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联邦议院第14届选举把一颗政治新星——格哈德·施罗德托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与战后德国政界那一连串显赫的姓名——阿登纳、艾哈德、勃兰特、施密特、科尔相比,施罗德这个名字在世界上恐怕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的德国大选结束了延续16年之久的科尔时代。时隔数月再来评论科尔的功过似已过时。但要探究德国未来的走向,就不能不回过头来在科尔时代寻找事物发轫的最初轨迹。因为他毕竟是联邦德国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即便他走了,在德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的影响仍是巨大的。他在执政期间的一些功绩将被永远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3.
抑中国扬印度。中德关系的"蜜月"在经历了科尔、施罗德时代之后,在默克尔这里戛然而止,看似突然,实则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正9月24日,德国将迎来两德统一以来的第八次联邦议会选举,将照例选出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并进而间接决定谁将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参与选举的政党为数尚属可观,然而两德统一以来,德国一共只经历了三位总理: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其中科尔和默克尔都来自德国目前最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基民盟及其姐妹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在过去的七次选举中五次获胜,虽然  相似文献   

5.
追风人物     
施罗德“下海”惹麻烦2005年12月,德俄天然气管道破土动工之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副总裁米勒对外宣布,施罗德将出任该公司监事会主席,在场的两家德国参股公司总裁居然事先对此一无所知,颇感意外。消息传到德国引起极大反响,各界人士口诛笔伐,谴责施罗德以权谋私,是腐败行为。同时,在德政坛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允许政治家“下海”的大讨论。当施罗德即将卸任之时,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大财团对他的邀请函纷纷而至。人们猜想,施罗德很可能到纽约为资本家当顾问,但对此施罗德只是开玩笑地说,“我的纽约就是汉诺威”。谁知卸任仅20天,施…  相似文献   

6.
身材高大的赫尔穆特·科尔在10月16日德国统一后的第二次大选中以微弱多数再次获胜,成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联邦总理。当时西方舆论诙谐地称,“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似乎总是向科尔微笑”。然而科尔的连任,除了近来德国经济回升这个“上帝的帮助”之外,科尔总理的个人素质和个性特点对他的成功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追风人物     
施罗德是怎样在羊棚里长大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德国总理施罗德的人生正是这句话的最佳证明。1944年,施罗德出生于德国一个小镇的工人家庭。出生后三天,当兵的父亲就死在二战的战场上。母亲被迫当了清洁工,全家靠着微薄的社会福利金糊口。此时的施罗德一家搬到了破落不堪的羊棚中。这个羊棚被分成四户,每户有两间屋子,一共住了约20人。小时候的施罗德与其他家庭成员共八人一起住在两间屋子里。屋中没有自来水设施,也没有厕所。由于常常无法按时缴付账单,施罗德一家“被当地警察所熟知”。被当地人称作“穷得惊人”的施罗德家一直吃不起肉,只能以水煮甘蓝菜和卷心菜裹腹,以至于当地孩子都把施罗德当成流浪儿。在孩子们之间甚至流传着“不要和叫施罗德的小孩来往”的话。那时的施罗德,惟一的快乐就是代表他所在的村庄参加足球比赛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德国的“超级选举年”,从3月份下萨克森州州议会选举拉开帷幕以来,全国总共要进行20余次大小选举,如州议会选举、联邦总统选举、欧洲议会选举等等。其中10月16日的联邦大选是压轴重戏。此次大选是德国历届大选中竞争最激烈,也最捉摸不定的一次。最后科尔总理以微弱多数险胜反对党领袖沙尔平。这种令人提心吊胆的胜利会不会影响到科尔新政府的行动能力,成为德国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州的议会选举,影响了整个国家。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以下简称北威州),德国西部边境州,全德人口最多的州,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和联邦德国前首都波恩所在的州。然而这一切对德国总理施罗德和他所在的“红绿联盟”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5月22日该州的议会选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来都在渲染走“第三条道路”;在“左右翼共治”的独特体制下,法国从两端向中间靠拢的趋势也许更明显。当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爱丽舍宫与来访的德国新任左翼总理施罗德握手告别时,  相似文献   

