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淮南地区的颍风矿区普2孔等九个具有红色岩层的钻孔取样分析鉴定,结果在颍上刘庄131孔,新谢Ⅳ—Ⅴ—11孔阜深—井990—1100米井段等发现较丰富的化石孢粉。这就给淮南地区红色岩层地区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粒度分布特征、岩相特征恢复了下岸角剖面地层的沉积环境:该剖面地层以曲流河河道沉积为主,间有滨湖和滞水洼地沉积.用粒度参数确定了剖面中各地层沉积时的水流强度,借SummoonSA的经验公式恢复了形成几层冲积层的古河流的水文参数.粒度参数、水流强度、古河流水文参数显示出下岸角剖面地层沉积时,古环境演化大致经历了3个过程:早期(Q22)基底层沉积时,水流强度中等,河流规模小,年均径流总量小,气候偏干;中期(Q32)主体层沉积时,水流强度有波动,河流规模大,年均径流总量大,且间有湖泊和多层泥炭发育,气候湿润;晚期(Q13)盖层沉积时,气候变干,湿度复又变小.  相似文献   

3.
沉积岩铜矿主要是沉积期后成因矿床,其成矿元素及成矿流体均来自沉积盆地。较上、下岩层具有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粗碎屑岩是流体运移的通道与储矿岩层。在储矿岩层之上是由泥灰岩、泥岩、粉砂岩、碳质泥岩及蒸发岩组成的约3km厚的红色细碎屑岩系作为隔水层。含铜碎屑岩中具有一系列热液蚀变现象,红色碎屑岩与灰白色岩在横向与纵向上交错出现,铜矿物主要与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或碳酸岩脉伴生。含铜流体沿着高渗透率的粗碎屑岩层运移到古陆边缘、古隆起带、喀斯特溶洞或后期褶皱断裂带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4.
ZY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民勤盆地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利用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发现该剖面自12kaBP以来风成沉积与湖相和浅湖相沉积在粒度上具有多次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S亦随之相应为多波动峰谷交替的态势.同时,粒度特征值Φ5,Φ16,Φ25,Φ50,Φ75,Φ84,Φ95相应地表现为非常有节奏地跳动,据此,将ZY剖面分为2个风成沉积、2个湖相沉积和2个浅湖相沉积,并认为其是12kaBP以来在东亚冬夏古季风交替影响下沙漠演变的一个颇为完整的气候—地层记录。本剖面不仅可以作为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自然记录,而且剖面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相似文献   

5.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野外沉积除具备一般的特征外,还常表现为细颗粒物充填巨砾的特殊堆积形态;其粒度特征表现为分选性较好,分选系数在1.2以下,以砂质、粉砂质颗粒为主,中值粒径在3~4之间等,且与谷坡沉积物、滩地泛滥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重矿物组合特征与沉积类型及沉积物的搬运条件等相关;通过孢粉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在大约距今3 000 a的气候条件与近现代气候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为研究河段古洪水分析计算,以及藏木水电站的设计洪水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6.
渑池盆地是黄河中游的一处峡谷,周边的黄河两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研究盆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对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渑池盆地池底村古湖泊沉积进行剖面观察、连续采样、14C年代测定(校正为日历年龄)和粒度组成分析,发现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渑池盆地的古气候和古湖泊水位变化情况.剖面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变化特征揭示,渑池盆地末次冰盛期以来古湖盆流域的气候环境演化序列为:19 543~8 039 cal.a BP期间,早期对应于末次冰期,气候比较干燥,古湖泊尚未形成,进入全新世气候由干冷向暖湿化方向转变,古湖泊开始形成;8 039~3 473 cal.a BP期间,气候环境处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此阶段相当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暖湿润,湖泊水位最高;3 473~2 897 cal.a BP期问,气候波动剧烈,总体上气候较前一段干旱,湖泊水位下降;2 897~2 422 cal.a BP期间,气候干旱,古湖泊干涸.渑池盆地的环境变化过程与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临夏塬堡黄土剖面的土壤地层界线MIS1/2、MIS3/4的年龄作为节点控制年龄依据.MIS1/2,MIS3/4年龄的获取据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南京葫芦洞石笋所测气候事件年龄,即MIS1/2为11.5ka B.P.,MIS3/4为59.8ka B.P.,将这两种气候事件年龄组成3种节点年龄控制模式,即模式1:0—59.8ka B.P.;模式2:0—11.5ka B.P.和11.5—59.8ka B.P.;模式3:11.5—59.8ka B.P.