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探索语文学习规律的可喜收获──序《语文学习的科学方法》王炳照语文是在人类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又是为人类社会的更广泛的交往服务的。人类社会交往停止了,语文也就消失了。同样,语文消失了,人类社会交往也就中止了,而没有社会交往,人类社会也就无法存在了。...  相似文献   

2.
邱葆珍 《科技信息》2010,(21):I0348-I0349
言语(说话的总和)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交际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言语交际或口语交际不仅维系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同时也进化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能力,与人类科学的诸多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关于言语的定义,浅析言语及言语与多学科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对言语理论极其重要性进行理解,从中获取教益,以提高习得言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董丹玲 《科技信息》2011,(17):227-227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现象。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本文从礼貌的角度来解释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数研究者认为礼貌的言语行为是为降低人类交往中潜在的矛盾和冲突而设置的一种人类交往体系。但是,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礼貌策略既可以构成社交中的一致性和合作性,也可以被利用来达到交际中的某种目的。在特定的话语环境中,说话人如何以礼貌为幌子,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礼貌言语及其策略不仅无法避免冲突,反而加深矛盾,激化矛盾,最终导致冲突,是我们进行礼貌的语言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文字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思维和语言是一对孪生的姊妹。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语言,它是人类交际及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为社会服务,它服务的范围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但是有声的语言,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话说完了就完了,现在说的话,后来的人听不见,而甲地的人说话,乙地的人也听不见。于是当社  相似文献   

6.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本文试以关联原则和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来探讨英语幽默言语的产生过程和解读过程,提出对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不仅有赖于关联和推理,同时也有赖于概念整合和新显结构。文章同时指出,关联原则和概念整合理论在对幽默言语的解读中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对幽默言语的交际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孟庆涛  唐勇  刘业兴 《科技信息》2007,(31):168-168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过程。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不同,则沟通的途径、方法和形式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沟通在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之间的和谐交往上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最终目标。因而,它也应当充分利用沟通这一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为有效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在致意、招呼、称呼、音量、交流等礼仪言语中无不体现出使用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并展示着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与哲学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9.
魏晋名士是一批善于说话的人,他们利用其机锋语言化解了许多尴尬不利的场面。其言语贵 机锋的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的语言风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名士的机锋语言是当时 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术空气和时代精神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9,(5):114-117
自闭症儿童存在人际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语言发展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唱游与律动是培智学校的必修课程,也是自闭症儿童获得音乐陶冶和运动康复的重要课程,唱游与律动能够激发和补偿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机能,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调整他们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与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课程目标的生活化、人本化,课程内容要来源于现实生活,课程组织形式注重社会性,并从对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探讨了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言语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同时言语活动也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人类的言语活动包含有丰富的信息量和情感。言语缺陷是在一些特殊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查询有关方面的资料,在弱智儿童中有近7成存在着言语方面的缺陷,其表现为言语障碍,说话发育迟缓或是言语表达能力较弱,严重一些的无法清晰地进行言语表达并伴随有口吃、表述混乱等的现象。严重的则表现为缄默症等的症状甚至于言语机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魏晋名士是一批善于说话的人,他们利用其机锋语言化解了许多尴尬不利的场面。其言语贵机锋的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的语言风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名士的机锋语言是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术空气和时代精神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把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感情转换成流利的语言。然而,即使是对说母语的人来说,可以语言流畅但都不能保证没有言语错误,更不用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这篇文章论述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国成年学习者在自发的说话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称代词"he"的误用不仅是由语言转换引起的,而且还是说话者在言语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自我控制所致。希望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能够给教育界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交际的一种工具.一般情况,一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用这种语言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无论说话或听话都是使用语言的行为.说话的行为及其结果在语言学中通常称为"言语",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对语言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语境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焦元 《科技信息》2009,(27):189-190
人们在交际中选择不同的表达、句法结构、发音和意义。这些传递了说话人的社会背景、教育程度和对某一言语社区的社会态度以及对社区的“依附感”等社会信息。不同的阶层方言也有不同,而且阶层方言根深蒂固,不易改变。本文主要从阶层方言的角度探讨社会等级结构与语言的关系和社会某个等级的社会化过程。试图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话语分析去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阶级心理、社会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在日常使用的语言中,这种语言的间接现象相当普遍。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是人类在劳动中需要相互交流时产生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着分化、统一的过程,社会的分化常常引起语言的分化,而社会的统一总是要求语言的统一。语言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语言的变化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廖必胜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Z1):203-204
语言是人们为了彼此交流思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段,语言使人们能够对他们记忆系统中的结构网络进行编码,继而进行联想、想象、对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用说和写的符号来表达这些编码,达到交流.学生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以及社会要求的逐步提高无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都在迅速地发展着,但从物理教学要求来看,言语能力发展得不够,这是初中学生感到物理知识难以掌握的原因之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物理言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物理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网络言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变体,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出现而引起的言语变异现象.概念整合理论揭示了人类语言运用中的后台认知,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离不开概念整合.在解读概念合成理论新创意义产生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当今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言语新创意义的产生、过程及结果.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的新创意分义,网络言语变异可以得到更好的解读,理解此认知过程有助于人们日后更灵活、更具创造性地使用人类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郑文娴 《科技信息》2009,(6):253-253
语言人类是进行思维和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社会语言是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重要手段。据资料表明,在儿童时期,从九个月到七岁左右,正是孩子语言能力不断积累和完善时期。而中班年龄段在整个学龄前阶段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语言发展上是幼儿能否将外加言语转化为自身言语的重要时期,是幼儿运用语言描述物体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此时期继续培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愈加凸显其重要性。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