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恐怖长相,巨大体形,凶残的攻击性,如此"强强联合"的特征,使得海中的"杀人狂魔"——鲨鱼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但面对"下海畅游"这样的终极诱惑,海上弄潮儿们可抵抗不住,只见他们伸展筋骨,摆出了标准的游泳姿势……等等,他们确定要开启一场担惊受怕的海洋之旅?当然不是,他们可都有驱鲨利器在手!绑款装置来驱鲨(Shark Shield)下海前,朱利在他的蛙人脚蹼上绑了一个Shark Shield(防鲨护盾),这款装置将在他的周围产生三维的电场,万一碰上哪条试图靠近的不识相的鲨鱼,这种装置就会释放出微弱电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记录了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在圈养条件下求偶、交配和产卵的过程,并就鲨鱼的交配和生殖行为进行了讨论.条纹斑竹鲨的求偶和交配过程可以分为游弋、雄性鳍脚弯曲、雌雄交配和雄性鳍脚抽离4部分.游弋在整个过程中占的时间最长,雌、雄鱼在确认交配信息后,雄鱼鳍脚发生弯曲;随后不久,进行交配;交配完毕后,雄鱼鳍脚便抽离雌鱼泄殖腔.条纹斑竹鲨产卵时,雌鱼腹部持续地磨擦或挤压水池中的水管和木桩等物体从而加快排卵的速度.卵鞘从体内排出后,雌鱼用口叼住卵鞘绕着水管、树桩和石头等来回游动,利用角丝将卵鞘牢牢地缠绕在这些产卵基质上.雌鱼产卵的时间并不固定,大多数发生在夜间,偶尔在白天也可以看到新产出的卵.产出的卵多数是成对的,偶尔只有1个.雌鱼产卵时间持续约60 d,每7~9 d产卵一次,在一个生殖季节内,每尾条纹斑竹鲨产卵约11个(圈养亲鱼的雌雄比例是2∶1).  相似文献   

3.
防鲨和用鲨     
鲨鱼,是海洋中威胁人类的一种动物.人们从心理上对鲨鱼十分恐惧.其实在世界上大约250种鲨鱼中,真正危害人类的只有三十多种.其中两种最具有危险性:一种是大白鲨,又叫噬人鲨,体长达十一、二米;另一种是双髻鲨,头上两边长着一个T字形的大鎯头.此外,安魂鲨和老虎鲨也是比较常见的吃人鱼类.  相似文献   

4.
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甾醇组成与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甾醇组成都极其简单,胆甾醇是唯一的成分.大部分种类肝油的胆甾醇含量变化在0114%~0541%之间.尖头斜齿鲨肝油的胆甾醇含量与个体的发育状况有关.在雄性胚胎、幼鱼和成鱼三者中,胚胎期个体肝油的胆甾醇含量最高;幼鱼胆甾醇含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成鱼最低.生殖季节,妊娠期雌鱼的肝油胆甾醇含量明显降低;妊娠结束后,肝油胆甾醇含量迅速回升.  相似文献   

5.
鲨软骨碱降解动力学及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鲨软骨的碱降解动力学及其微观结构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实验发现,鲨碱降解过程基本符合“碱-底物复合物”机理。电子显微结构分析表明,鲨软骨的降解通过“表面-孔穴”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条纹斑竹鲨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A结合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脾脏经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完成条纹斑竹鲨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染色体组由20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1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2=28t 10st 24sm 40m,染色体臂数NF=166,其中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与其他软骨鱼类相似,条纹斑竹鲨同样具有数目众多的染色体二倍体数,但以中部着丝粒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主.  相似文献   

7.
鲨鱼或称鲛类,是软骨鱼类四大分支之一,早在上泥盆纪就已出现,距今约有4亿年的历史,是极为古老的鱼类。它在石炭纪时最为发达,三叠纪始转为衰微,至白垩纪逐渐有所恢复,一直延续至现代。鲨鱼广泛分布于世界海洋中,淡水中也有少量分布,例如一些种类生活在在南美和东南亚河流中。鲨鱼的种类、资源和产量从动物分类学看,鲨类属于板鳃亚纲、鲨形总目。全世界共有8目25科、99属约369种。中国已知有8目,22科59属118种,约占世界鲨类的1/3。世界鲨类资源量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无准确的研究和统计数字,但渔获量则有一定的资料。据报道,1947年为20万吨,19…  相似文献   