分别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运用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计算研究剖面各个层位的地层沉积时间,并将计算的相同层位年龄进行比较,同时将AMS14C,OSL测年,YD,H事件年龄与利用3种模式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计算的相应层位的年龄进行比较,结合剖面岩性和气候阶段分析研究后发现,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均存在不足,但在冰期或间冰期内,选用较准确的控制年龄作为节点,用磁化率或粒度年龄模型高分辨率确定的地层沉积时间均较接近地层沉积的实际年龄,但就两种年龄模型的相对精度和准确性而言,磁化率年龄模型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勘探证实徐家围子断陷兴城气田营城组营四段砂砾岩具有较好勘探潜力.为指导该气田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需要确定砂砾岩沉积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兴城气田营四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营四段砾石以细砾和中砾为主(粒径主要在2-20mm),分选差,成分复杂,以中一酸性熔岩和中一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砂砾岩颜色、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相、测井相以及沉积序列特征指示其为砾质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并主要沉积了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营四段上亚段砾石磨圆度较好,砂砾岩沉积厚度大,且横向上连片性好,属于长流程砾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构成了气田砂砾岩的主力储层段;下亚段砾石磨圆度差,砂砾岩层薄且面积小,细粒杂基含量增加,为短流程砾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不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石坑岽矿区的矿物、粒度、层理、古生物化石、煤层及其顶底板、煤质等六个方面的特征重点分析了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中亚段沉积环境,提出了4、7、9主采煤层为滨岸湖泊及三角洲相沉积;20主采煤层为潮坪-潮道与泻湖三角洲相组合沉积,其成果对矿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气候特征是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问冰期交替发生。湖泊沉积物以其连续性好、敏感性强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千年、百年、十年)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性。本文主要研究沉积物粒度的环境含义,古气候特征。尘暴,构造运动等环境信息很好的保存在湖泊沉积物粒度上。因此,本文通过对湖泊沉积物柱度的研究进而推断当时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陕西陇县段家峡剖面奥陶系平凉组以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为主,然而部分层位发育砂岩层,长期以来人们对这套砂岩的沉积特征特别是其物质来源缺乏系统化的研究。针对这一不足,本次研究采取野外剖面实测、镜下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取得如下成果:①识别出2种岩相类型,其均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分别代表近端朵叶沉积和远端朵叶沉积;②垂向上变细变薄的层序特征,反映了海侵背景下水道末端迁移—消亡这一演化过程;③微量元素数据表明,研究区具有炎热干旱的气候特点,沉积时水体具有较高盐度并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在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古流向、岩性变化趋势以及地化数据,认为研究区具有双物源的特征,其中这套陆源碎屑物质来自北祁连-北秦岭岛弧而非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古陆,最终建立了该地区平凉组重力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砂岩薄片图像粒度分析资料计算平均粒径、粒度中值、标准偏差、偏度和峰度等粒度参数,反映出靖安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主要集中于细砂级,分选较好,偏度属于正偏态,峰度属于中等(正态),说明长2期沉积水动力能量条件总体上属于中等,河流相沉积特征不明显。综合粒度直方图、粒度频率曲线、粒度频率累积曲线、粒度概率值累积曲线、粒度C-M图和结构参数散点图,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13.
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河南孟津地区发现全新世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和湖沼相沉积剖面。作者对这2个剖面之间进行了野外调查,绘制了其间的地层图,并在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采样,对样品做了粒度、磁化率以及CaCO3含量分析。通过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与湖沼相沉积剖面的对比,研究了中全新世孟津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孟津地区在7020~5660aBP和4610~3755aBP是古湖泊形成和古土壤发育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在5660~4610aBP孟津地区经历了一次气候波动,湖泊缩小为零星湖沼, 古土壤发育中断;3755~3055aBP湖泊萎缩干涸,黄土开始沉积,气候转向冷干。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晚期,湖面水位较高,人类在古土壤上活动;二里头文化时期湖泊萎缩,人类活动向低处转移,湖泊完全干涸时人类开始在干涸的湖相沉积层上活动。  相似文献   

14.
