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是公路维修和改造中的重要技术类型,鉴于该技术施工方便、节能环保和性能优越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促使公路维修后的质量可以得到提升,促使公路的性能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进而规避公路交通的安全隐患.本论述以G312线清水驿至和平段维修改造工程项目为例,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公路的大修改造中的应用为例,对其具体情况进行阐述,明确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的强度机理、混合料设计等内容,旨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促使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工程大修改造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并使得技术的质量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公路工程的安全性、环保性、科学性及节能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一般作为基层使用,国内外研究表明,设计合理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同样可以用在中下面层.本研究参考贝雷法级配设计理念,提出以CF比和CA比作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设计参数,研究不同CF比和CA比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CF比和CA比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使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此范围内使用效果较好,并根据中下面层的功能特点,考虑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推荐中粒式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CF比区间为(0.7~1.2),CA比为(0.7~1.1).通过试验段对以CF比和CA比选取的级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乳化沥青下面层冷再生不仅能够利用旧路面的废弃材料节省筑路材料,还解决了废弃材料对空间的占用及对环境的污染,可节省投资,并可保证生态环境获得社会效益。本文通过2018年G109线养护维修工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施工对原材料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面层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海南西线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工程,对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室内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工程应用的最终级配组成,结合具体工程,简述了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并对西线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的再生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石垫路S203线(垫江境内)随着通车时间、重载交通的增加,路面损坏严重,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在重庆地区首次采用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对其进行了大修改造,用铣刨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按照一定的级配,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用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在后场采用高远圣工GYCBL0200型冷再生设备重新拌和,再使用到路面的基层中,从而实现了对铣刨后的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重庆地区路面大修工程改造找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厂拌冷再生技术应用于道路下面层累计当量轴次Ne、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对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的影响程度,为厂拌冷再生路面养护对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辽宁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技术后评价研究》提供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路面行驶状况指数,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及《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的计算方法获得PQI值.运用M ATLAB软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5个气候区内的典型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干线公路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进行相关因素影响分析.结果 PQI与每条车道累计当量轴次Ne,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灰关联度分别为:气候Ⅰ区0. 578 0,0. 731 2,0. 553 6;气候Ⅱ区0. 638 4,0. 730 3,0. 556 0;气候Ⅲ区0. 619 5,0. 772 2,0. 584 6;气候Ⅳ区0. 710 1,0. 699 4,0. 538 9;气候Ⅴ区0. 814 7,0. 857 6,0. 710 7.结论年平均气温对PQI的影响最大,累计当量轴次Ne次之,年平均降雨对PQI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2012年交通部提出重点推进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工作,要求到2020年,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节能环保且造价低廉,与同样的路用效能材料相比较,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可节约造价20%,而在生产过程中可比热拌混合料节约80%的能耗,且整个过程常温生产且不产生粉尘与有害气体,这不仅可以缓解甘肃省筑路材料短缺及资金困难的问题,也符合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常温下拌合和摊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采用红外线或微波辐射加热摊铺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使底层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40℃~160℃,表层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150℃~170℃;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加热后的沥青混合料至95%~100%的压实度。加热碾压工艺使得冷再生混合料中旧沥青和新添加的沥青加热融化后,在碾压过程中共同渗透、扩散到矿料表面,在矿料颗粒之间起黏结作用,提高了再生混合料的黏结强度,回收混合料中的旧沥青得以充分利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透水性与空隙特征之间关系,通过测定渗透系数来评价其透水性,并利用工业CT扫描观测其内部细观空隙结构.