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人享有自由,动物没有自由。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界自在地存在着,并以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变化着。人类作为是自然界本身的各种因素长期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不是一种从自然界之外强加给自然界的外来的关系,是内生的。人作为一种生命体,其“类”的本质在于其生命运动的性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p.53)正是这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活活动直接分别开  相似文献   

2.
正狗,被称为人类最亲近的朋友,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狗鼻子为什么那么灵?——为什么大家喜欢把嗅觉灵敏的鼻子称为“狗鼻子”呢?据“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介绍,这是因为狗的鼻子能够轻松辨别超过200万种不同气味,灵敏度更是人类的1000万倍。单从嗅觉系统的基本结构来看,人和狗的嗅觉系统大同小异,都是起始于鼻腔内的一层叫作“嗅上皮”的组织。嗅上皮中分布着大量嗅细胞,它们的任务是负责检测这些分子,同时把气味所携带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大脑。经科学鉴定,人类的嗅上皮总面积大概有10平  相似文献   

3.
价值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是对人和自然界价值论地位的三种确立方式。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否定性的关系;自然中心主义是人与自然界之间肯定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只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对立统一之合理的“度”或“点”在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它是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1,(11):46-46
根据美联社与一个网站合作进行的调查,很喜欢狗的人达到74%,很喜欢猫的人只有41%。有些人只爱猫狗的其中一种,而讨厌另外一种:15%的人很讨厌猫,而只有2%的人很讨厌狗。人猫关系与人狗关系确实存在较大差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科恩博士认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于猫狗的偏爱反映出人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人类的好朋友,关于狗的起源和进化之谜,似乎到现在还没有学界公认的定论。如果要在这个星球上选出一位人类最好的朋友,那就是狗,这应该没有什么异议。狗不但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也为人类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这从一句成语就可以得到印证——犬马之劳。  相似文献   

6.
狗是人们喜爱的动物之一,狗很有灵性,看见主人归来,总是不停地摇尾巴,以示欢迎。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狗在相互间“认识”时,总是要互相闻闻对方的屁股,因为那里有散发体味的腺体。所以,当狗急于想表白自己,强调“这就是我”时,就用尾巴当扇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狗真不一般,享受的待遇越来越高。从国际宠物展上得到的最新消息,眼下正有不少上海市民不惜花上三四千元钱,把狗送进宠物学校“上课”。狗竟然还“上学”?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说,感到新鲜,但是兴奋不起来。由狗“上学”想到人上学,尽管听起了有点不雅,但这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区分作为工具的智能机和作为主体的机器人,关于人的定义必须由本质主义转向功能主义。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经历了形式化、经验化、理性化三个发展阶段,但却仍然不是在结构上,而是在功能上模拟人类思维。只有关于人的功能主义定义才能兼容未来的新物种和新人类——"不受控"机器人。如果"不受控"机器人出现,自然人和机器人的关系将会从人机关系发展到跨人际主体间关系。这种关系既非以往人和机器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关系,亦非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人不应套用以往策略对待机器人。人类至上主义并非不证自明。自然人自身再进化、人机并行、人机融合是自然人避免被机器人所超越、替代、淘汰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如在超市多扯几个塑料袋带回家、坐车逃票、在公众场合扯多几张纸巾等行为,前段时间还有多例去动物园逃票被动物咬伤咬死等事件。那么,这些爱贪便宜的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爱贪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有较强烈的占有欲,这种占有欲在得到一次小便宜时,便会产生相应的满足感。如果这种欲望日益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论主张“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自然中心论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无论是把自然完全归属于人,还是将人完全归属于自然。其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都属于“主一奴关系”。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自然即不从属于人,人也不从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就植根于人与自然的这种本质一体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已维持了数万年之久,而在各种宠物中,狗无疑是与人类最为亲密忠实的朋友。狗曾被人类奉为先祖,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狩猎助手人类最早的动物朋友——大家都有共同认识,那就是狗由凶恶的狼进化而来,是人类较早驯服为家养的,当时是作为先民们狩猎的助手。狗在中国北方的驯养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约7000~8000年,距今9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狗骸骨,说明狗是河姆渡和舞阳贾湖先民驯养的动物之一,也是家养动物中最早被驯服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西部的高原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很通人性的世界珍兽群“东方爱兽”——白唇鹿。这群“东方爱兽”虽野性十足,但却如人类一般,是一种时时被爱的氛围包围着的“感情动物”,有时候为了保护同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就要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劳动工具、生产工艺、管理技巧改造自然,这就产生了科学技术.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也用信念、习惯、准则建立行为规范.科学技术与道德是人与世界和人与人的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形成了"互动平台".但在历史进程中,这两种关系之间有强弱之分.如果从社会结构变迁角度进行考察,这一问题就会严峻得多.  相似文献   

14.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强调自身“没有情感”,但能根据算法分析人类情感,并将情感要素添加到人机交谈过程中。据此现象,本文提出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相似且有密切关联的“一般情感”概念,从社会性、对象化、交互性三大方面说明一般情感的特征。本文讨论了一般情感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所产生的现象,即情感的商品化,对一般智力的繁荣与作用的确认,情感劳动作用领域的压缩。在相应问题背后,是技术对情感的规定以及人对自身情感的技术操作。本文认为,在ChatGPT的时代,面对一般情感,应把握人类情感的直接性、主动性、有限性这三大特征,把握真实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一种由狼和狗交配而得的新型宠物“混血狼”在英美家庭颇受欢迎。但基于它对人类的较强攻击性,这种动物能否家养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16.
拉图尔通过对盖娅理论的彻底解读,从非现代性角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盖娅是自然的世俗形象,其中的行动者都是有生命的,而且盖娅不能称为统一的整体。他进一步批判了现代主义的人类形象和全球概念,创造性地定义了人类世时代的地面人和新气候政权,盖娅影响下的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联系是物的议会。拉图尔和新唯物主义都着力于颠覆现代制度的哲学根基,构建反人类中心的科学观,天地境界的人和拉图尔的地面人角色也是非常契合的,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开始以来,美国科学家信仰宗教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特点,尤其是宗教信仰者与无神论者之间的争论日趋激烈。而这些变化、特点和争论已初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对宗教信仰立场的一个观点的正确性:“上帝在信仰他的自然科学家那里得到的待遇比任何地方得到的都坏。”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  相似文献   

19.
两维视角的统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传统哲学理论从人和社会关系视角认为它是人的社会性,而近年来人们从人和自然关系视角认为它是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文章认为,关于人的本质的两维视角和两种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都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根据;而且两维视角是统一的,决定了两种观点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了以社会性为核心、以实践性为基础和以理性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该理论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6,(17):20
双性恋的人对男人感兴趣,对女性也感兴趣。这种感兴趣有可能既是情感的,又是性要求的。先让我们看几个例子。在一份关于性的调查报告中,一个女人回答了她的双性恋倾向。“我和一个女人发生性行为大约有两年了,那种经历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经历,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谁与我这么亲密,有谁这么爱我。我过去曾经想我永远更喜欢与女人发生性关系,不过现在我发现我也喜欢和我所爱的男人发生性关系。如果那种关系在两种性关系都真的很好……目前,我只和一个男人发生性行为,但如果机遇自行出现,我会再次和女人发生性关系的。”一位自称男性异性恋者觉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