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浸渍法制备一系列无机氧化物(SiO2、α-Al2O3、γ-Al2O3、ZrO2)担载的Ⅷ族金属(Fe、Co、Ni、Cu)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与金属本性有关.Ni在各种载体上均具有较高活性,Fe的活性较低,而Cu基本上无活性.Mn作为双金属成分添加在Ni基催化剂中可提高CO2的转化率.而且,3%Ce-6%Ni-6%Mn/α-Al2O3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溶液浸渍法制备一系列无机氧化物(SiO2、α-Al2O3、γ-Al2O3、ZrO2)担载的Ⅷ族金属(Fe、Co、Ni、Cu)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在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与金属本性有关。Ni在各种载体上均具有较高活性,Fe的活性较低,而Cu基本上无活性,Mn作为双金属成分添加在Ni催化剂中可提高CO2的转化率,而且,3?-6%Ni-6%Mn/α-Al2O3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水热法制备的Fe3O4为磁性核心,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SiO2为中间层,TiO2为外壳,制备出Fe3O4/多孔SiO2/TiO2复合氧化物,并将其应用于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呈规则球形,表面多孔,粒径约为500nm,平均孔径约为2.16nm,其饱和磁化强度接近0.77emu·g-1;多孔SiO2与TiO2之间存在Si-O-Ti键相互桥联,TiO2以锐钛矿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与P25相比,复合氧化物在紫外光及可见光区域的吸收都有所增强,光吸收范围拓展至750nm;在氙灯照射下降解10mg·L-1的苯酚废水,反应120min,苯酚的降解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4.
纳米复合材料在橡胶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并着重论述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 、纳米SiO2 、纳米ZnO、纳米Fe2 O3 (Fe3 O4)和纳米Al2 O3 (Fe3 O4)和Al2 O3 与橡胶所形成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  相似文献   

5.
以水为分散介质,氯金酸为金源,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金粒子,然后将其与表面有氨基修饰的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制备Au/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Fe3+-TiO2/SiO2负载型光催化剂降解气相中甲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渍法制备了Fe3+-TiO2/SiO2负载型光催化剂并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气相中甲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e3+掺杂量(nFe3+/Ti4+)为0.3%时光催化降解甲苯的效率最高.水气的存在提高了Fe3+-TiO2/SiO2负载型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但使Fe3+-TiO2纳米粉的光催化活性降低;而02的存在使Fe3+-TiO2纳米粉和Fe3+-TiO2/SiO2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均有所降低.动力学研究表明,光催化降解气相中甲苯的动力学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7.
Fe3+-TiO2/SiO2催化剂对气相中乙醛光催化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硅胶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Fe3+-TiO2/SiO2光催化剂,XRD、Raman分析结果表明TiO2为锐钛矿晶型,光催化实验表明,铁离子掺杂量X(Fe3+/Ti4+)=0.5%时,乙醛光催化降解率最高,水气的存在使Fe3+-TiO2/SiO2活性增加,动力学研究表明,光催化降解气相中乙醛的动力学可以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8.
