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密植板栗树净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8年生密植板栗园“九家种”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板栗净光合速率一般为4-20mg.dm^-2.h^-1明显低于苹果,梨等果树;(2)Pn的日变化规律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为单峰曲线,而在生长盛期为双峰曲线;(3)Pn的年变化进程也表现为双峰曲线,其高峰分别出现在开花期及果实速生期,Pn的年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鹅掌楸光合性能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751分光光度计测定鹅掌揪树冠阴阳面和上下冠层4个方位在不同生长季节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应用LI-6400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鹅掌揪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季节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季节变化。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强、温度和生活幸福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不同条件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分析不同方位及冠层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了鹅掌揪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枫杨、悬铃木和女贞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使用Li - 6400 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枫杨、悬铃木和女贞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枫杨、悬铃木和女贞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末期为单峰曲线,但峰值的大小和出现的时间不同,生长盛期是双峰曲线。不同的植物及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也不同O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环境因子随生长时期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两种灌木能源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1年生实生苗和多花柽柳(Tamarix hohenackeri Bunge)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盆栽试验,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多花柽柳在各个土壤水分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沙枣,多花柽柳在中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增加,沙枣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仍然有较高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重,2个树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的趋势,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更明显,但胞间CO2浓度呈上升趋势。多花柽柳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出“双峰”曲线,11: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呈现“单峰”曲线; 沙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上午明显高于下午。两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表现为“双峰”曲线,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麻栎光合作用的特性及其对CO2倍增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 1 2年生麻栎的光合作用特性、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CO2 倍增的响应。结果表明 :( 1 )麻栎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 1 2 0 0 μmol/ (m2 ·s) ,光补偿点约为 50 μmol/ (m2 ·s) ,表观光量子效率为 0 .0 2 5mol/mol。麻栎叶片CO2 补偿点为 60 μmol/mol,CO2 饱和点为1 2 0 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 0 .0 2 ,麻栎为喜光的C3植物 ;( 2 )麻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末期为单峰曲线 ,其走势与光合有效辐射走势一致 ;而在生长盛期为双峰曲线 ,净光合速率在中午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3 )主成份分析表明 ,影响麻栎净光速率的主导因子在生长初期是光强和叶室CO2 浓度 ,在生长盛期是饱和蒸汽压差和温度 ,在生长末期是饱和蒸汽压差和相对湿度 ;( 4 )CO2 倍增条件下 ,麻栎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平均增幅为 89.1 7%。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南粳44号)冠层叶片的SPAD(soilplant analysed and development)值、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相关,但是在不同的生育期内SPAD值与其他三项指标的变化并没有同步,存在一定时间的超前或者滞后。随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无损伤、快速、灵敏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成为可能,因此想要更好地了解叶片光合作用的内在变化,还需要研究SPAD值与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南粳44号)冠层叶片的SPAD (Soil-plan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值、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冠层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均呈显著相关,但是在不同的生育期内SPAD值与其他三项指标的变化并没有同步,存在一定时间的超前或者滞后。随着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无损伤、快速、灵敏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成为可能,因此想要更好地了解叶片光合作用的内在变化,还需要研究SPAD值与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冷蒿种群在不同放牧干扰下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和盛期,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体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在生长末期,叶绿素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较小.在不同的放牧梯度上生长初期和盛期,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变化不显著.在生长末期,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从光合色素、光合产物的变化趋势看,放牧干扰并未影响冷蒿的光合作用,相反放牧延长了光合时间.这是冷蒿种群耐牧,再生能力强,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取代羊草、大针茅等植物优势地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燕山山脉5个居群豆茶决明为研究材料,系统比较了同一生境条件下各居群的叶片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承德兴隆居群叶形态参数值最大,而唐山迁西居群叶形态参数值最小。各居群不同生长时期叶绿素含量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植株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结荚期各居群叶绿素含量最低。豆茶决明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最后再降低,中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各居群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高到低顺序为秦皇岛青龙居群,承德宽城居群,唐山遵化居群,承德兴隆居群,唐山迁西居群。豆茶决明各居群的蒸腾速率曲线变化及气孔导度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一致,而胞间CO_2摩尔分数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0.