11.
欧洲联合进程在冷战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德国,特别是科尔总理领导的联邦政府,对当前欧洲联合进程态度积极。这是有理由的。欧洲最近几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本世纪两次大战的巨大灾难,已使欧洲人认识到,欧洲必须有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它的核心内容是欧洲国家之间必须相互理解和支持,用和平协商来解决彼此的矛盾。昔日的那种一两国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德国总理施罗德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俄罗斯专家与欧洲专家联手协作,共同进行目前俄罗斯专家正在研制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欧洲专家正在研制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俄罗斯总统普京赞赏这一提议并表示:“这令人感兴趣,可能是高技术领域中非常有意思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办公桌上立着一个小小的银色立方体,当遭遇棘手的问题时,她就会将其捏起来把玩,闪亮的立方体上镌刻着一行字——"力在静默中"。2015年5月,默克尔第五次蝉联《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最具权势的女人。从风雨飘摇的欧债危机中一路走来,曾经被德国前总理科尔称为"小姑娘"的默克尔嬗变成为力挽欧洲狂澜的"女武士",如果说沉着冷静是她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统一是世界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它不仅标志着统治战后世界近半个世纪的“雅尔塔”格局的最终解体,而且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1989年11月28日科尔总理提出德国统一的10点计划到1990年10月3日举行统一庆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个德国就实现了统一,其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这期间,层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约作用的争论冷战后就一直没停过。在2月初刚刚举行的第42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这一问题再度引起激烈辩论。因为是一个非正式论坛,又不通过任何决议或声明,因此各国与会者无拘无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为我们这些旁观者提供了了解这个北大西洋联盟内部动向的机会。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北约“过去的好日子”似乎又回来了。不论是欧洲国家,还是“一超”美国,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离不开北约”。德国的调子变化最明显。默克尔总理提出,北约应成为政治协商和采取行动的“第一场所”。这一表态和其前任施罗德一年前在同一个场合发表…  相似文献   

16.
“德国制造”这一品牌意味着来自德国的品质。只有通过在各个层面上的创新。我们才能获得未来发展的机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德国总理施罗德  相似文献   

17.
<正>当整个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经济一片萧条时,唯有德国经济依然较为稳定,成为灰色天空笼罩下欧洲大陆的一个"奇迹"。德国经济增长的内在生命力究竟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是德国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更多普通人或许会说:是可以用一辈子的"德国制造"。当然,没有一种发展模式是完美无缺的,德国同样面临全球化时代的诸多不确定性,需要适时做出政策调整。德式"呆板""德国制造"以耐用、精密、稳定、安全著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的10月3日,德国实现了统一。统一之初,德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如何,曾引起一些疑虑。人们的关注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德国是否会像法国担心的那样变成“第四帝国”,或像英国前工贸大臣里德利所说的那样要“接管整个欧洲”。另一个是德国是否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外交阵线。“不做世界大国”不久前我们在德国访问,同我们交谈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19.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在这片代表着波兰骄傲和德国罪行的土地上,我们期待着宽恕与和平。”“德国人清楚地知道是谁发动了这场战争,是谁首先成为受害者。”“德国再也不会犯这样可怕的错误了。”——8月1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出席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仪式上,为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向波兰人民道歉。也许,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人民心里不是滋味,德国能,日本人又为什么不能?!“本·拉登虽然是一个‘致命的死敌’,但他还是一个杰出和勇敢的指挥官,领导着一支忠诚和能干的力量。”——美军攻伊总指挥、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上将在8月3日出版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两州选举失利,根舍外长辞职,罢工浪潮冲击,这一切使科尔总理进入他执政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4月尚未进入夏季,德国政坛的股股“热浪”已使科尔政府焦燥不安。亮起红灯,两州选举爆出冷门。4月5日,在西部地区的两州选举中,极右的共和党获10.9%的选票,进入巴符州议会,另一个极右政党——德国人民联盟得6.3%的票,进入石荷州议会。而德国政坛“两巨头”的基民盟和社民党在巴符州得票分别为39.6%(1988年为49%)和29.4%(1988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