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如何贯彻江泽民同志和新一届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关系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作用的发挥,以及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就理工科大学和我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条件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剖析了高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褚楚 《安徽科技》2012,(4):35-36
新形势下,加强文科科研能力已成为理工科院校提升科研整体实力的重要趋势。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科的交叉渗透,为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本文分析了当前理工科院校建立文科科研发展机制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不足,提出要实现文科科研在理工科院校中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割;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加强学科交叉;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谋福祉中寻求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追求履行社会责任能力与其他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同质化,这包括教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时代精神四个方面。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区分民族文化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应用研究应追求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4.
对普通工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普通工科院校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族院校2001~2005年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发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产出情况、学术论文的影响力,从而探究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效率。  相似文献   

6.
唐源  曾玉琴 《科技信息》2010,(16):I0116-I0116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理工科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理工科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综合竞争力。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模式既是理工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理工科院校整体工作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2007年的十七报告中,党中央再次提出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把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到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辉煌历史、受冷漠原因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分析党中央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提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同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海霞 《甘肃科技》2009,25(1):168-170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对于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规范科学的行为方式。所以,理工科大学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应该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理工科各学科的发展同样对待,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理工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优化学科结构。  相似文献   

9.
杨莉 《海峡科学》2012,(9):78-80
音乐教育是理工科院校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完善其知识结构,调整学习心态,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理工科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讨论日趋白热化,但定量分析却鲜有报道。对浙江理工大学2005—2012年间被CSSCI、SSCI、A&HCI和CPCI-SSH收录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学科分布、国际化水平等,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理工科高校更好地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进步、文明和"美丽中国"与哲学社会科学及其昌盛正相关,推进绿色发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与圆"中国梦",均当广域地推动、达成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授及发展是该学科群繁茂和大学发达、进阶的动力因,这些教授是哲学社会科学"枝繁叶茂"不可或缺的园丁,他们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质量之主力。教授有力量、教授"高大上"是哲学社会科学强盛和大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前提与要件,达成发展愿景需要教授们奉献"华彩乐章"、显峥嵘。  相似文献   

12.
唐黎 《科技信息》2011,(4):67-67,68
大学文化建设是提高理工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其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对大学精神的忽视、理工科院校自身在文化建设方面资源短缺以及力量薄弱、校训重复雷同、理工科大学生对提高文化素质的认识不足、努力不够等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精心制定和宣传校训;不断扩大教师贤良品行及高尚德性的示范效应;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让大学精神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理工科院校特色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浅议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与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是不相符合的。本文试从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谈起,阐述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并提出构建新型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大学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发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选取浙江省5所理工科院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设备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以致限制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价值的潜在性、效益的延迟性、理论的时效性、内涵的丰富性等特点。新时期社会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充分调动社科研究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迫切需要。在成果评价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地域环境受限、资源短缺、开放意识不足、信息不畅等是制约其发展的现实瓶颈,但真正能够使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在长期目标上建立竞争优势的是其无形资源,大学精神是这种无形资源的中心。因此,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应结合城市、院校特色,凸显大学精神鲜明个性;应以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精神,以大学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确保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应融入交往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进步与社会科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有技术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其中社会价值标准是由社会科学思维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决定。科技进步必需要创新,而创新本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社会科学思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思维方式的选择,以及特殊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社会科学思维也为科技进步建立了激励机制。因此,应当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培养。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6,(5):2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自身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特色"这一关键词展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关键在创新。创新体现在应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新"问题上,这些"新"问题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有"新"转换、"新"方法、"新"话语和"新"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审美品位和能力低下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