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这本书中,你将会遇到那些正在追梦的科技女性,她们的崛起无须征得硅谷的同意。她们携手共进,奋力加油:一起创立前沿科技创业公司,互相投资,打破传统的男性黑客形象,联合科技界的新一代女性力量。《崛起的极客女孩》介绍了一些无畏的女性创业者、技术人员、创新者,她们从这场革命的最底层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努力,而这场革命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联结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女性身体成为新闻热点,背后隐藏着男性文化霸权对女性的宰制。这种宰制借助新媒体、商业资本、道德、法律规范等组成一个庞大的男性文化霸权同盟,既不断地炮制女性身体事件,又不断地对女性身体以规训。同时,女性身体事件中女性也存在着以身体作为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冲击男性文化霸权的规训,塑造女性自我新形象。但男性文化同盟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不断地诱导这些女性追求着“假的需要”,走向自我迷失。我们要反省男性文化霸权,也要反省女性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迷失。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人类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而体育生活方式正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拥有更多的体育设施和更多从事体育运动的闲暇时间,而就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健康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女性硕士研究生的调查,提高女性硕士研究生对健康的正确认识,使其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并追求科学健身,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人物塑造的。她在自己所能驾驭的生活环境里精心编织小说的经纬,塑造出独具形象魅力和艺术特质的男角。她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是变化的、发展的、成长的。奥斯丁的女性解放意识虽未能像后来的女性作家、女权主义者那样鲜明和激进,但她以文学方式对抗并超越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通过作品中的男角来反应理想中的男性,表现出作者对新男性的理解与期盼,展示了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女性书写和女性批评是一个热门话题,但经过长期的发展,时至今日它却也走进了死胡同。作为对男性中心主义或男权的反叛,女性批评曾经甚嚣尘上,但最终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我们需要改变偏见和傲慢,也需要重新审视,更需要反省自察。惟其如此,方可促使女性文学走入新的空间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以超凡的思力与才华超越了男性强加于女性的性别意识,在词学理论上有睥睨前辈、独树一帜的胆魄,在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神骏自傲的人生意气,但这种跨越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坚守自己的性别经验,这种对女性经验的坚守,开掘了被男性文化遮蔽的女性文学、文化的幽深内涵,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文学谱系,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男性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吴翌晖 《科技信息》2009,(30):I0242-I0243
性别意识形态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并影响着我们观察体育、参与体育和思考体育的方式、方法。与其它社会领域一样,男性在体育领域中一直都拥有特权,男性占统治地位,以男性为标准,以男性为中心 而女性参与体育则一直处于落后,被限制的地位。文章客观分析了当前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及其对妇女平等参与体育的影响,从性别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妇女参与体育不平等现象的意识形态根源,并为实现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提出了改变男性概念、改变女性概念和改变体育实施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最新科技     
女性智力随月经周期变化研究人员发现,激素可以解释男性和女性思考方式的区别。一般来说,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好,而男性的空间能力却比女性要强。有些研究人员认为,部分原因可以由男性和女性的激素变化水平来解释。德国波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专门研究过女性月经周期对智力和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部分妇女在月经周期时辨认旋转物体的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9.
夏奈尔的服装设计通过剪裁和比例使身体的优点得到强调,从而改变妇女对自己的束缚,把时装设计以男性的眼光为中心的设计立场改变为女性自己的舒适和美观为中心的立场,从而使时装能够更多的为使用者服务。这种设计观点表达出了设计对人的关怀,也是当前设计师需要真正思考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男性用自己的生理需求和审美标准来诠释对女性的理解和期望,规范和约束着女性的精神、意志和身体,使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两性和谐相处和男女之间进行平等的精神对话与交流,于是,在浩瀚的文学典籍中便出现了一些为女性呐喊和描述女性自主意识苏醒的篇章。五四运动之后,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拉开了帷幕,作家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深入发掘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女性文学形象,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前行指明了道路。21世纪的女性解放运动,似乎不如五四运动时期那么轰轰烈烈,但在文学作品中,依旧浮现出女性在社会、职场和家庭等压力之下的呐喊与奋进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性具有自然属性。即,生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与其他器官系统有所不同,要在出生十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开始发育,再过8~10年成熟。在青春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从未有的现象,例如女性的初潮月经,男性的初次遗精;男、女性都会逐渐萌发对异性的兴趣等等。  相似文献   

12.
佤族的性别角色主要通过包括性别化的劳动分工、习俗和游艺活动在内的传统文化来构建。劳动分工是明确男女两性性别角色的第一步;包括节庆、祭祀、婚姻和禁忌等在内的习俗确立了男性作为领导者和女性作为附属者的性别角色;游艺活动则塑造了男性以力量为主、女性以安静为主的性格气质。上述传统文化方式将佤族男性生活定位于公共领域,同时将女性生活定位于私人领域。  相似文献   

13.
袁学琴  陈兵 《科技信息》2007,(31):251-251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特征,充分体现出男性作家所特有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阐述哈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自我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催生了女性文学的发端与发展,而女性文学则加速了西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表达。女性文学代表西方女性开始摆脱父权制文化和男性话语的束缚,逐步形成和构建起女性自己的文学空间。从西方女性文学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内在联系、西方女性文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特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文学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评析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强调写作不是流水浮云 ,需要对生活的思考和沉淀 ,她以一部部作品实践着自己对文学的认识 ,而在这些作品中潜藏的重要线索则是其对女性命运本体的追问式的探索与思考 ,这种追问贯穿了王安忆写作的始终 ,《我爱比尔》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王安忆通过这篇小说告诉世人 ,政治或经济的解放与平等并没有使女性走出社会边缘角色 ,她们仍然依附着男性 ,仍然在心理和精神上附属于男性。王安忆在《我爱比尔》中充分展示了其前期对人生、对女性命运思索的伸发以及追问精神。  相似文献   

16.
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关于她的女性观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带有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艾略特着重刻画了多萝西娅、罗莎蒙德、玛丽·高思这三位女性形象。完美女性典范玛丽·高思采用隐秘、间接的方式来削弱男性权威,用无私的爱和奉献引导男性,间接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与年青人一样都需要得到异性的关心和体贴。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爱好、兴趣和生活习惯,夫妻共同生活时间越长,越有助于健康长寿。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分居在老年人中悄然增多,殊不知老人分居是不利于健康长寿的。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凡是孤独和夫妻长期不和的人容易衰老。孤独生活的男性要少活12年,女性要少活5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教师血脂水平,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法:对152例教职工进行血脂检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采用酶法测定.结果:高血脂检出率较高,60岁以前血TC(总胆固醇)和TG(甘油三酯)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且50岁前男性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的女性TC和TG异常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结论: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对不同性别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有效干预,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庆 《科技信息》2010,(24):I0379-I0379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学生的教育也随之为发生改变。大学生中不良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体育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以试图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