8.
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脏的脂质组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运用薄层层析和硅酸柱层析法,分析了闽南近海17种常见鲨鳐类肝脏的脂质组成特点,结果表明,这些鲨鳐类的肝脂组成非常相似,以甘油三酯为主要成分,在尖头斜齿鲨中约占肝脏总脂的90%.此外,还包括少量的烃类、胆甾醇酯、游离脂肪酸、甾醇和磷脂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4—2016年福建厦门湾海域(118°E~118.4°E,24.4°N~24.6°N)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采集到的384尾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 Bennett,1830)测量其全长、体重等生长参数,利用ELEFAN技术和Pauly经验公式对厦门湾条纹斑竹鲨的全长-体重关系、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14—2016年厦门湾水域条纹斑竹鲨,平均全长为318 mm,优势全长组为250~300 mm(占比为28.0%);平均体重179 g,其中占比最高(17.4%)的体重组为40~60 g;条纹斑竹鲨全长-体重之间的关系式为W=5×10~(-6)L~(2.9435),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L_∞=94.5 cm,K=0.45,t_0=-0.2349 a~(-1),生长拐点的年龄为2.1643龄;总死亡系数(Z)为1.53,自然死亡系数(M)为0.6869,捕捞死亡系数(F)为0.8431,渔业资源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不同水温、不同规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条纹斑竹鲨的耗氧率昼夜变化并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低谷值出现在02∶00和09∶00,其平均值为0.110 mg/(g.h),明显低于日平均耗氧率0.213 mg/(g.h);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5∶00和21∶00,其平均值为0.462 mg/(g.h),明显高于日平均耗氧率;2)平均体重为99.29 g的条纹斑竹鲨,耗氧量(Yc)和耗氧率(Ycr)随着温度(T)的升高,均呈上升态势,并与水温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0.542T1.076,Ycr=2.576T1.335;3)在水温为22.5~24℃条件下,条纹斑竹鲨的耗氧量(Yc)随体重(W)的增大而增大,耗氧率(Ycr)则相反,随体重增加而减小,但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3.148W0.416,Ycr=3.192W-0.587;4)在水温为22.5~24℃时,平均体重在50.00~466.50 g的条纹斑竹鲨,其窒息点范围为0.176~0.608 mg/L,而其窒息点与水温的关系并未显示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鲨软骨粘多糖的酶法提取及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单酶法提取次数和双酶法不同提取方式对鲨软骨粘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而获得胰蛋白酶和/或木瓜蛋白酶水解鲨软骨提取粘多糖的最佳工艺:并采用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粘多糖的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双酶水解方式比单酶水解方式的软骨降解率和多糖提取率要高;在双酶水解方式中,木-胰方式比胰-木方式能更有效地降解软骨,并且能获得更高的粘多糖提取率;而木瓜蛋白酶法提取的粘多糖纯度比胰蛋白酶法高.  相似文献   

12.
尖头斜齿鲨子宫的形态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尖头斜齿鲨具有高等的生殖方式,为有胎盘胎生种类,有功能完整的子宫,其子宫分室,直至分娩时,子宫小室才不完整。一个小室内只有一个胚胎。尖头斜齿鲨的子宫壁由外至内可分为浆膜层、肌肉层、粘膜下层、粘膜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形态及子宫壁的结构不断变化。至分娩期时,子宫壁近表明,里面的胚胎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部沿海条纹斑竹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中国南部沿海闽东(MD)、闽南(MN)、粤西(YX)3个条纹斑竹鲨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34个随机引物在这3个群体中共检测出316个位点,各群体检测出的位点数分别为308、308、303,其中多态位点数分别为49、52、42,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5.90%、16.88%、13.86%.3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99 8、0.105 5、0.093 6;表明条纹斑竹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条纹斑竹鲨的基因交流模式属于沿海岸线的距离隔离模式,遗传差异大小与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0.044 04,p<0.05),显示大部分变异(95.60%)发生在群体内部,群体间变异较小(4.40%).  相似文献   

14.
热带观赏鱼虎头鲨细菌性败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热带观赏鱼虎头鲨细菌性败血病的诊断与治疗,通过治疗试验,说明由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胺嘧啶两种药物组合治疗的治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用氯仿-甲醇法提取条纹斑竹鲨肌肉的粗脂肪,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肌肉的含脂量为1.27%~5.22%,平均值为2.72%(鲜质量),属于低脂肪含量的鱼类.在该种鱼的肌肉中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3.96±3.6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04±2.27)%,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4.36±4.13)%,肌肉中脂肪酸以C16、C18、C22三系列脂肪酸为主,其中C22:6(DHA)含量最高,达到19.09%.研究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肌肉脂肪内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肌肉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为研究对象,研究肝体指数和肝脏含油率的周年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肝体指数(LSI)的变化主要是由肝脏含油率的波动引起的,而肝脏含油率的变化与生殖活动有关;1龄鱼个体LSI和肝脏含油率变化不大,而2龄鱼以后的个体之间差异显着,我们推断,有些2龄鱼的肝脏开始储存大量脂肪为初次性成熟储存能量,条纹斑竹鲨的初次性成熟年龄应为3龄.而且成熟个体的肝体指数与肝脏含油率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3月至6月存在一个高峰;而未成熟个体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推测条纹斑竹鲨的生殖季节在3月至6月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浓度(0.5%(质量分数)、1.0%(质量分数)、2.0%(质量分数))硅氧烷葡萄糖表面活性剂对角鲨烷/H2O的乳化分散性、稳定性及润湿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质量分数)的硅氧烷葡萄糖表面活性剂对角鲨烷乳化分层最小、表面张力最小,界面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均匀且随时间变化最小,外相粘度最大,具有最佳的乳化分散性、稳定性和润湿效果。  相似文献   

18.
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肌肉中水分、灰分及热值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定了条纹斑竹鲨(Chilocs yllium nplagiosum)肌肉中的水分、灰分及能值,水分含量:78.86%;灰分含量:4.12%,能值:21.01kJ.g^-1,水分、灰分及能值虽然与体长、体重无明显关系,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与鱼体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也受到环境因子(温度等)变化的影响,此外,条纹斑竹鲨肌肉的水分、灰分与能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随着水升高,灰分略有下降,而热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21日,日本栗岛海洋公园的工作人员接到当地渔民报告,称他们在海洋中发现了一只长相怪异、满嘴长满锋利牙齿、形状与鳗鱼相似的海洋动物。工作人员后来发现,这头长1.6m奇异的海洋动物.被初步确认为是素有“海洋活化石”之称的皱鳃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最近,瑞安县梅头乡石坦村浙瑞渔1013号船,在北麂渔场捕到一条七点五五米,重一万斤左右的大鲨鱼。这条鲨鱼是距北麂岛十海里四十米深处捕到的。据当地渔民反映,这是北麂渔场近几年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鲨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