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全市人口11857478人,其中百岁老人72人,占0.615/10万。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7岁,平均101.6岁。女性61人,男性11人,性比0.16。父母双方或一方寿命等于和超过70岁的41人,占70.7%,不足70岁的17人,占29.3%,其余的不详。说明人类的寿命受遗传因素控制。72名百岁老人共生育子女314人,现已自然死亡242人,其寿命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寿命也是一种性状,由于最高寿命和最低寿命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彼此只有数量的区别,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所以寿命是一种数量性状。据此,作者提出一个新观点,即人类的寿命受多基因(即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同时又受家庭经济、家庭关系和性格类型等环境条件的明显影响。每对等位基因都由一个隐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完全的显性基因组成,但只有显性基因对长寿有作用;各显性基因的单独作用是微小的,但彼此相等,而它们对寿命的共同作用是累加的。因此,一般来说,在性格温和、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一个人带有决定长寿的显性基因数越多,其寿命就越长。  相似文献   

2.
黄芪复方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和衰老是寿命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统受许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每对等位基因都有完全显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长寿,故称长寿基因,隐性基因控制衰老,故称衰老基因。由于父母携带长寿基因和衰老基因的数目不同,每个人携带该两类基因的数量也不同,但是,无论是携带的长寿基因多,还是衰老基因多,人们均无法对其进行任何修改。不过,在体内外环境优越的条件下,长寿基因可充分表现,因而携带长寿基因多者,可表现为长寿。相反,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长寿基因不能充分表现,结果其作用可能几乎近似于衰老基因,因而一个人即…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性别、职业和谱系,并绘制了57个完整的寿命谱系图,其中男性10名(占总数的17.5%),女性47名(占82.5%).男性中脑力劳动者4名(占男性总数的40%),体力劳动者6名(占60%);女性中脑力劳动者1人(占女性总数的2.1%),体力劳动者3人(占6.4%),操持家务者43人(占91.5%).有长寿家族史者40人(占寿命家族史清楚者的70.2%),无长寿家族史者17人(占29.8%).百岁老人配偶寿长≥70岁者,其已故子女的平均寿命高于配偶<70岁的.作者认为长寿是遗传的,并着重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女寿星数明显多于男寿星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了上海市百岁老人的性别、职业和谱系,并绘制了57个完整的寿命谱系图,其中男性10名(占总数的17.5%),女性47名(占82.5%)。男性中脑力劳动者4名(占男性总数的40%),体力劳动者6名(占60%);女性中脑力劳动者1人(占女性总数的2.1%),体力劳动者3人(占6.4%),操持家务者43人(占91.5%)。有长寿家族史者40人(占寿命家族史清楚者的70.2%),无长寿家族史者17人(占29.8%)。百岁老人配偶寿长≥70岁者,其已故子女的平均寿命高于配偶<70岁的。作者认为长寿是遗传的,并着重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女寿星数明显多于男寿星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福建福州市、广东潮州市铺埔乡、安徽贵池市刘街乡及河北省农村44个长寿老人家族中长寿老人辈及其子女辈的总死亡率及各年龄阶段(每10岁为一年龄阶段)的死亡率。根据长寿老人的父母寿命是否等于或超过70岁,作者将这44个家族分为长寿家族与非长寿家族两大类,并比较这两类家族中长寿老人辈及其子女辈的总死亡率和各年龄阶段的死亡率。结果表明,长寿家族老人辈及其子女辈的各种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长寿家族,从而支持了作者先前提出的人类寿命受多显性基因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新疆和田地区30例90岁以上维吾尔族长寿老人和70例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生活习惯相似、随机抽样的维吾尔族对照人群进行5-HTTLPR基因分型及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并且探讨了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性区域(5-HTTLPR)的44bp插入/缺失序列多态性与长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维吾尔族长寿老人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LL(528bp/528bp)基因型和L(528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和81.7%,对照者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0%和57.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的长寿有关联,新疆和田地区长寿相关基因组成为LL基因型和L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7.
徐阳 《科技潮》1999,(12):47-47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人类的寿命正在延长。据估计,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左右,而在以后的年月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开始急速上升。有人曾作过统计: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激增30多岁。据1977年人口年鉴记载,欧洲人平均寿命已达72岁。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平均寿命为13~14岁;新石器时代,北京猿人平均寿命为14.6岁;夏、商时代,人的平均  相似文献   

8.
主要小麦品质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个小麦亲本的P(P +1) / 2双列杂交试验的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及籽粒硬度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其显性效应远大于加性效应 ;各性状平均显性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沉淀值 >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 >硬度 ;各品质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分别是 :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为双显性 ,沉淀值为显性等位基因增效 ,硬度为隐性等位基因增效 ;在杂种后代中 ,各性状都应选择高值植株 ,且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选择要先宽后严 ,沉淀值和硬度要早代严选 .  相似文献   

