞悉翻译本质的基础之上。本文重点研究了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创造性地提出“所指的同一性、意像的扭曲、语境筛”等概念,揭示英语科技新词翻译的本质,为翻译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况新华  王田田 《科技信息》2010,(9):29-30,23
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最敏感,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出现。语域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为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在新词新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语域”现象。在语境中考察新词新语,从而使新词新语的翻译更地道、更妥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语,而大部分新词语难以在目的语中找到与此相对应的词语翻译。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打破逐词翻译和单纯语言的对等束缚,通过运用相对零翻译理论不断探寻英语新词翻译的新路径。基于此点,该文对相对零翻译在当前英语新出现词语中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