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MODIS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数据,采用斜率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草地景观的面积变化、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对整个流域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的响应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近13 a间黄河流域草地景观面积下降明显,其中向农地转移最为显著;近13 a间流域草地景观西南和中东部地区年均植被覆盖指数较高,北部与西北部较低.中东部年均植被覆盖指数增长明显,部分地区增长率达到了0.08/10a;近13a间黄河流域草地景观年均植被覆盖指数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趋势并不显著,月均植被覆盖指数季节性变化趋势明显,夏秋较高,冬春较低,8月植被覆盖指数最高,1月位最低;流域草地景观与滞后1月的气温、降水之间存在响应关系最为明显;流域草地景观的面积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响应.草地景观面积变化与流域聚集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草地景观面积的不断缩小,流域整体景观格局的聚集性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步下降,流域生态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Landsat5影像数据对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地区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进行提取,通过地面同步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水分在植被盖度较低时,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655;地表温度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关系r=-0.932,3种关系模型中线型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0.769 0;引入变量植被温度指数TVI并对其与土壤水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水分与TVI之间的相关系数r=-0.906,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3种关系模型中,幂指数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0.855 0,TVI与土壤水分的拟合效果较温度与土壤水分的好,因此利用植被指数对区域土壤水分的反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漓江水系底栖硅藻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漓江中上游为示范流域,研究硅藻的Shannon、Simpson、Marglef、TDI和PTI指数与我国现有河流物化监测的相关性,并对漓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从种群结构上分析,有5个位点以Achnanthes minutissima为优势种,指示较为清洁的水体.理化指标(TP、NH4-N)显示所调查的漓江区域基本为Ⅱ级及Ⅱ级以上水体,与Simpson指数的评价结果趋于一致.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物种数(r=0.677,p=0.032)、Margalef(r=0.733,p=0.016)、TDI指数(r=0.687,p=0.028)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TI指数(r=-0.685,p=0.029)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样点硅藻数量(r=-0.839,p=0.002)与Mg2+显著负相关.Margalef指数(r=0.638,p=0.047)与Ca2+显著相关.TDI指数与亚硝酸(r=0.670,p=0.034)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TDI和PTI指数是潜在的评价漓江水体生物学质量的硅藻指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2×2联列表为基础的X2检验、Ochiai指数和孔隙度指数,对浑善达克沙地中的沙丘、草本植被、榆树(Ulmuspumila)和风蚀坑的空间分布关系及格局进行了分析.X2检验结果显示榆树、沙丘、风蚀坑三者在分布上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关联关系,草本植被的分布分别与榆树、沙丘、风蚀坑的分布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关联关系.这表明榆树对当地沙丘的形成和固定起主要作用.孔隙度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景观要素具有偏离随机适度聚集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蒽酮比色法和酶水解法两种淀粉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17种饲料样品的淀粉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种测定方法测出的数据有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95 9(p<0.01),其回归关系为y=0.966 9x-0.706 3.  相似文献   

6.
以宿迁稻虾共作田鳞翅目蛾类为例,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快速识别蛾类物种多样性,并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同时探讨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鳞翅目昆虫的多样性在不同的月份具有显著性差异,7月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均显著高于8月;2)传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性排序为物种丰富度(R=0.999 2,P=4.31×10~(-5))香农指数(R=0.854 6,P=0.010 4)辛普森指数(R=0.581 4,P=0.015 7)皮卢物种均匀度指数(R=0.339 9,P=0.093 3).  相似文献   

7.
漓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10月和2011年3月采用D型网调查漓江水系78个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并分别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BI指数评价3次采样时段内漓江水体的生物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3次采样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169、120和215个;昆虫纲无论种类数还是个体数都最高.Shannon指数和总磷(r=-0.510,p=0.000)、总氮(r=-0.390,p=0.003)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BI指数与总磷(r=0.384,p=0.003)和总氮(r=0.333,p=0.012)均呈显著相关.Shannon指数和BI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漓江水系的生态质量总体上为优良,清洁河段的比例在60%以上,重污染河段的比例不到10%,且仅在2011年出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是适合评价漓江水体生物质量的、可单独使用的生物指数.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南充市郊农田景观各元素中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池塘边缘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但生物数量很低.2.蔬菜地物种均匀度最高,且数量也最多.并通过各个景观元素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得出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的因素,为农田景观的合理设计,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造林密度对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宁市油松纯林最佳造林密度,提高高寒地区绿化造林质量,以5种不同密度的36年生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密度下油松的主要生长指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造林密度与树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1 6x+14. 257,相关指数R2=0. 941 5,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平均树高减小,造林密度对油松纯林的优势木高度无显著影响;造林密度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2 5x+17. 619,相关指数R2=0. 959 9,可得出造林密度与平均胸径有显著的负相关性;造林密度与冠幅的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0 6x+4. 063 5,相关指数R2=0. 897 5,可得出造林密度与平均冠幅呈现负相关关系;造林密度与枝下高之间的回归方程y=0. 000 7x+4. 861 8,相关指数R2=0. 860 9,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纯林枝下高呈增大的趋势;造林密度与油松纯林保存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油松纯林的蓄积量下降,适当的造林密度为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化学植被指数估算叶片的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各两种,在低温、低辐照(温度为4℃,外界辐照强度为500μmol/(m2·s)左右)环境下考察光化学植被指数能否是叶片的光能利用率的一个指数,并研究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低温低辐照条件下,光化学植被指数依然能很好地反映叶片的光能利用率(R2=0.595 1,1%显著水平),并且通常情况下对喜阳植物的(R2=0.5565)要比对喜阴植物的好(R2=0.5045).分析表明:主要是叶片叶绿素、叶黄素含量及其转化造成了叶片光化学植被指数和光能利用率二者响应的不同.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尤其是对星载数据的遥感应用,基于光谱指数的光能利用率估算应该考虑到植被自身的特性,不断改善光能利用率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