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适宜于川西南高海拔山区马铃薯肥料施用及种植密度的优化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肥及种植密度对"西芋3号"产量、主茎数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重要程度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钾肥;对主茎数的影响重要程度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钾肥氮肥磷肥种植密度。产量大于2 000 kg/667 m~2、净光合速率大于16μmol/(m~2·s)及主茎数在3~6个/穴的试验方案共计39套。[结论]高产栽培应合理控密控氮,施足磷肥,增施钾肥。马铃薯"西芋3号"最适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4 317~4 529株/667 m~2、N施用量6.39~7.52 kg/667 m~2、P_2O_5施用量5.00~5.83 kg/667 m~2、K_2O施用量24.94~28.66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氮肥用量对绿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明绿绿豆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NO(不施氮肥)、N1 (20 kg·hm-2 N)、N2(40 kg·hm-2N)、N3(60 kg·hm-2 N)对绿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可以增加绿豆的产量,提升绿豆的品质,N2水平是当地绿豆种植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3.
以西南山区主推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取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对青薯9号产量、单株重与株高之间的综合效应,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表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单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单株重的影响排序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对株高的影响排序为:种植密度氮肥钾肥磷肥。计算机频数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为4 543~4 691株/666.7 m~2,尿素施用量为11.85~12.54 kg/666.7 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32.2~32.85 kg/6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为37.415~42.08 kg/666.7 m~2时,青薯9号产量在1 900 kg/666.7 m~2以上,单株重在0.51 kg/株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寻北京地区合理的施氮量,本文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优化喷灌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剖面分布、累积量和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喷灌条件下单季施氮量为110 kg·hm-2时.土壤氮素含量没有出现增加现象;而单季施氮量大于等于220 kg·hm-2时,0~250 cm剖面均显示出硝态氮累积量增加现象,且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单季施氮量为220~550 kg·hm-2时3年氮素累积淋洗总量(淋洗到100~300 cm土层内)在406~882 kg·hm-2之间;氮素淋洗均发生在夏玉米生长季节,而冬小麦季节在优化喷灌条件下未发生渗漏.由于研究区土壤中试验初有大量氮素累积,使得第一个试验季节,施氮与不施氮处理作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后2个试验季节,与不施氮相比,单季施氮110 kg·hm-2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单季施氮高于330 kg·hm-2时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单季施氮量高于220 kg·hm-2时,作物氮肥利用效率急剧下降.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该地区单季施氮肥为110 kg·h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对象,从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增施氮、钾肥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适宜移栽秧龄为35 d左右,最晚不宜超过40 d.在35 d秧龄移栽时产量最高,可达8910 kg.hm-2,且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甬优9号在施纯氮(N):210.0 kg.hm-2、钾肥(K2O5):112.5 kg.hm-2时,已能满足生长需求.超秧龄条件下增施氮、钾肥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但每穗实粒数下降,产量仍表现为减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山西中部地区耐密性玉米品种最佳施氮水平及氮钾配比,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制定了优化配方施肥方案,试验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3种耐密性玉米先玉335、郑单958及大丰30,设置200 kg·hm-2、300 kg·hm-2、35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并设1∶1.0、1∶1.5、1∶2.0和1:3.0的氮钾施用配比,分设对照,在成熟期对植株及籽粒含氮量、各处理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供试玉米品种均在施氮量为350kg·hm-2时,达到高产。先玉335和大丰30,在氮钾比为1∶1.5时,玉米单产进一步显著增加,分别达13 773.0 kg·hm-2、14 434.5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7.97%和37.10%,同时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到11.54%和10.02%。郑单958在氮钾比为1∶2.0时,玉米单产极显著提高,达13 464.0 kg·hm-2,增产幅度达40.62%,同时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到12.04%。先玉335以及大丰30整体对氮肥施用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1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与磷肥,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在四川绵阳31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5.34~246.62×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9.79~198.93kg/hm2,P2O5用量86.83~110.04kg/hm2,K2O用量97.78~125.32kg/hm2。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1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7日至11月2日。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增加了强筋小麦与弱筋小麦的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施氮肥则降低了籽粒的硬度,提高了籽粒的面筋含量。施氮肥对两种筋型小麦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及拉伸面积和延展性呈正效应,施磷对粉质仪参数影响很小,施钾对弱筋小麦的粉质仪参数呈负效应,而对强筋小麦呈正效应。对于淀粉糊化特性,增施氮、磷、钾对弱筋小麦呈正效应,且施氮效应最大;增施氮、磷、钾增加了强筋小麦的稀懈值,而对其余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呈负效应,施氮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氮肥对不同敏感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氮敏感型、氮迟钝型2种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纯施氮180 kg/hm2(N1)、240 kg/hm2(N2)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小麦产量与品质及其相关构成因素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氮肥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穗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相较于低氮水平,高氮水平下氮敏感型小麦产量降低了19.82%,氮迟钝型小麦产量降低了2.62%,高氮不利于氮敏感型小麦产量的提升,对氮迟钝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容重、硬度、出粉率在不同氮水平间差异性不显著;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不同氮水平下呈极显著性差异,与低氮水平相比较,高氮水平下有利于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的增加,氮敏感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8.04%、7.55%和15.84%,氮迟钝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38%、3.23%和3.39%,氮敏感品种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氮迟钝型品种。