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连续交易市场分析框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了流动性冲击和信息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出清过程和订单策略特征。研究发现,流动性冲击和信息风险影响着投资者的订单规模、订单拆分的均匀程度以及交易延迟等特征。知情交易者往往采取更加保守的交易策略来控制流动性冲击,采取更加激进的交易策略来应对信息风险。在最大化期望收益的目标约束下,知情交易者的最优交易策略是特定市场状态下的均衡策略。研究结论揭示了“市场状态-投资者行为-价格发现”的微观传导过程,拓展了对交易策略、信息传递与价格效率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投资者订单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为合理引导投资者行为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序次Probit模型的离散股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股票日内价格行为需关注高频分笔交易的价格离散特征.本文使用沪市个股高频分笔交易数据,采用序次Probit模型对离散股票价格建模分析.结合我国股市限制卖空与订单驱动的制度背景,考察了交易时间间隔、交易量和订单信息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序次Probit模型可捕捉价格离散特征.较长交易时间间隔可能预示坏消息,使股价下跌.相对于卖方交易量,买方交易量更具有信息含量.订单信息影响价格变动,买方较多时股价上涨,卖方较多时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3.
基于贝叶斯信念更新,构建了一个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探讨交易频率对市场质量的影响,并且在模型中引入跟随者,探究知情交易者与跟随者之间的策略交互.结论显示跟随者总是会采取和知情交易者同向的交易策略,并且数值模拟发现过高的交易频率会减少知情交易者和跟随者的交易强度,同时会增加两类投资者的期望收益.此外,过高的交易频率在增加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的同时,会减少市场的流动性,甚至会导致流动性崩溃.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能否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尚无定论.通过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波动率和信息效率的影响,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除保险公司以外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有助于公司私有信息融入股价,使股价更加贴近基本价值, 进而提高信息效率和降低波动率.股价信息含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全体和基金的交易行为使股价反映更多的当期和未来盈余信息.整体而言, 机构投资者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和改善市场效率的作用,但保险公司在降低波动率和提高信息效率方面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股票达到涨跌幅限制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广义矩估计GMM(thegeneralizedmethodofmoment)方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达到涨跌幅限制的频率与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是否存在某些内在因素促使一部分股票比其他股票更频繁地达到涨跌幅限制.结果表明:波动性大和交易频率高的股票达到涨跌幅限制的频率较高.另一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10%的跌幅限制是限制了临时波动,对基本波动没有影响;而10%的涨幅限制既限制了临时波动,也限制了基本波动,从而使得价格发现过程受到干扰,影响了股票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6.
以公司年报披露为事件,用知情交易概率直接衡量定期公告期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并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公告期间信息不对称对价格发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告前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且与公司规模成反比;公告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股价对信息的揭示越多,公告后股价持续漂移越少.但是基于私有信息的价格发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对这类违规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理性、有限理性、噪音与资产价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替条件下,同时存在BSV投资者、噪音交易者以及理性预期投资者的均衡模型,在理性预期均衡条件下扩展了BSV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价格的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发现:在套利限制与噪音交易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风险厌恶的理性预期投资者并不能完全纠正BSV投资者心理偏差对于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导致均衡市场价格几乎时时偏离信息效率价格.如果投资者非理性的状态能够充分多样化,那么风险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程度就可以被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8.
价格稳定机制作为市场特征的一部分,对于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收益进行调整,将涨跌幅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整合在风险度量VaR框架中.对比调整前后的离位点数目、VaR值等评估涨跌停限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对考虑涨跌幅限制下的VaR计算方法选择、BIS资本乘数设置等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涨跌幅限制确实产生了流动性风险,支持VaR的估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涨跌停限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创板自开市以来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前10个交易日内,科创板的股票价格全部翻倍.科创板的交易机制采用T+1制度,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上市5个交易日后,涨跌幅限制为20%.科创板的推出对于我国股票市场质量产生了哪些影响?文章采用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符合我国真实市场的人工股票市场模型,模拟科创板的运行机制,从价格发现效率、流动性、波动性三方面衡量股票市场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主板,科创板交易制度提高了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降低了市场流动性,加剧了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10.
锚定心理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一种非理性心理,对投资者的判断及金融产品价格有重要影响. 结合期货市场的特征,并依据锚定心理产生的不充分调整启发式模型,以交易者获得的初始信息为锚定点,建立了锚定心理影响投资者交易及期货均衡价格的数理模型. 分析发现,锚定心理的存在会增加期货合约的交易量,造成短期期货均衡价格偏离理性条件下的理论值,从而使期货价格的价格发现功能和期货市场有效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过度自信对金融资产短期价格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交易者过度自信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全理性交易行为对金融资产短期价格行为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金融市场上即便信息是对称的,但若存在较大比例的不完全理性交易者,那么金融资产的短期价格变化过程与交易者完全理性情形下的短期价格行为有显著差异;存在过度自信交易行为情形下的金融资产短期价格显著高于资产的内在价值.此外,由于存在"有限套利"现象,因不完全理性交易行为引致的短期价格偏差可能得不到迅速纠正.  相似文献   

12.
