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为新时期小说思潮之一的新写实小说以"生活流"的方式,书写庸常的生活,表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还原被遮掩的现实。它们宛如一支"原生态"交响曲,作家们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奏鸣主题,再由对琐碎生活的体验开始抒情,其间掺杂着谐谑与反讽,全曲的结尾则表现了坚忍与豁达的生活态度。在当代文学史上,新写实小说以具有亲和力的感性审美,顺应历史,感应现实,真诚地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原貌。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小说从“伤痕”到“新写实”的发展实现了从“回忆”向“写实”的转化,这是颇具文学史价值的.文学与权力话语逐渐分离,文学与人学日趋接近.其中,“现实”问题有了更真切的把握与传达.这种写实化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更是新的历史时期读者选择的结果.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最终以共存互补的方式将新时期文学推向九十年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创作风格最嬗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从创作伊始就对现实主义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沿袭着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原则,她努力探寻着现实的自然原貌。在回望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书写个体生命特有体悟的过程中,她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则,不同于我国古代写实传统中强调的"实录",也不同于"五四"以来政治性观念映射下对生活的客观反映,王安忆崇尚的客观真实更具有西方现实主义所倡导的认识论上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新写实小说创作纳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和现实主义发展的流变史中,进行某种程度的史学观照,提出其史学价值在于对革命现实主义的拆解,其缺憾是新写实摈弃悲剧情怀和批判意识,新写实文学只能是抗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一种危机之后又跌入一种新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新写实小说创作纳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和现实主义发展的流变史中.进行某种程度的史学观照.提出其史学价值在于对革命现实主义的拆解,其缺憾是新写实摈弃悲剧情怀和批判意识.新写实文学只能是抗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一种危机之后又跌入一种新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6.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出现于新时期的“新写实小说”与五四时期的“平民文学”都以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作为表现题材,显示出关注社会人生的姿态.但在创作意图、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力度、美学品格等方面又存在着某些根本性差异,其突出表征便是“新写实小说”批判精神的丧失和启蒙意识的衰落.  相似文献   

8.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市民阶层的自私与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与罪恶,是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乡土小说经历了一个从"启蒙"乡土到"物化"乡土的过程。在新世纪,其叙事风格随之呈现出影视化叙事倾向,其女性形象的嬗变,更是引起了新世纪文化价值体系的变迁,凸显出当下文坛的"物化"现实。基于此,在文化冲突中重建理性平衡的文化批判价值体系便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罗斯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市民阶层的自私与贪婪,无情地抨击了沙俄统治的黑暗与罪恶,是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池莉的标志性创作是新写实小说。对新写实之前创作的把握有利于准确感知和深度挖掘新写实小说。文章认为池莉初期创作的动机是探索精神家园,重点在于现实的诗化和文化的反思,关键是执着于人的故事。池莉新写实之前的创作对于池莉的整个创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菲利普·罗斯小说《人性的污点》是其"美国三部曲"之一,作品展示了一幅美国当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图景。目前,学界大多从族裔视角和道德层面对该小说进行研究,然而,从新现实主义视角阐释小说主人公科尔曼·希尔克的悲剧,更加凸显了少数族裔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青年作家穆时英深刻地领悟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精神困境,并以其娴熟的新感觉化技巧,对上海这一"建在地狱上的天堂"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和揭露,创造了迥异于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都市文学,体现了现代派文学关注个体生命精神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在自身的发展历史过程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一是否定、批判,揭露社会的丑恶,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之情;二是肯定,歌颂、表现了生活的关,显现出乐观自信的情调。而这两种审美倾向的产生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审美理解的不同所造成的,是艺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代彝族散文整体上具有写实倾向,产生了一批富于表现力、充满激情与力度的杰作;同时,拘泥于生活现实对艺术表现的自由也有所限制,文学观略显单一。以写实为基点,一些当代彝族作家逐渐走向“文化大散文”,深掘少数民族审美特质,贡献出许多新的文学意象。因此,突破单一化的文学观、走向更加自觉的文体探索、开掘民族审美文化的新内涵,产生自己的文体家,是彝族散文走向当代形态的重要环节。只有获得文体的自由与自在,当代彝族散文才能够超越民族风情之展现,对自身民族深厚的审美意识有一种新的认知,进而为中国文学艺术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池莉是几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产态度。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以及九十年代文学精神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神魔小说以其揶揄嘲笑的态度或含沙射影的讽刺,雅俗共赏的文学样式,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折射出人间社会各种关系,表达劳动人民的某些理想或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邪恶势力批判的心声,从而使神魔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文学作为工业题材小说的另一种形式,敏感而又真实地反映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对"现代民族国家构想"的认知变化及思考。从发轫期对"速度与数字"的迷恋,到20世纪90年代对国有企业改革重重困难及工人生存窘境的关注,作家们力图更进一步运用文学的方式,探讨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赫东军新作《谁主沉浮》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样的思路。所不同的是,他以更大胆的写实方式,以更悲悯的现实观照精神,在中国工业题材小说这条路上做出了两大探索:一是塑造了一批充满理想又荒谬、无奈的"推石头之人";二是探讨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后,中国国家企业中"人"与"企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醒龙近期创作成就较高。普通人、平凡事、大问题是其题材主旨,不动声色、平缓散淡是其主要手法、风格,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新写实小说的拓展、改革题材文学的突破是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鸟瞰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