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儿童归纳推理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归纳推理受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对儿童归纳推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年龄分期、特征分析以及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当前,不同的研究范式的目标取向和结论都存在较大分歧。心理理论的研究为儿童归纳推理提供了间接的证据,同时,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为儿童归纳推理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而归纳推理的研究也为心理理论提供了基础假设,所以,儿童归纳推理与心理理论的研究正表现出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的用入加工、贮存、提取为线索,成功地揭露知觉、注意、记忆、技能、问题解决及语言等现象的心理机制。其特点是以研究人的外部行为活动为基础,用抽象分析的方法揭露它的过程和实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能不能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揭示儿童游戏的心理机制,从而使我们对发展心理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在0——6岁儿童中观察、记录了他们日常生活中自发的游戏活动,希望能以此为基础,对儿童游戏的心理机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游戏的一般模式我们先出示游…  相似文献   

3.
从本世纪5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界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机制、过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在相关因素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并且在根本上受着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和成人的交往中获得的。毫无疑问,上述两种理论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但是,对于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对认知负荷的分类进行了细化,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的概念;将认知负荷的产生机制与图式建构理论相结合;认知负荷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利用产生式来测量认知负荷、自我报告心理努力、脑电测量技术、快速评估测验等;专长水平和媒体呈现方式等都是个体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认知负荷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教学软件等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生成语法和功能语言学对"there"存在句型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这一理论框架下,可以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和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法则等来解读"there"存在句型的生成、演变和多义性的拓展机制:"there"句型的认知理据是象似性原则;其发展演变则以语法化为依据;其多义性拓展机制则植根于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机制;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模式则阐释了人类空间认知倾向的同一性,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在解读"there"存在结构时,最好把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和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认知技能获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认知技能研究的历史作了扼要回顾,介绍了几种关于认知技能获得的理论假说:组块化理论、示例理论、四阶段模型;分析了当前认知技能研究领域中关于负迁移错误、认知技能获得中样例的作用以及认知跳跃的研究等几个热点问题,从目前认知技能获得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越来越深入地探讨了认知技能获得的心理机制,并对各种认知技能获得的心理机制的解释趋向于整合化,这些研究对揭开人类大脑这一黑箱之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思维的本质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说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前者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连续的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和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等因素的影响.皮亚杰的理论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研究要反映时代的要求;教育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不能超越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应该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组织学习内容;教育教学应采用适合学生特点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人员如何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结合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需求心理、防范心理和认知渠道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受到生物遗传、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文章简要回顾了性别角色认知的起源和性别角色的主要理论,重点总结了性别角色认知观点的相关研究,以此分析现代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不同研究学派对儿童如何获得语言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们认为,从儿童语言获得的影响因素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本文从生物学、学习理论、语言学、认知主义、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五个侧面阐述了儿童语言获得的基本观点与研究进展,并对五种理论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儿童社会认知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认知,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儿童情绪认知的定义,探讨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方法,探索儿童情绪认知的机制,梳理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进展,揭示儿童情绪认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提出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12.
作为儿童社会认知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情绪认知,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阐释儿童情绪认知的定义,探讨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方法,探索儿童情绪认知的机制,梳理儿童情绪认知研究的进展,揭示儿童情绪认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未来研究提出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13.
挖掘过程及机械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挖掘机的挖掘轨迹方程,结合采矿工艺,确定了挖掘的边界条件;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对整个挖掘循环过程进行优化,解决了建立数学模型的难点·首次对挖掘过程的参数及工作机构几何参数,建立多目标函数,用复合形法进行优化,确定出合理的参数,具有普遍性意义,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有关知识论的讨论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即是“如何看待外物”、“我们能否达到对外物的认识”。作为知识论讨论的前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成为构建知识论体系的基础。本文试图从熊十力和金岳霖对于外物及认识与外物的关系的看法着手,从熊十力否定外物实有,认为对真理的认识应该反观内心,从而导致的是知识论的无法完成,到金岳霖肯定外物实有,认为人的认识可以达到外在事物,然而也并未解决知识论的困境,来反思知识论的相关探索,并从中看到知识论困境的解决将是一段长远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论研究对象问题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教学论研究教养的课题;其二,教学论研究教学规律。本以教学论学科形成史为线索,分析了与这两种观点相关的各种不同观点产生的渊源与局限性,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论述现代教学论应予关注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系统复杂性的存在,土地系统研究面临着越来越难以集成的挑战。通过梳理土地系统研究成果,借鉴系统科学中的生成论思想,从集成转向生成,以寻找能够深入理解和科学认知土地系统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从系统生成论的角度对土地系统的认知和理解更能接近其本质:土地系统是由人类对地球陆地表面及其上下一定空间的改造、利用和适应而生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包括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三者相生相克,不可分割。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土地系统具有多功能性:能量转化、物质生产、生态维持、资源供给、社会保障、文化孕育等。以系统生成论为逻辑起点,基于超循环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和地理过程理论,土地系统研究除着重于土地系统生成机制、过程、适应性及远程耦合等基础研究外,还应解决科学与政策实践之间的双向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司方超 《科技信息》2009,(17):142-144
儿童的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方向不断在扩展,研究的内容不断在深入。本文从心理理论的界定,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阐述了心理理论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life system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modeling of cognition,especially for advanced life systems. The primary difference between an advanced life system and a digital computer is that the advanced life system consists of a body with mind while a digital computer is only a mind in a formal sense. To model an advanced life system one needs to symbols into a body where a digital computer is embedded. In this paper, a computational verb theory is proposed as a new paradigm of grounding symbols into the outputs of sensors. On one hand, a computational verb can preserve the physical "meanings" of the dynamics of sensor data such that a symbolic system can be used to manipulate physical meanings instead of abstract tokens in the digital compu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physical meanings of an abstract symbol/token, which is usually an output of a reasoning process in the digital computer, can be restored and fed back to the actuators. Therefore, the computational verb theory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symbols and physical reality from the dynamic cognition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外学者对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和双过程理论的论述,认为道德决策中的情绪和认知是整合的、相互作用的,并不是对立的,道德心理研究应将认知和情绪及其他社会因素相结合。由社会直觉模型到双过程加工理论的提出,为道德决策背后的认知-情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符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党的思想路线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互间的关系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矛盾的普遍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构成党的思想路线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