9.
低磷土壤下玉米根系质量的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215;掖107组合P1、P2、F1、F2和F2:3五世代的根系质量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根系质量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即玉米根系质量性状受2对主效基因(a、b)与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其中主效基因a与主效基因b的效应方向相反,a主要是促进根系质量,b主要是抑制根系质量,b对根系质量性状的贡献率小于a,2对主效基因间存在上位性,b基因加性与a基因显性互作明显.微效多基因的加、显效应对玉米根系质量性状的表现有较大影响,多基因的显性作用大于两对主基因的综合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水稻杂种优势(一)杂交水稻的群体优势与基因效应前人研究植物杂种优势方面创立了“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杂种生活力学说”和其他解释杂种优势产生的可能机理的理论(4)(7),这些学说的理论观点,直到现今还普遍地被应用来解释任何生物杂种优势起源的遗传机理.如果把前人的理论归纳起来,不论动植物的数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都是由两类基因在起作用,(9)(12):(一)加性基因的加性效应和线性表现,产生我们所分析的数量性状.这些基因的活动受算术定律支配,以至P、F_1、F_2的算术平均数皆相等,因此不能产生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二)非加性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超显性基因和上位性基因的积进效应和非线性表现,也可作用我们所分析的数量性状.这些基因的效应,就不一定导致P、F_1、F_2的平均数皆相等.因此可以普遍产生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李蕃一生命运多舛。他幼失母爱,壮年流离,老年获任山东黄县知县,却遭人构陷落职,最后归乡养老。李蕃的遭遇既有时代转承带来的变故,也有家庭变故带来的不幸,还有的则是他的性格与当下官场生态冲突的必然结果。难能可贵的是,在经历各种曲折后,他仍能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即以自己之力为百姓谋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山羊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第10家族(GH10)和第11家族(GH11)木聚糖酶基因多样性进行分析.经序列拼接、过滤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95%),获得348个GH10木聚糖酶基因. GH10木聚糖酶基因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蛋白序列的一致性为46%~97%,其中一半以上的序列与已知木聚糖酶的一致性低于80%.序列注释结果表明,GH10木聚糖酶基因分布于5个门,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门.经序列处理分析,获得143个GH11木聚糖酶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蛋白序列的一致性为51%~100%. GH11木聚糖酶基因分布于6个门,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门.基于片段序列和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两个新的全长木聚糖酶基因,由其编码的蛋白具有特殊的结构域组成.本研究表明,山羊瘤胃环境中GH10木聚糖酶基因的多样性远高于GH11,且两者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该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的新木聚糖酶基因,可为后续木聚糖酶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奠定基...  相似文献   

13.
结合陆机生平事迹和诗赋创作,我们可以发现,陆机一生三次北上求取功名,且终卒于求取功名之道路.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家族文化品格、先祖功业的教育熏陶与重振家声的愿望所影响.其次,由于陆机对自身的博学及才能的自信,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功名意识,促使他一生三次北上且沉湎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不知自拔,以至于大乱之迹已现,被顾荣等劝其还吴而不从.此外,自身心气的高傲,在遭受到来自他人的嘲讽轻视和政治上的排斥之后,反而刺激了他,追求功名、重振家声的愿望就显得更加急切.  相似文献   

14.
对163对同性别双生子的叠腿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叠腿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采用Smith无偏分析法及刘祖洞理论子女总数校正法对72个家系资料的分析发现.叠腿可能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叠腿右型相对于左型为显性性状.此外.虽然遗传因素对该性状起主要作用,但环境因素对其表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MODY1-6(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是否为一个疑为MODY的维吾尔族早发糖尿病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研究收集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4代健在的MODY家系一个,抽提两个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PCR扩增HNF4α,GCK,HNF1α,IPF1,HNF1β,NEUROD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外显子与内含子拼接区,将PCR产物纯化直接双向测序。结果表明,未发现MODY1-6基因致病突变,但发现了17种多态性变异。HNF1α基因的同义突变Gln497GlnNEUROD1基因的c.164G>A国内外未见报道,其他都是已报道的MODY基因常见多态性。由此得出,MODY1-6基因的变异不是该维吾尔族MODY家系的主要致病基因。MODY基因突变存在种族异质性,为进一步研究维吾尔族MODY家系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筛查到MODY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了家系内成员糖尿病的易感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Exclusive gene mapping of congenital microphthalmia in a Chinese famil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genital microphthalmia is a developmental ocular disorder and might be caused by the mutations in the genes involved in eye development. To uncover the genetic cause in a six-generation Chinese pedigree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microphthalmia, we performed genescan and linkage analysis in this family. Fourte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n chromosomes 3, 11, 14 and 15 were selected as genetic markers according to the five pre-viously reported loci associated with microphthalmia (MITF, SOX2, PAX6, MCOP and NNO2). The genomic DNA of each member in the pedigree was amplified with 14 pairs of fluorescence labeled primers. Genome screening and genotyping were conducted on ABI377 DNA sequencer and linkag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Linkage software package. All two-point LOD scores of linkage analysis between the suggested disease genes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2, which indicated that none of the five genes were responsible for microphthalmia in this Chinese family. Microphthalmia in this family may be caused by mutation in a new gene which is essential in ey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常识或常理”对惠能的家庭背景、祝发前一段生平中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卢父李母属老夫少妻结合,多年不生育而老来得子,全家笃信佛教,惠能自小与佛结缘.李氏可能亡夫归宗与娘家兄弟一起生活,惠能在舅舅家“别母”到寺庙学佛.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惠能主要是自学成才自悟成佛,母亲去世后赴黄梅求五祖印可,途中有机缘在曹溪系统学习佛经数年,显露出独有的禅风.最后在五祖处锋芒毕露,八个月内得祖师印可.因为与曹溪有缘,从黄梅南归时惠能先回到曹溪,遇追逐后隐居四会、怀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