美人蕉与花叶美人蕉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大学校园内,对美人蕉(C anna ind ica L.)和花叶美人蕉(C anna g lauca L.)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1天中的最高峰出现在10:00左右,16:00左右出现第2个较小的峰。美人蕉的各项生理指标均高于花叶美人蕉,其中叶绿素含量和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是花叶美人蕉的2.67倍和1.78倍,而且,美人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两者的蒸腾速率日平均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试材,研究了露地自然光(对照)、露地遮荫、温室及温室内遮阴处理对辣椒功能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光照条件下辣椒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温室及遮荫处理条件下,辣椒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基本保持一致,且净光合速率下降明显。遮荫不当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温室内夏季不需要遮阴处理,露地栽培只有晴天中午用较高透光率的遮阳网处理,才有助于辣椒光合作用的提高,缓解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旱作条件下引种栽培的两种冰草属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为双峰型,第1峰值均出现在10:00左右,第2峰值均出现在16:00。在午后14:00,由于气孔限制因素所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光合“午休”现象,PAR是引起“午休”的间接因素。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峰值时间与净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近似V字形,14:00左右降至最低。两种植物叶片水压亏缺VPD变化趋势一致,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相反。上述各光合生理参数日均值大小表现为蒙古冰草高于沙生冰草。环境因子Ca和Ta对蒙古冰草的Pn日变化影响较大;Ca和RH对沙生冰草的Pn日变化影响较大,同时对两种植物的Tr日变化影响也较大;两种植物的Pn和Tr的主要生理影响因子是Gs和VPD。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PEG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影响,采用水培试验对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幼苗以10%、15%、20%PEG进行胁迫24、48、72 h后,分别测定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浓度增加,玉米幼苗叶片的、Pn、Gs与Tr均显著下降,且胁迫浓度增高以及胁迫时间延长,各指标下降幅度增大,同时基础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NPQ)呈上升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化学效率(φPSⅡ)呈下降趋势。但在10%和15%PEG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Fo、Fm、Fv、Fv/Fo、Fv/Fm、NPQ和φPSⅡ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与20%PEG胁迫下各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见,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玉米幼苗叶片Pn、Tr、Gs受到抑制,其PSⅡ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热能散增加,光化学活性受到抑制,致使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金焰彩栾’是黄山栾树天然黄化突变体,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研究‘金焰彩栾’的光合特性,采用光合测定系统对‘金焰彩栾’和黄山栾树(对照)色素含量、生长量、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金焰彩栾’的叶绿素a、b,以及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大幅减少,其中叶绿素b含量降幅最大。‘金焰彩栾’的生长量、叶面积和比叶重显著低于对照。‘金焰彩栾’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对照呈双峰曲线,两者的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两者的胞间CO_2浓度(Ci)日变化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均在上午11:00时达到全天最低值;‘金焰彩栾’的气孔导度(Gs)显著低于对照;其气孔限制值(Ls)在7:00—11:00时显著低于对照,在13:00—17:00显著高于对照;其蒸腾速率(T_r)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通过对Pn的相关分析得知,‘金焰彩栾’P_n与C_i、G_s、T_r、L_s等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金焰彩栾’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显著低于对照,光补偿点(P_(LCP))显著低于对照,光饱和点(P_(LSP))显著高于对照,暗呼吸速率(R_(Rd))和表观量子效率(e_(AQY))均显著低于对照。推测可能由于突变使叶绿素含量减少,进而影响‘金焰彩栾’叶片呈色和生长发育,从而导致‘金焰彩栾’光合速率较黄山栾树降低。  相似文献   

15.
光照条件对浙江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珍稀树种浙江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浙江楠幼苗的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光照条件对苗木单株分枝数日、叶片数日和冠幅均有极显影响,遮荫条件下苗木单株分枝数日、叶片数目和冠幅均有所下降;(2)遮荫条件下,浙江楠单叶面积变化不大,但是单叶干重变化较为明显,比叶面积增大,但比叶重减少,表现为低的光合能力;全光条件下,单叶干重最大,表明叶片内部干物质积累多;(3)遮荫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表现为增加,有利于在弱光下提高苗木光合能力;(4)全光和弱度遮荫条件下,苗木具有较大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苗木生长旺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多,生物量增加。重度遮荫时,苗木具有较小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生长缓慢,生物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鄂豇豆二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豇豆的光合特性.试验表明,豇豆净光合速率(Pn,CO2)生育期变化呈单峰曲线,以开花初荚期最高;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大峰在11时,小峰在16时,峰值分别为19.96 mol m 2 S 1和16.35 mol m 2 S 1;叶位变化在盛荚期呈自下而上递增之态势.光强在上、中位叶达40 klux以上,下位叶仅12.6 klux.叶绿素含量以中位叶最高.  相似文献   

17.
植物净光合速率(Pn)测定的取样技术决定结果的可靠性,但很少有文献专门论述.为此,分析苎麻Pn的日变化、个体间、叶位间和叶片不同位点的差异,结果表明:1天中苎麻Pn在11:00左右达到最高值,此后迅速降低,虽在下午可能回升,但不同品种有差异;品种内个体间Pn差异显著;不同叶位以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5~7叶Pn最高;叶片不同位点的Pn差异不显著.据此建议苎麻品种的Pn测定在上午9:00~11:00进行;每个品种/处理至少选择5个生长一致的正常植株,测定从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5~7叶近叶尖位置的Pn.还要特别注意植株的代表性和不同品种/处理/植株的叶位统一,叶片颜色、形状正常,无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叶黄化对俄罗斯杨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黄化等级的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各项指标与不同黄化等级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SOD和POD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黄化等级的叶片,叶片水势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7:00时叶片具有较高的水势,13:00时降至最低;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变化趋势,13:00时出现最高峰;正常叶片的水势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黄化叶片。MDA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PPO含量呈现不规则波动,只在黄化最严重(Ⅴ级)有所增加。各指标与黄化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叶绿素、SOD、POD含量与黄化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并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脯氨酸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设置土壤加砷0、5、10、30、50和100mg kg-1共6个水平的盆栽大豆试验,测定大豆生长期间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砷污染影响大豆的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等生理指标.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的影响随生长期而不同,在结荚期,土壤加砷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高砷水平降低了叶绿素a与b的比值;在鼓粒期,高砷水平增加了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量的最大增加率分别达119.8%、111.0%、105.6%和117.2%.在大豆结荚期,土壤加砷30~100mg kg-1使大豆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了23.4%~31.4%,而所有加砷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加砷使大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10.7%~46.6%.总之,土壤砷污染会通过影响叶绿素的构成和含量改变大豆光合作用、降低大豆抗逆性和破坏大豆抗氧化系统来妨碍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