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氮水平下的小麦淀粉RVA黏度参数差异性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密度与施肥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吉育35在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重降低.施氮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施氮对单株荚重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对百粒重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降,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密度为220000株·hm-2、施氮量为9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宁夏平罗春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414”实验方案研究宁夏平罗县春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和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对春小麦的增产率,氮肥显著高于磷、钾肥,而磷肥又高于钾肥.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春小麦最高产量(5231.5kg/hm。)时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8kg/hm^2(N),173kg/hm^2(P2O3),22kg/hm^2(K2O);经济最佳产量(5220.7kg/hm。)时的施肥量是257·9kg/hm^2(N),173.0kg/hm^2(P205),21.6kg/hm^2(K20),氮、磷、钾肥的施肥质量比为1:0.67:0.08.对于指导该地区农业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金果 《河南科学》2013,(11):1891-1896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31.5%、36.2%和35.0%;平均分别增收1913、1715、2199、1773、2185和1776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9、9.1、10.9、9.4、11.5和9.2 kg/kg,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40.3、39.2、37.7、41.4、45.3和38.9 kg/kg,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7%、23.3%、29.5%、22.4%、25.2%和23.3%,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2.2%、27.0%、15.9%、47.2%、38.2%和42.3%.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适宜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34、156、148、169和161 kg/hm2.  相似文献   

13.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对氮素化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不同肥力土壤上麦茬水稻施用氮素化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低肥土壤增产效果最佳.氮肥区产量是无肥区产量的函数,其回归方程为(?)=1/(0.003921+0.000004108x),根据无肥区产量可以预测氮肥区麦茬水稻最高可得产量,预测值的机率达到99.2%.15个试验平均,无肥区产量占氮肥区(每亩氮素8公斤)产量的70.1%,它表明在获取氮肥区产量中土壤基本肥力产生的作用占70.1%,施用氮素化肥产生的作用占29.9%,由此可见,培肥地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小麦加工品质是测定优质小麦品质的关键指标,施肥对小麦加工品质有较大影响,深入探讨施肥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对于晋南地区优质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优质强筋小麦临汾145为材料,设计N、P、K单因子施肥及其相互配施共8个处理,研究对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P肥均可提高小麦容重,尤以施N肥效果显著,单施K肥对容重无明显影响;单施N、P肥可提高小麦出粉率,尤以N肥效果显著;单施P、K肥可提高籽粒硬度,而单施N肥对硬度无明显影响;NPK平衡施肥籽粒容重为792.6 g/L、出粉率72.1%、硬度67.6%,高于其他处理.单施N肥对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影响较大,而单施P、K肥对其影响不显著;肥料配施各处理与单施N肥相比面包评分、面包体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取盆栽试方法,研究马铃薯马铃薯施含氯化肥及不同磷、钾肥效应,结果表明:在贵州生态条件下,施用K2SO4和KCl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能同时施用氯化铵与氯化钾;在氮钾肥为中量不变时,随着磷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递增;在氮磷肥为中量不变时,随着钾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也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典型高产区小麦玉米产量、肥料施用及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浚县、温县、兰考3个高产区7个样点的小麦、玉米产量和施肥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氮肥用量变化为210.9-376.5kg/hm^2,平均用量254.8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84-273.8kg/hm^2,平均用量183.1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0-355.4kg/hm^2,平均用量232.9kg/hm^2.玉米氮肥用量变化为433.5-556.9kg/hm^2,平均用量457.9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135-234kg/hm^2,平均用量211.3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90-253kg/hm^2,平均用量157kg/hm^.小麦用氮肥偏生产力为27.33-49.49kg/kg,平均40.03kg/kg;磷肥偏生产力为36.43-109.29kg/kg,平均50.68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25.96-74.31kg/kg,平均44.09kg/kg.玉米上氮肥偏生产力为22.15-28.93kg/kg,平均25.94kg/kg;肥偏生产力为41.03-96.96kg/kg,平均60.07kg/kg;钾肥偏生产力为63.38-145.44kg/kg,平均83.07kg/kg.7个调查样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普遍较高,但速效磷、钾差别较大.超高产攻关田与农民生产田比较,前者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明显高于后者,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也比后者高,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7.
氮肥污染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氮肥的使用量最大,过度使用现象普遍严重,从而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诸如土壤退化、温室效应加剧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综述了我国化肥的使用和氮肥对土壤、大气、水体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概述了氮肥污染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氮肥对花背蟾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幼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揭示氮肥引起的水体污染是引起两栖动物种群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由含钛高炉渣制备叶面肥及甜玉米栽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钛高炉渣、硫酸氢钾、柠檬酸、尿素和氧化镁为原料,采用熔融和螯合法制备叶面肥,并通过大田栽培实验研究了该叶面肥对甜玉米生长状况、产量、性状及籽粒的氮、镁、糖和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叶面肥含有植物营养元素氮、硫、钾、镁、铁和钛;该叶面肥的施用使甜玉米生育期缩短2d;产量、株高、茎粗、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单株有效穗数、叶片中叶绿素的SPAD值、籽粒中氮和镁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籽粒中糖、钛、钒和铬的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且重金属元素钒和铬的质量分数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秦油2号“主序及各分枝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主序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例逐渐降低,施氮量过大则又略有回升.主序籽粒约占产量1/4时,单株产量最高;在不同氮肥用量下,上部分枝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类似于主序,而中部分枝则与全株一致;在分枝产量构成因素中,氮肥用量对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最大;主序及上位分枝中氮素累积量受氮肥用量的影响程度较小,而中下位分枝则较大.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