根据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养生过程中空隙率的变化,探究水泥和水对其空隙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较高的空隙率下具有相对较低的透水性;其平均空隙尺寸略小于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且大空隙较少,小空隙较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由压实空隙和养生空隙构成,水分的蒸发和水泥用量对养生空隙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水分的蒸发和水泥的水化,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形成了许多养生空隙;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尺寸以及分布特征是造成其低透水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托京台高速蚌埠至合肥段改善工程,充分利用原有路面沥青铣刨料,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旋转压实仪代替常规马歇尔击实仪进行设计,从合成级配设计、乳化沥青配伍性试拌、最佳液体含量试验、最佳乳化沥青掺量试验得出的初步配合比,再进行空隙率、40℃马歇尔稳定度、15℃劈裂强度、40℃浸水马歇尔稳定度比、25℃冻融劈裂强度比和60℃动稳定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该配合比下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能够完全满足基层的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规律,设计了冻融循环试验方案,基于劈裂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贯入剪切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劣化影响,以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平台,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级配、空隙直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显著降低了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总体上,泡沫沥青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乳化沥青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有更好的抗损害性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平均空隙直径和最大空隙直径增大,大空隙数目增加,小空隙比例和空隙数目减小,随着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贯入剪切强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减小。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微空隙数目减少、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是其力学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材料模量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表征材料特性的主要参数输入性能预测模型,用来预测路面长期使用性能。使用简单性能试验机(simple performance tester,SPT)对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系列温度、频率及围压下的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变异系数与动态模量平均值密切相关,可用幂函数形式表达;(2)所有频域内,温度对动态模量影响均统计显著;(3)围压对高温域内的动态模量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材料模量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表征材料特性的主要参数输入性能预测模型,用来预测路面长期使用性能。使用简单性能试验机(simple performance tester,SPT)对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系列温度、频率及围压下的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变异系数与动态模量平均值密切相关,可用幂函数形式表达;(2)所有频域内,温度对动态模量影响均统计显著;(3)围压对高温域内的动态模量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杨彦峰 《工程与建设》2012,26(6):822-824
为了更好地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利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沥青路面再生方式,即全深式厂拌冷再生技术,并成功地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全深式厂拌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沥青路面再生方式是可行的,拓宽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范畴,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冷再生配合比设计一直处于模糊的摸索阶段,对工程现场铣刨RAP材料进行了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既利用土工基层配合比设计中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理念,也充分结合热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马歇尔空隙率、稳定度、劈裂强度等理念,确定了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即RAP料占87%,石屑(0~5mm)占13%,水泥掺量为1.5%,最佳含水率7%,最佳沥青用量为2.5%。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G104国道的养护大中修工程的应用,就如何利用就地冷再生专用设备,采用专用于就地冷再生的乳化沥青再生剂,并根据国内外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评价指标、标准的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工程实际实施情况,总结对沥青路面中面层进行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的主要经验,为提高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和养护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厂拌冷再生马歇尔试件击实与养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试验和现场钻芯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厂拌冷再生马歇尔试件的击实与养生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厂拌冷再生马歇尔试件二次击实的时间间隔设为4 h的试件,其稳定度与室内长期养生的试验结果相差不大,与现场钻芯检测的结果更为接近.研究结果说明,提出的厂拌冷再生马歇尔试件击实与养生方法,比较符合厂拌冷再生路面的实际成型过程,按此方法制备的马歇尔试件,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厂拌冷再生路面的后期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黄志钢 《科技信息》2010,(19):373-374
该文以国道324线百色至平班公路大修工程为实例,介绍了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方法、工艺过程,分析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垂直振动成型方法制备试件,研究乳化沥青类型、水泥掺量、纤维类型及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中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相比,丁苯橡胶(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SBS)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强度可分别至少提高15%、9%;掺1.5%水泥的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至少可提高85%;与不掺纤维冷再生混合料相比,掺0.4%聚酯纤维的冷再生混合料力学强度至少可提高8%。因此,根据力学性能最优原则,选取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冷再生混合料的胶结料,考虑材料经济性问题,建议冷再生混合料中水泥掺量为1.5%,建议选用0.4%掺量的聚酯纤维来提升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生态破坏,降低环境污染,循环利用公路路面旧料,水泥稳定冷再生底基层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步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应用,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了水泥稳定厂拌冷再生基层和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的技术原理、材料、设备要求及施工工艺,提出了推广应用的技术性建议,以期为同类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