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安吉是我国著名的毛竹之乡和国家生态县,近几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围绕"一地四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并在2006年创建成国家生态县的基础上,于2008年提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行动载体,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行动方案,积极调动各部门力量,整合多种资源,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13,(12):32-32
2009年,科技部下文批准安吉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吉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属于县域型实验区。“生态安吉,美丽乡村”为实验区建设主题。通过扬生态之长,促产业之兴,提和谐之美,走持续之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挖掘竹海生态潜力,打造低碳经济县城;通过六年的规划建设,力争使安吉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居区域发展领先位置,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践可持续发展树立起一个美丽而生态的“安吉样板”。  相似文献   

3.
宁海是宁波市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近年来,宁海县立足县域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极力保护好、利用好、保障好生态文明,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去年,宁海县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创建技术评估,下个月将迎来最后的创建验收。主要做法是:一、立足于保护好,极力呵护优美环境。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来抓,创新做好"加减乘除"法。"加":即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谋划  相似文献   

4.
安吉是我国著名的毛竹之乡和国家生态县。特别是几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围绕“一地四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着力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构筑和谐的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新型现代化工业,创新工作,开拓进取,全面提高安吉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使安吉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社会安定、和谐富裕的现代化园林山城。  相似文献   

5.
安吉是我国著名的毛竹之乡和国家生态县.特别是几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战略,围绕"一地四区"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着力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构筑和谐的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新型现代化工业,创新工作,开拓进取,全面提高安吉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使安吉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社会安定、和谐富裕的现代化园林山城.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宁海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正式通过专家组实地考察,并同意推荐宁海参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席评审会议评审。自2009年10月宁海县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突出"生态文明、加快发展"主题,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生态治理、以人为本,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丘陵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由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2014年度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名单和2014年度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验收名单的通知》(国科发社〔2015〕309号),确认同意兰州新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兰州新区于2012年底开始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4年底申请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审核、专家现场考察、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门协调领导小组联席评审会审核等程序,顺利获  相似文献   

8.
夏强 《科技潮》2007,(10):1
密云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肩负着保水与富民的双重责任.近年来,密云县委、县政府根据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和“保水、富民、强县“的历史任务,在北京市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全面完成国家生态县创建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江阳区是泸州重要的核心区,其工作对全市具有示范、影响、带动和辐谢作用。自2008年申报创建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后,泸州市先后被国家列为资原枯竭城市和新能原气车推广示范城市。这一方面说明江阳区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更加显示出江阳区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市级层面的重要性。6年来,江阳区在推进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聚力、借力、引力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顺利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3,(12):28-30
桐乡市在2001年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6年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几年来,桐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坚持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方面制订了《桐乡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2005~2010年)》。  相似文献   

11.
常华 《科技智囊》2008,(10):16-18
生态立县是密云的发展之魂。多年来,密云人民在努力寻求“保水富民强县”之路的过程中,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县的构想。经过多年不懈努力,2008年5月,经国家环保部批准,密云县成为全国首批、北京惟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相隔不到三个月,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密云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县。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3,(12):33-33
2009年10月,国家科技部下文批准宁海县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宁海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属于县域型实验区。围绕“生态文明、加快发展”的建设目标,宁海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支撑,通过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和公众参与,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促进统筹协调发展,切实提升综合实力,为沿海山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0,(1):29-29
肇东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处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带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993年创建国家实验区,是最早开展社会发展综合试验的县级市之一,1997年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14.
《榆林科技》2010,(1):42-43
一是榆林市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10月14日,科技部已同意将榆林市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对山西省长治市、陕西省榆林市等16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13,(12):35-37
2010年,上城区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区目标。同年9月,开始筹划建立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1年1月被批准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近两年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提升了区域科学发展水平,不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果,而且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安吉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8家,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5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92%。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3家、市级29家,万人专利授权指数62.34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1.67件。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3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科技强县称号。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13,(12):23-24
自1993年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横店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要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克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开展了全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旅游强镇”、“浙江省森林城镇”及“浙江省生态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01,(5):5-6
步入新的世纪,国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提出要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小城镇建设。科技部多年来会同其它部委通过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在推动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迄今为止已创建了10个城镇类型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备实验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城镇发展和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进一步探讨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问题,同时总结和交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经验,4月26日科技部在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召开“…  相似文献   

19.
下城区自2008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四年来下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体会是:加强领导是实验区  相似文献   

20.
印象蕉岭     
《广东科技》2013,(1):44-45
厚重的客家历史文化、原生态的蕉岭,被人赞誉为养生福地、宜居绿洲。"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促进了蕉岭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蕉岭通过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向"经济宽裕县、生态示范县、文化先进县、社会和谐县"成功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