交易频率视角下我国股市量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指令驱动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发现了实时交易过程中交易频率对资产价格行为的直接影响,采用上海股市实时分笔交易数据对理论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中交易频率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判断,并发现在实时交易过程中交易频率确实是一个市场信息流动表征信号.  相似文献   

13.
个人碳交易是一种直接针对个体消费者的碳减排市场机制,旨在通过引导、管制和鼓励等方式改变消费者高碳能源消费模式,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以实现碳减排目的.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构建了个人碳交易体系下消费者能源消费效用优化模型和福利变化测度模型,并运用中国电力消费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初始碳排放权、能源价格呈显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量与交易成本呈负向相关关系;初始碳排放权正向影响高排放者和低排放者的能源消费量;交易成本正向影响低排放者能源消费量、负向影响高排放者能源消费量;由于缓冲效应的存在,能源价格对消费者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不显著;个人碳交易体系下,高排放者是福利的受损方,而低排放者是福利的获益方,实现了高污染者向低污染者的补贴,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个人碳交易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碳限额交易机制下碳交易价格对供应链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引入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建立制造商处于领导地位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式和集中决策模式下碳交易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式还是集中决策模式,对于清洁型制造商和低减排成本中间型制造商,碳交易价格的上升会使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减少;对于高减排成本中间型制造商,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再增加最后再次减少的趋势;对于污染型制造商,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就最优单位碳排放量而言,集中决策模式下制造商最优单位碳排放量低于分散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有限记忆的角度分析了不完全理性交易行为对金融资产短期价格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金融市场上即便信息是对称的,但若存在较大比例的不完全理性交易者,那么金融资产的短期价格变化过程与交易者完全理性情形下的短期价格行为有显著的差异;存在有限记忆交易行为情形下的金融资产的短期价格波动较大.此外,由于存在“有限套利”,因不完全理性交易行为引致的短期价格偏差可能得不到迅速纠正.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引起的气候变暖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措施以应对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消费者能源消费行为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对消费者能源消费行为的引导、管制和激励,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个人碳交易(personal carbon trading,PCT)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个人碳交易机制下消费者能源选择模型并对碳交易市场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个人碳交易机制能够刺激消费者选择清洁能源,形成低碳能源消费模式;碳排放权的供给曲线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其供给量随着碳价的升高而降低;初始碳配额量应该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才能保证买卖双方的交易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材交易市场拥有三种类型:现货、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它们的价格信号对基本面信息的反映能力如何,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呈现何种动态演化趋势,是产业链成员与政策制定者关注热点.依据向量误差修正原理和条件异方差模型,分析过去的市场信息对多个市场动态条件协方差阵的影响,建立时变信息份额模型,研究中国钢材市场长区间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演化.研究显示:热卷板期货上市前,电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优于现货市场;期货上市后,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对价格发现过程有所贡献.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呈现较好动态演化趋势,多数时期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大于其它两类市场.尽管电子交易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角色由主导者演化为从属者,但其功能发挥较稳定,亦不时具有最先反映基本面信息的能力.在中国钢材市场,保证金水平高低、交易量多寡,以及流动性强弱,都未显示出与价格发现功能有方向性关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成交量的股价序列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不管是基于交易时间进程,还是基于日历时间进程,股价的时间序列分析都是基于固定的时间进程来研究价格变化规律。本文认为基于固定时间推进的股价时间序列分析缺少考虑成交量的重要影响,提出基于成交量过程推进的股价变化模型。从交易的时间、股价和成交量的三维空间出发,提出维度转换的思想,把从时间维度转换到成交量维度,重新构造基于成交量的股价序列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把成交量融入到价格序列中,体现了量价配合的思想。这种模型不同于以往的时间序列分析只是对原来的序列从模型上或参数上改进,而是对序列本身进行重新构建。通过对重新构造的基于成交量的股价序列和原来的收盘价和平均成交价时间序列进行误差自回归——GARCH模型的实证比较分析表明,维度转换的思想和重新构造序列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检验了中国ETF基金的交易量和价格之间基于信息的关联关系, 据此对它们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问题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中国ETF基金的交易量和价格受当期可预期与不可预期信息冲击的影响不同, 而且它们受利坏和利好消息冲击的影响也存在非对称性, ETF基金的交易量和价格之间存在基于信息的关联关系. 中国ETF基金的交易量和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非常显著, ETF基金交易量的波动一定会影响到价格未来的波动, 而ETF基金价格的波动也一定会影响到交易量未来的波动, ETF基金的交易量和价格均为信息冲击的共同函数. 中国ETF基金的价格形成机制设计, 尤其是ETF基金价格紧密跟踪标的指数是它存在价格向交易量方向波动溢出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