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杨强立他热爱绘画,这就为他刻苦学习和熟练掌握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逐渐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画出了不少好作品。他用笔苍劲,在树木山石的处理上尤显野辣,使静穆的画面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已故著名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陈白一  相似文献   

2.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水画的技法,更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周易》意象思想,其有关山水审美观照、审美意象等问题,更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在对山水自然的展现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对于技艺在绘画意境中的艺术表现及“心画”意象与聚气修养的思考探讨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强调从真山真水中见出大象和真意,追求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其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董源,是中国绘画史上对元代绘画,继又对明清绘画乃至民国山水画有着深远影响的画家之一.明代晚期董其昌将董源推崇至山水画南宗的宗师地位.董源的山水画是文人山水画图式的来源,董源画中的点皴渲染等具有表现性的形式因素,得到后世文人画的继承和发展,为以写意、表现为特征的文人画提供了一个有力标杆.  相似文献   

4.
郭帧 《科技信息》2011,(5):I0159-I0159
担当山水画在云南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日益突显,关键在于其特殊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魅力。而促使他有所成就的根源是其特殊的生命经历以及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渐悟。担当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多描述云南鸡足山、苍山等一带山色。与江南小景有别,又不同于高山险壑,在笔致墨韵间描绘了云南特殊的地貌形态,同时又不失传统文人画之精髓,在仿古间创新,形成担当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中国画家对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不再是单纯的以国画山水为主,油画的传入使得油画风景也成为中国画家表现风景的手段之一,而对于绘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的探讨也为油画风景和山水画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同样是以风景为题材,中、西绘画却作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绘画存在的意义的理解不同,“意境”作为绘画作品的精神存在,让我们理解了油画风景和山水画的分歧所在,因而理解了油画风景和山水画中的“意境”则有助于我们把握油画风景和山水画融合的“度”。  相似文献   

6.
葛鸿志 《科技信息》2010,(21):273-273
当代画坛异彩纷呈,中国画山水也是气象万千。范保文先生在这个变化不居的格局中,以他对山水画特有的审美定位与创作态度,诠释着江南山水的那份雅致之景与灵秀之气;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新金陵画派”的样式与面貌。山水画自五代始就有以表现江南一带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五代的董源就被称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及画论以一种独立的形态正式登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舞台。这种绘画思潮的出现与这个时代自然审美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魏晋山水画及画论把自然山水本身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摆脱了传统儒家的自然比德观。同时,它们的产生标志着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而存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宗炳和王微两位山水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开端,为后世山水画及其绘画理论提供了创作理论基础和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6)
常听朋友们讲,吴广泉先生的山水画象是抒情诗,有诗化的绘画语言,有诗一样的意境,所以要想走进他的山水画世界,你需用品诗的方式细细品味才行。吴广泉的山水画带有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无论是色彩笔墨,还是形式内容都力求洁净明快,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近代书画名家郭传璋先生的影响。吴广泉作为郭传璋先生的入室大弟子,他受到过极严格的传统基础绘画技法训练,炼就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又继承了郭先生所创立的"活云""活水"的表现绝技。但对吴广泉影响最深的则是郭先生所主张的"破万卷书,行万里路,造化为师"的艺术创作思想,正是"师造化"的艺术创作思想,引导吴广泉探索新写实主义的诗化山水画创作并形成其独独画风。作为新写实主义绘画思想的倡导者,吴广泉认为对现实事物表现是由传统继承转向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脱高前人窠臼,树立时代精神的基础,写实是基本表现手段。写实既要应物象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黄宾虹是中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笔墨功力型兼文人学者型的一代大家。他那超凡脱俗、挥洒自如、独具神韵、穷极造化的山水艺术世界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用笔之妙,可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印象派大师媲美。其山水画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邵庆再 《科技信息》2011,(10):I0259-I0259,I0261
元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山水画达到审美和文人画技法的完美状态,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中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是被称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其绘画风格独特,开一代画风之先河,而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思想性,恰是倪瓒个人绘画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画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造就了倪瓒冷峻高逸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2.
范扬散论     
许宏泉 《世界知识》2014,(12):40-41
<正>我看范扬的山水画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对传统绘画的"翻译",把传统文言翻译成白话是其对"传统"的一种自我诠释。范扬作品中,两分董其昌,三分黄宾虹,两分梵高,一分徐悲鸿(他曾说:我的画多多少少还有点徐悲鸿),剩下的便是范扬的潇洒自在。在范扬的画里,没有刻意追求诸如"图式"的时髦,这是范扬的聪明之处。从他的画里更进一步证实了"绘画没有新旧之分"。范扬的画,几棵  相似文献   

13.
从绘画语言的演变来观照,山水画发展达到的几个高峰同样符合马克思提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文章以唐末至宋初、元代、清末民初三个代表性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当时主要山水画家的笔墨为依据,分析其中的原因与特殊性,旨在探讨山水画语言的演变规律以及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山水画艺术创作也应该尊重规律,在继承中积累与逐步突破,不宜盲目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作认为云南山水画创作与云南自然山水条件不相称,特别是滇西北地区令人赞叹不已的自然风光非常入画,但却产生不出大气魄的山水画。本从意识、观念到绘画技法,阐述云南山水画的创作及表现方法,对开拓云南山水西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宾虹是中国现代画坛的大师,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国画笔墨语言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墨是中国画独特的绘画语言,中国画品位的高低与画家的用笔、用墨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宾虹山水画浑厚华滋的风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用笔、用墨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开拓。一黄宾虹的用笔既有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又有对探索实践的总结。他把用笔之法归纳为“五笔法”,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匀,“如锥画沙”,处处有力。所谓“圆”,是…  相似文献   

16.
问:中国画的历史脉络怎么样?答:中国画,古代称为水墨画,现代称为山水画。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宋朝进入高峰期,明清时期渐渐低落。从历史眼光看,画山水、画水鸟花卉的中国画,当代又出现了一个高峰,不管是绘画技巧、思维模式、绘画背景,都有许多创新和拓广,令美术界刮目相看。问:选择西藏山水作为绘画背景意味着什么?在西藏怎样才能产生气势宏恢的历史画卷?答。艺术家心灵与民族的命运、大的气运、深厚的传统底蕴相关联,将这种情感渗透到画的灵魂中去,这是其一。另外环境也很重要,在西藏绘画,对我来说,没有文化传统为背…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一直以来是中国绘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是绘画工作者和学习绘画的人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深入分析和研究意境是新世纪艺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实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一带陆续出现了现代私塾学堂。在现代私塾学堂儿童中国画白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张让孩子们观看欣赏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绘画作品,比如:山水画,写意花鸟画、工笔花鸟画、人物画等,除绘画作品外,还应让学生们赏析历朝历代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书法作品,都会对现代私塾学堂儿童中国画白描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倪瓒在诗歌方面推崇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风,在绘画方面赞同米芾的观点,追慕董源的平淡画风。他的山水画和题画诗,具有平淡萧散、无雕饰的简朴风格,表现了大自然清幽、静谧、恬淡的美。这既得之于老庄的虚静恬淡,又得之于禅宗僧人求得“净心”的禅悦、禅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滥觞于"六朝"(公元四、五世纪),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就进入高峰的阶段,经两宋至元朝,山水画竟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了.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产生了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家,创作出许多稀世珍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