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代谢方式、降解机理、有机磷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机磷农药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生物难降解、废水产生量和排放量大的特点,综述了溶剂萃取法、混凝沉降法、吸附法、水解法、氧化预处理法等有效实用的废水预处理技术。为有机磷农药废水处理和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理想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科研人员在众多领域研究降解和消除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方法。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既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又经济高效,很受人们青睐。采用冻存的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解有机磷能力进行研究,并优化其降解条件。结果显示,在底物质量浓度为1 000mg/L、pH值为7、温度为35℃条件下,培养3天后,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过碳酸钠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有机磷农药降解率研究过碳酸钠对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两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果和一系列对比实验发现 ,过碳酸钠对有机磷农药都有明显降解效果 ,特别是甲胺磷农药效果更显著。另外 ,还讨论了过碳酸钠用量及作用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经验,探讨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方法。结果表明,对于经消化道吸收的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彻底洗胃,合理应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及早应用血液灌流等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纳米ZnO光催化有机磷农药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纳米氧化锌对三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情况,考查了催化剂及其用量、光照时间、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能使有机磷农药发生降解。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在降解有机磷农药时其效果不一样,网状比粒状所需要时间要短,这可能因为网状的粒径比较小,与降解体系接触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7.
粮食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危害.科学测定残留农药并加以降解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粮食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问题进行介绍.然后探讨气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残留农药测定中的应用.最后提出臭氧对残留农药降解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光催化氧化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机理,介绍了检测有机磷农药及其中间产物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影响,如:光照时间,pH值,重金属离子及光敏剂等.  相似文献   

9.
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TiO2光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液的起始浓度和pH值、H2O2的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的影响及机理做了探讨和研究.研究表明,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光催化效率与光照时间、有机磷农药浓度、不同酸溶液及其pH值等因素有关;外加H2O2或Fe3 离子可以影响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同时,还选用透明玻璃片为载体,以溶胶-凝胶法自制了TiO2薄膜催化剂,并应用于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取得了十分理想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臭氧水对蔬菜水果有机磷农药降解效果.介绍了蔬菜水果样品处理方法和臭氧水浓度测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FPD检测器、OV-1701色谱柱测试有机磷农药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对蔬菜水果中乐果、甲胺磷、敌敌畏等农药残留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一次浸泡15 min,达到较理想的降解效果,三种农药最高降解率分别为58.05%、64.51%、50.81%.  相似文献   

11.
 早期发育阶段是有机磷农药神经毒性作用最敏感的时期,海胆的胚胎和幼虫为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早期发育阶段的神经毒性作用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模型。本文介绍了海胆的早期神经发育过程,综述了神经系统对海胆早期发育的调控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阐述了有机磷农药对海胆早期发育的影响及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杀虫双、杀虫环、杀螟丹等沙蚕毒衍生物一类新型仿生农药。这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毒的特征,尤其适用于防治对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己产生抗性的害虫。如杀虫环的结构式为其降解产物即沙蚕毒目前沙蚕毒的衍生物这一类仿生农药以N,N—二甲胺基—1,2—二氯丙烷和N,N—二甲胺基—1,3—二氯丙烷为主要原料来生产的。前者的生产路线一般有三条。  相似文献   

13.
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是目前国际上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化学、生物、环境等诸多学科皆有涉猎.本文就其在有机磷农药活性、检测、毒性、降解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水中离子对超声降解2种有机磷农药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水中离子对超声降解2种有机磷农药(乐果、对硫磷)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条件范围内,超声降解对硫磷以及乐果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对硫磷以及乐果的降解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当离子强度为0.01 mol时,对硫磷和乐果的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7.2%和18.6%,离子强度对超声降解乐果的影响比对硫磷显著。Fe2+、Mn2+在0.1 mmol水平即对2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均产生促进作用,且Fe2+的催化效果更加明显。Fe2+、Mn2+的促进作用随2种离子浓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O-3,HCO-3以及Cl-在1 mmol水平即对超声降解两种有机磷农药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强弱表现为:CO-3HCO-3Cl-。0.1 mmol Br-对超声降解2种有机磷农药均存在促进作用,且随Br-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SS6菌对菲的降解和发光菌对菲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海洋微生物SS6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多环芳烃菲的降解和解毒作用和发光细菌对菲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的反应.结果表明:SS6菌能利用菲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生长;培养液中有酸性代谢产物产生,并且形成积累;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可以有效地检测菲及其微生物降解中间产物的相对毒性;母体菲的毒性远大于其水杨酸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水杨酸和儿茶酚及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邻苯二甲酸毒性,并且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的解毒效果优于水杨酸代谢途径;菲降解过程中培养液萃取物的毒性逐渐降低,但上清液的毒性先出现下降后又呈增大趋势;含菲培养液的毒性变化是培养液中存在的中间产物和其它组成成分及pH值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对有机磷农药毒害大麦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与3种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复合作用对大麦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2~106个细菌·mL-1的光合细菌对三种有机磷农药的毒害均有缓解作用,种子萌发率、根长、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作用效果不同,102个细菌·mL-1光合细菌可显著缓解有机磷农药对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104个细菌·mL-1光合细菌对有机磷农药毒害的根POD活性缓解作用强;而106个细菌·mL-1光合细菌则对有机磷农药毒害大麦的根长、叶绿素含量和叶POD活性的缓解效果最显著.同一浓度光合细菌对不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缓解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Microtox技术在印染废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技术(Microtox)研究了Microtox技术对印染废水毒性检测的条件,活性染料及降解中间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反应,并对柠檬酸杆菌降解活性染料降解过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Microtox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活性染料及其微生物降解中间产物的相对毒性;活性染料的毒性远大于代谢途径中间产物的毒性;活性染料降解过程中培养液萃取物的毒性逐渐降低,但上清液的毒性出现先下降而后又增大的趋势,推测是上清液中存在的中间产物和其它组成成分及pH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有机磷农药在环境和果蔬表面残留日趋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设计并构建一种可以通过物理条件控制的智能基因工程菌,该工程菌可在温度敏感性RNA的调控下,在高于设定温度条件下,表达有机磷农药降解酶A并分泌到细胞外,降解环境中的有机磷农药.并通过Rec A(SOS)启动子控制,经接收紫外光照射后启动自杀程序,避免携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工程菌扩散对环境造成影响.该设计可用于在外界环境或果蔬表面安全地进行有机磷农药的清除,达到对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环境修复和维护食品安全提供健康果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有机磷农药对神经系统胆碱能递质、多巴胺能递质和5-羟色胺能递质产生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紫外灯下草酸铁/过氧化氢对农药乐果的降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酸铁/过氧化氢为光氧化剂,利用自制的平板型光反应装置对有机磷农药乐果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乐果能被有效地降解。采用正交法设计试验方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初始PH值3、铁离子浓度40mg/L、双氧水浓度300mg/L、和辐射强度13.5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