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表现手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英汉两种语言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比喻,但基于各自民族不同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使喻体蕴涵了典型的民族特征.本文主要探讨英汉比喻的民族特点,及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比喻辞格入手,探究喻体选择过程中深蕴的文化内涵。认为比喻不仅是文学语体中运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辞格,而且也最能反映作者观察和描写生活的角度、方式和风格,最能显示作者驾驶语言的能力和独创精神。在构造比喻,进行喻体选择的活动中,反映的是文化的物质,制度和心理这样三个层次,折射出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伦理道德观念,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不惯及其文化传统。从较新的角度论证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属性。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语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喻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最有力的表现手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英汉两种语言都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比喻,但基于各自民族不同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使喻体蕴涵了典型的民族特征。本文主要探讨英汉比喻的民族特点,及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选择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再描述所述物象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过程。其中,比照物象及其语义特征的选择反映民族的特征和语言特征,具体应用到所述物象,就能体现出该语言表达式的文化所属。因为比喻中比照物语义特征的选择和使用范畴在各民族中有所不同,导致不同民族对词的概念之间的联想特征和处置方法的不同,从而引起比喻表达式的文化类型之间出现差别。《一层楼》、《泣红亭》中的比喻,在所用物象的文化属性上,分为蒙汉两个民族共有物象和汉族特有物象两种。比喻用法还反映民族的审美价值及其变化。《一层楼》和《泣红亭》的作者在语言思维及比喻的应用上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经济、文化接触和汉语言教育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异同的四种情况,即形似意似、形异意似、形似意异、形异意异,可以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联想意义以及分析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负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而比喻更富民族特色,因此被涂抹上一层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忽视了不同语言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7.
孙晶  马越  郝春静  王慧  蔡宁 《科技资讯》2010,(9):203-203
双关是俄汉两种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从广告语到文学作品,随处可见双关的使用。它主要利用同音异义、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隐含的思想和感情,表现力和修辞色彩极强,因此在俄汉语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俄语中有多种辞格,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语用功能。双关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比俄汉双关语的定义来探寻双关极强的特定语言和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对从事翻译的人来说,探讨语言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分析和比转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比喻性词语、习语及与宗教有关的词语的文化差异着手,探索其内在的文化涵义与翻译。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数字修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常用于表达比喻、借代、对比、夸张、委婉。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数字修辞进行对比分析,反映数字特有的修辞效果和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时间的语言表达必须借助其他具体概念,由此形成时间隐喻。时间隐喻主要借助三类概念隐喻——方住隐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得以实现。从三类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英、汉语时间隐喻的共性和差异,可揭示文化对思想和语言的影响,深化对隐喻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英汉基本情感隐喻概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人类共同的身体结构及生理特征,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情感隐喻有类似的表达;同时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又导致了其情感隐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苏冰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07-11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把有关原域/模型的某些特征或者知识结构转移到目标域/模型之上。因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构建了人类的语言。成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是概念隐喻的特例。成语可以用概念隐喻来分析,是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式,成语的语义规律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都广泛使用着隐喻这一修辞方法。源自中西两种化的隐喻大致有以下两种关系: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隐喻的含义与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神话传说三个方面探讨英汉隐喻的化异同,寻求隐喻导致的跨化交际障碍之源,有利于英汉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及促进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的基本概念,通过隐喻在英语语言环境与汉语语言环境中的分析对比,来讨论隐喻在英语语言环境中的结构构成,以期待对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e of metaphor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language,but also a matter of mind. Metaphor,as a kind of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reflects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s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that is called cognitive models. 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ical concept shows that the metaphor cognition is universal across cultures,but at the same time,it has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appl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We should consider the factor of context when perform c...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闅愬柣鐞嗚鐨勭爺绌跺凡鏈変簩鍗冨骞寸殑鍘嗗彶,浼犵粺鎶婂畠浣滀负璇楀銆佷慨杈炲鐨勪竴閮ㄥ垎鍐呭.濡備粖闅愬柣鐮旂┒宸茬粡绐佺牬浜嗕慨杈炶寖鐣?闅愬柣琚涓烘槸浜虹被璁ょ煡鐨勫熀鏈ā寮?鏈枃涓昏浠嬬粛浜嗛殣鍠荤殑鍔熻兘,闃愯堪浜嗛殣鍠诲璇█鍙戝睍鐨勫奖鍝嶅強鍏舵枃鍖栧唴娑?杩涜€屾帰璁ㄤ簡闅愬柣鐞嗚涔嬩簬鏁欏鐨勬剰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