江苏龙虬庄新石器遗址环境考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龙虬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14C测年、器物排比法断代、孢粉、粒度、氧化物和磁化率等鉴定分析,探讨了遗址区古生民生存的环境。分析表明,龙虬庄地区在经历新仙女木寒冷期之后迎来了全新世暖期环境,10000-7000aBP间气候进入适宜期,但当时湿润程度尚不及此后7000-6000aBP间的新石器时期,当时 冬春季节应当有较大的风沙沉积。6300aBP前后的气温可能更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一九五五年三月至六月,笔者在长春地质勘探学院業治铮教授指導下进行了遼寧省复州湾地区中石炭纪沉積岩相的分析工作以及该区上石炭纪部分岩层的机械分析工作。本文乃前项工作的结果。沉积岩相分析工作包括一部份沉积岩层的厚度分析,可以对研究该区当时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沉积古地理有所帮助。此次,虽然同时进行了野外及室内的两方面包括对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毛乌素沙地现代风成砂与泊江海子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分析,确定剖面中4个层位(290~210 cm,190~160 cm,153.5~123.5 cm,50~40 cm)基本属于风成砂沉积,这些风成砂中间夹杂着3次湖相沉积,结合年代序列认为此区域在5.8~4.5 cal kaBP存在以下沉积旋回:~5749 cal aBP沉积风成砂,反映该时期风砂活动强烈,气候干燥,冬季风强盛;5 749 cal aBP前后沉积物为灰绿色湖相层,表明这一时期存在短暂的湖面扩展,沙漠退缩;5749~5 370 cal aBP沉积风成砂,反映了湖泊的退缩和沙漠的扩展;5370~4895 cal aBP湖相沉积物,反映了流域降水量的增多;4895~4580 cal aBP沉积风成砂后,4580 cal aBP前后又出现了短暂的湖相沉积,之后又是风砂沉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和地区三叠系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综合研究,确定本区三叠系发育近岸水下扇及深水浊积扇两种类型的砂体。近岸水下扇以灰岩砾、粉砂岩砾以及泥砾组成,浊积扇砂见典型鲍马沉积序列,粒度分析也符合重力流沉积特征,地震反射为孤立存在的透镜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研究区三叠系近岸水下扇以及深水浊积扇的沉积模式。可见,本区三叠系具有两套可供勘探的目的层,发育多个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并且具备优越的成藏条件,星火3井在两套扇体重均见到油气显示,说明本区三叠系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探讨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研究大地震发生的周期。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中保存了大量气候环境信息和地质环境信息。通过地面调查、岩心观察、粒度测试分析加以测龄、环境气候分析的方法,对叠溪古堰塞湖全断面岩心中具有明显扰动特征的扰动层及其下卧层(下接触层)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心中存在10个明显的扰动层,其扰动现象与叠溪古堰塞湖地表出露的扰动现象一致。扰动层粒度总体上大于其下卧层(下接触层)。扰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d50)在0.006 8~0.010 7mm,大多数为0.008mm左右。扰动层的粉粒含量波动较大,其下卧层粉粒的质量分数大多在64%左右;相对应黏粒的质量分数,扰动层多在33%左右,而其下卧层波动较大。这些扰动层与下卧层的特征反映了湖相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的变化。结合测龄资料,初步推测大地震发生的周期大约是850a。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太原盆地QK1钻孔60 k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粒度、磁化率分析,探讨了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59.6~40 ka.B.P.属滨湖相沉积;40~31.5 ka.B.P.属以河流相漫滩沉积;31.5~14.58 ka.B.P.属河流相边滩沉积;14.58~12.5 ka.B.P.河流相漫滩沉积;12.5~9 ka.B.P.河漫湖泊沉积;9 ka.B.P.至今属河流相边滩沉积。60 ka.B.P.以来太原盆地的气候由温暖偏湿转为温暖湿润,在末次冰期表现为寒冷干燥,进入全新世大暖期以后,气候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兼具区域性特点。各指标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的气候环境演化主要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的影响,由于盆地沉降中心与边缘沉积速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巢湖湖泊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巢湖取得3个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柱样,用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粒度分析,并用137Cs法测定了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粒度特征随着湖区的水动力条件的波动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近百年来湖区的沉积环境基本上比较稳定,C1、C2和C3三个研究区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29cm/a,0.35cm/a和0.24cm/a.根据粒度和沉积速率特征,两百多年来,巢湖存在两个洪水期和两个平水期,这些变化与巢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