以超顺磁Fe3O4纳米团簇为磁核,在传统St(o)ber法的基础上引入超声辅助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SiO2/Fe3O4复合磁性微球,并使用XRD、TEM、VSM等测试方法,着重研究了超声功率对SiO2/Fe3O4复合磁性微球分散性、形貌、结构、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超声可极大改善磁性微球的分散性,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复合微球团聚逐渐变少、SiO2包覆层变薄、空白球减少,但功率过大时,无核-壳结构的SiO2/Fe3O4微球出现;当超声功率为20%P时,SiO2/Fe3O4复合磁性微球各项性能(分散性、磁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采用sol-gel法首次制备了不锈钢纤维支载SiO2/聚二甲基硅氧烷-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SiO2/PDMS-MWNTs)固相微萃取(SPME)新型萃取头,并与气相色谱联用,检测了环境样品中的痕量苯、甲苯和二甲苯(BTX),文中研究了SiO2/PDMS-MWNTs复合膜的制备条件,并探讨和优化了测定痕量BTX的SPME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 min-1,解吸时间为3 min,在最佳条件下,本法检出限为0.01-0.02μg mL-1,线性范围为1-1000μg mL-1,样品回收率为92.2-103.4%,比较商用萃取头,SiO2/PDMS-MWNTs复合膜萃取头具有稳定,寿命长,萃取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Co(OH)2催化电解水阳极析氧反应(OER)活性,通过试验,验证提高催化OER活性的具体方案,为加快OER反应提供试验依据和构筑方法。【方法】首先通过一步高温热解法制备嵌入金属Co单质的氮掺杂碳纳米管(Co@NCNT),然后以金属钴为锚定点,通过简单水热反应将过渡金属氧化物嵌入Co@NCNT表面,成功制备了Co(OH)2/Co@NCNT复合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分别对其结构、形貌进行分析,了解其变化特征。【结果】制备的Co(OH)2/Co@NCNT复合催化剂在1 mol/L KOH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OER活性和优异的稳定性。【结论】M(OH)2与LDHs是各种OER催化剂的真正活性物质,但是制备过程中易发生团聚现象。钴基碳纳米管负载氢氧化钴纳米片试验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为制备碳负载过渡金属氢氧化电催化剂的制备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连续流动式固定床高压微反-色谱联合装置,考察了氧化镍、氧化钼含量对正戊烷加氢异构化镍-钼-氢型丝光沸石(Ni-Mo-HM)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Mo-HM可以做为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性能优于Ni-HM催化剂。引入助剂Mo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Ni-HM,Ni-Mo-HM催化剂上的正戊烷异构化遵循典型的双功能催化反应机理,在低镍含量时,金属活性中心上的加脱氢为速度控制步骤;高镍含量时,酸中心上的正碳离子骨架异构反应为速度控制步骤。HM3321催化剂上的实验表明,在较适宜的工艺条件(71=305℃、P=2.0MPa、WHSV=1.0hr-1、n(H2)/n(nC5H12)=3:1)下,正戊烷转化率为67.2wt%,异戊烷收率为62.2wt%,异戊烷选择性为92.5wt%,液体产物收率为96.1wt%。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用过氧化氢水溶液一步催化氧化环戊烯合成戊二醛的工艺路线 ,讨论了催化剂、助催化剂、溶剂等因素对戊二醛收率的影响 .在钨酸与三氧化二硼的质量比为 1 1 ,反应温度为 3 5℃ ,反应时间为 4h ,以叔丁醇为溶剂的优化工艺下 ,可得到最高戊二醛收率为 71 .2 % .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卤化锌催化香茅醛合成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己烷甲醇的工艺条件;确定了合成反应最佳的酸体积分数为2.71%,金属催化剂的用量为1.362 9 g,反应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14.
D,L-丙交酯合成所用催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种催化剂合成了丙交酯,以红外光谱,^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检验了其纯度,结果表明,Zn及其化合物催化效果较好,是制备丙交酯的良好催化剂;所得丙交酯适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国外合成沸石在石油化工、果蔬保鲜、节能、合成洗涤剂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为载体,分别制得含氮-磷、氮-氮、氮-氧双核配体的功能高分子,这些功能高分子化学键联三氯化钌获得固载化催化剂,应用于二丙酮醇加氢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总结了相转移催化和逆向相转移催化在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中的应用,在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的过程中,季铵盐、聚乙-二醇均是非常优良的相转移催化剂,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典型的逆向相转移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pH值和不同的温度下,用碘化钾作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发现:碘化钾含量越高,反应的速率常数越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相同催化剂浓度下,速率常数呈指数增大;速率常数在pH值为7时为最大;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对催化分解的影响远大于改变反应体系的酸度与改变KI浓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化学工业中广泛使用。目前,丙烯腈生产工艺主要是丙烯氨氧化法,该工艺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综述了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发展状况,并对该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