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江文化旅游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合理而有效地对其进行开发,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不仅有利于南江文化本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化南江流域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墩文化遗址的陶制器皿与安徽蒙城尉迟寺出土的相关酒神、滤酒图像刻划纹,证明淮河中游地区的陶器文明在距今7 000多年前就已出现,而酒文明则在距今5 000多年前开始萌芽,酒与陶,美食与美器,二者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这和现代包装设计所崇尚的原始自然、绿色环保、富含文化品位等宗旨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3.
半坡陶器刻划的符号,不仅是彝的始祖,而且国内外学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古彝是世界字始祖”。作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对岭南文化形成的探讨,应从既包括儒家学术文化,也包括土著民俗文化的大文化观出发。岭南原始文化出现雏形当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渐趋成熟则在夏商周,全面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比中原稍晚。秦统一中国后,岭南土著民族文化出现雏形;赵佗主南越国,岭南汉族地域文化出现雏形。此后,随着中原文化不断向岭南传播,岭南汉族地域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交替演进,至唐代以后岭南文化渐趋成熟,明代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5.
刻字艺术向古已有。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上已出现了大量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是为了记数或“物勒工名”的有形有义的原始文字。其线条简练、结体高超令后人惊叹。殷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青铜铸器上的金文以及北魏碑文无一不是刻字艺术中的精品。摩崖石刻的出现更使刻字艺术广...  相似文献   

6.
数学史点滴(之一)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秦汉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便形成于这个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数学著作出现。  相似文献   

7.
双溪客舍乙座别墅是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作品,它的建筑空间通透、形体简洁,布局借白云山的山势而为,摆脱了利用形式化的"中国固有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桎梏,它在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和人文审美理想三个方面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地域性格,对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岭南建筑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雪瑜  邱龙虎 《科技信息》2013,(10):190-191
岭南文化以土著越族文化为基础,兼蓄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精华而成,具有鲜明的南国地域特色。岭南科技在整个中华民族科技发展史上独具一格,重要原因在于其根植于独特的岭南文化土壤上。岭南文化的高效、务实、革新、开放、兼容等特点在岭南农业、建筑、纺织、航运和科技思想中得到了显著体现。探讨岭南文化对科技的作用及表现对于今天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字起源二源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字起源问题,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一是汉字源于最初的契刻符号。郭沫若,刘大白、海萌辉等几位先生却认为汉字的源头有两个:图画和符号,而符号在先、图画在后。依据是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符,本文群正了前辈学者的观点,认为随意刻划先于图画不仅在逻辑上说不通,而且不符合人类思维和表达由具体到抽象的客观规律。刻划符号和象形文字的性质不同,发展的过路不同,刻划符号不是汉字二源之一,更不是汉字的最早源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新发现的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村古墓葬的考古材料作了简单介绍,文中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陶器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认为墓地的年代可能为吐蕃部落时期或前吐蕃王朝时期。该墓地发现的遗物纠正了过去林芝地区早期文化的陶器中“仅见平底器”的看法,为重新认识并进一步探讨“林芝文化类型”提供了重要而新颖的实证材料。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林芝地区早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沂县新石器时期古陶器的产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厅遗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遗址.迄今为止,唯有花厅遗址发掘出土的新石器陶器具有两种不同的文化风格:一种属大汶口文化,另一种与良渚文化相近.利用岩相和X射线定量法对花厅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其结果有利于不同风格陶器产自不同地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谢丽平 《广东科技》2011,20(8):16+33-16,33
0前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岭南寺庙、寺院的建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当地民族文化、人文景观、邻国(如印度)与我国北方寺庙、寺院建筑风格等),  相似文献   

13.
民族考古学结合民族学与考古学材料,利用操作链的概念试图将静态的考古遗物动态化,并赋予其文化意义。考察印尼摩鹿加群岛传统制陶业,并分析了有关班达群岛的历史文献、民族志及考古出土陶器标本后,研究结果显示公元14世纪后班达群岛陶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的二元分化可能是香料贸易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社会冲突与二元分化过程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考辨出唐代岭南道共进士49人,其中有7人是据县志和笔记小说新增的;第二节列表格说明唐代岭南道进士群的地域和朝代分布情况,并与谪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第三节从流宦贬人的影响、南选制的推行、家族文化的传承、京都游历四方面来阐述岭南道进士群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钦州古龙窑陶器的文化背景、发展方向,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古龙窑的问题所在及发展现状。并在钦州古龙窑的工艺基础前提下,结合现代市场、现代生活的需求,进行相关陶器日用品的创新再设计。运用现代工业设计的方法对传统陶器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扩宽应用范围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来保护和传承钦州古龙窑的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近现代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些历史特征,生成了岭南近代现代文化精神的优长,同时它也决定了岭南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些不足方面。因此,研究此一时期的岭南文化,首先必须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特征,考察其对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东莞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后的世界工厂,其地名有着显著的语言和文化特征。本文以言语社区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东莞地名的构词特征,并重点阐释了其文化内涵。文章还对东莞地名的规范化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8,(9)
日前中国山西的考古工作者在临汾发掘出土一批唐尧文化墓葬,共清理陶寺文化时期墓葬480余座,出土随葬陶器11件,玉石、骨器等200余件。去年8月,山西临汾尧庙乡下靳村砖场在取土过程中发现墓葬。经专家确认属龙山时代陶寺文化时期,所处年代距今约4400年左右,是古史传说的尧舜时期。今年5月,中国文物工作开始对墓地已暴露部分进行正式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达2200平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温江鱼凫古城是其中一座。经对鱼凫古城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资料比较分析后,发现鱼凫古城的建筑特点与石家河古城的建筑特点相似,不仅如此,在鱼凫古城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陶器,形态、制作风格、镂孔纹饰等都与石家河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相似。不过从时代上来讲,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的时代稍早。此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多有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特征的典型陶器。据这些考古发现的材料,我们认为:当时成都平原原始居民们在筑城时曾受到三峡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筑城的影响,或许是石家河文化时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部分居民迁徙到成都平原,向他们传授筑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藏族史前文化中的几何图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从西藏考古出土的石器、陶器等,对藏族史前化中的几何图形进行了研究,认为藏族先民在长期使用制作和改进石器和陶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某些几何图形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