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洛阳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概况,墓葬形式,丧葬习俗,随葬品情况都有其特征.而且这两种文化墓葬存在一些异同.研究者尤其对墓葬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如二次葬、屈肢葬、俯身葬,涂朱习俗、墓向等诸多问题结合其他地区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洛阳曹魏墓见于发表资料的目前只有3座,其中1座为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墓,另2座为无纪年基.这3座墓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认识洛阳曹魏墓的基本特征,了解和认识洛阳曹魏墓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的组合、葬俗葬式都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直接资料;同时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洛阳曹魏墓与洛阳东汉晚期墓葬及洛阳西晋早期墓葬的异同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不仅如此,洛阳曹魏墓在中国墓葬史上处于一个转轨的时期,它完成了我国墓葬从"汉制"向"晋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价值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重要地区之一。洛阳古代墓葬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有助于推动艺术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丰富中国的文化宝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洛阳的经济发展创造效益;洛阳古代墓葬古老而奇特,具有潜在的、重要的开发价值。洛阳古代墓葬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洛阳的知名度,推动洛阳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魏洛阳佛教的复兴与北魏皇室的扶持密切相关,皇室在经济、政治、人员参与等方面的积极扶持是其得以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北魏京师洛阳与河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都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北魏在洛阳建都历41个春秋,以北魏京师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在复苏和发展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吸收鲜卑族和其他少娄绵优秀成分,吸收宗教及其他外来文化的数理化形成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多元经费五大以柱在河洛文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  相似文献   

8.
唐代苏承悦的墓志铭,涉及唐代军职、安史之乱、仆固逆变、唐代云中城与北魏平城等内容,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尤其重要的是佐证了唐代云中城就是北魏平城,位置清晰,信息正确.  相似文献   

9.
王仲玄墓志近年出土于洛阳万安山南麓,后被洛阳龙门博物馆收藏。王仲玄墓志涉及唐前期及武周时期诸多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特别是记载了对阵亡将士后事的处理及对其家属的安抚。墓志记载的祐川府、正平府、柏林府等折冲府,为研究折冲府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传世文献之外的古代实物与图像资料因其凝聚古人最为真实可感的文化精神与思想情感,对研究古代文化及民俗现象具有独特的视觉说服力。文章考察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墓群、许三湾等地墓葬考古资料,结合流传在甘肃民间丧葬风俗"领羊"的仪式、文化结构、审美意向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与羌族图腾、文化习俗等相比较,最后得出"领羊"是古老羌族文化在西北地区遗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许昌,古许国所在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许县,隶属颍川郡,隋唐至明清称许州,今为省辖许昌市,其行政管辖范围大致和许州时代相同。许昌地理环境优越,良田沃野,山川秀美,是古代农业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处于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很长时期内,地接京畿,政治上、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末魏晋时期,“天下当朝正许昌”,是曹魏和西晋王朝的政治与军事要地。隋唐北宋时期,地处汴、洛之间,锁钥中原,各种文化交汇于此,使得许昌往往能开风气之先,名人辈出。纵观数千年的许昌发展史,既遭受过不堪回首的灾难,又取得过值得自豪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元、明以前的许昌,实乃历代王朝政治之枢纽,文化之熔炉,人文之渊薮。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是北方地区水上交通的大动脉。曹魏及北魏等北方政权对黄河航运积极开发,三门峡及其以东峡谷航道不断得到整治。黄河上游部分河段及整个中下游河段都有航运利用。“黄河也曾千帆过”是这一时期并不少见的情形。受水文及政治因素影响,各河段的航运状况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雙”字的俗变有六条线索,其中记号字“双”是“雙”之会意异体“雙”构件省减的结果,出现于北魏时期。研究该字的俗变可为汉字史、汉语史的研究和辞书编纂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北魏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阶段,形成了颇具时代特点的书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积极推扬、倡"尊魏卑唐"之论。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对康氏所概括的"魏碑十美"给予阐释,二是对其所分的"十六宗"予以辨析,三是对方圆笔法进行论述,旨在推进北魏书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龙门二十品是北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二十种的统称,它继承汉隶向唐宗楷书演变,集中代表了北魏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碑书法从产生到衰亡又到中兴,是政治维新思想在书法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成长、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献学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一种多途发展的历史趋势。本文试图从魏晋南北朝独特的社会背景出发,寻找对历史文献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中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齐鲁史家辈出.其史学著述的内容包括了记述前代史、记录当代史,体裁则有纪传体、编年体以及杂史、偏记小说等,而人物传记、家族史、谱牒和历史地理的编纂更是盛极一时.<文心雕龙·史传>的面世,更预示了史学工作即将进入一个更加自觉的历史时期.不过,此期的齐鲁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门阀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