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孝义市旧城保护规划为例,从旧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文化资源价值特色评价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孝义各方面的保护发展因素,分析不同城市保护模式,提出了孝义旧城适合自己保护发展的保护模,即以孝义旧城的保护由旧城整体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适度修复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高平孝义祁氏宗族,号称"山西南祁"。明季由山西洪洞迁居高平孝义。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特别是清朝以来,家族人才辈出,地位显赫,俨然已经成为高平地区的大姓望族,官宦世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祁氏家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体宗族建构活动,包括修族谱,营坟墓。本文主要以高平孝义祁氏宗族为个案研究,摆脱以往宗族研究的模式,一方面从宗族建构过程出发,利用家谱、碑刻、坟墓等资料,重点关注祁氏宗族自身发展历程和宗族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宗族实践观的运用,探讨明清以来华北宗族自身发展的脉络,深化我们对华北宗族的重新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云南壮剧的四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浓郁的民族性、质朴的草根性、传统的开放性、现实的可塑性是云南壮剧作为中国戏曲中一个独立的剧种有别于其他戏曲剧种的四大特性.认识和把握好这四大特性,对于保持剧种特色,促进剧种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5.
孝义西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孝义西部铝土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矿层赋存层位、矿体形态、矿岩段结构及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叙述了孝义西部铝土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6.
一、海盐腔遗音应在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戏曲艺术。各声腔、剧种的争妍斗艳成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它对南戏声腔一一南曲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特殊的贡献的。戏曲声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变革、创新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渐进行的。而决不是突然从天而降或突然消亡。但由于声腔、剧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些旧的曲调逐渐被吸收,甚至被“淹没”,有的则标上了新的名号。这种情况,容易使人误认为原有的一些有影响的声腔或剧种绝  相似文献   

7.
张亮 《太原科技》2012,(6):95-97
系统介绍晚石炭世早期的霍西盆地古地理环境,分析了孝义西部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相。通过对沉积物质在纵向上的叠置和横向上演化的研究,得出孝义西部铝土矿床形成的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戏曲剧种是影响戏曲表演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剧种自身音乐结构和剧本体制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表演理论的发展走向和组织结构。杂剧和传奇这两大剧种占据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大半江山,它们之间的变革对戏曲表演理论的构成产生深刻的影响。杂剧“曲牌联套”的音乐结构让唱论成为了戏曲表演理论的重心。后来舞台核心剧种由杂剧演变到传奇,传奇打破了“一本四折”的剧本体制,采用了更为丰富多变的音乐结构,这一系列变化使得说白、身段以及情态等表演理论得以与唱论并重,从而戏曲表演理论也由单一结构发展成为全面性、综合性的表演理论。  相似文献   

9.
越剧是我国的一个大剧种,但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种。有资料记载道:“1906年3月初三清明节成为越剧的诞生日”又“把1923年农历5月27日作为女子越剧的诞生日。”即使把嵊县农民金其炳于1852年创造的同越剧有密切渊源关系的“四工唱书调”计算在内,越剧从萌芽状态到正式形成、发展,也不过百余年时间。 许多剧种,如京剧、婺剧等都是在吸收和融合古老的微调、秦腔、弋阳腔等声腔的过程中形成剧种唱腔的,包含唱腔音乐及唱法。越剧虽然也曾向绍剧、京剧等剧种借鉴过一些曲牌,如“二凡”、“柳青娘”,但越剧的唱腔音乐主要是从一些简单的江南小曲发展起来的。如“呤哦调”、“双看相”、“钱塘调”、“断工调”、“哭调”等。这些小曲出在典  相似文献   

10.
一个戏曲剧种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声腔的嬗变。河南曲剧声腔丰畜而有特点,在表演中应该要充分重视流派声腔特点,不断创新。才能推动这个剧种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怀梆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系,除拥有梆子剧种音乐程式化的共性外,作为地方剧种,它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地方品性。其唱腔的方言声调化、丰富的戏曲音乐、真声为主辅以假声拖腔的演唱特色等共同构建了怀梆艺术的本体音乐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转变孝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方法,实现孝义市煤焦化支柱产业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是必由之路。根据循环经济“3R”原则,设计孝义市焦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孝义市焦化产业循环经济建设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壮族的戏曲剧种,可分为壮剧和壮师剧;壮剧依流布地域不同,又可分为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在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壮剧占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其文化传统深厚、社会影响广泛、艺术形态完整、剧团结构合理,显示出一个成熟剧种的特有品质。而走专业与业余剧团共同发展的道路,紧抓民俗与民生的生命线,则是壮剧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全国有300多个剧种,有不少剧种是单一声腔剧种,云南壮剧唱腔音乐十分丰富,是一个多声腔的剧种.其腔调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化"字,即外来声腔的民族化和本土腔调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15.
戏曲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剧种的发展。在"非遗"语境下探讨戏曲剧种发展,辩证看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原则的同时,要警惕戏曲的"趋同化"和"话剧+唱"等现象。提出清醒认识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本质,在变易与创新上认识戏曲发展本身的悖论,在继承与创新上主张温故而"创新",认为打开戏曲现代化创新的格局需要足够的条件和智慧。  相似文献   

16.
以孝义地下车库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了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的排风排烟量计算和系统设计,总结了设计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师娟娟 《科技咨询导报》2010,(9):223-223,225
河南省陕县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当地土生土长剧种与外来剧种交流频繁,各剧种(团)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所以,在陕县地区戏曲舞台上,新老剧目群星璀璨。交相辉映,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本文将从蒲剧的题材、分类以及取材于陕县的两个名剧来阐述陕县蒲剧的剧目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戏曲中,语言和声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有的剧种,在历史渊源上虽然很相近,可是当它与当地的方言和曲调结合起来以后,就演变成不同的剧种了。云南壮剧和广西壮剧就是这样。在历史上,两省的戏班有过不少相互之间的交流演出,这是二者相联系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剧种形成期所受影响、演出时语言的运用、所唱腔调和发展趋势等诸方面都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正>梨园戏是流行于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一些古老戏曲剧种的统称。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南戏的重要剧种之一,发祥于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广大闽南语地区,孕育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在发展进程中,有大梨园(过去成年演员的班社)和小梨园(儿童演员的班社)之分,大  相似文献   

20.
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芗剧,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是全国近四百个地方剧种中惟一由海峡两岸文化交融而成的地方剧种,对开展闽台文化交流和增强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闽南芗剧具有自身的传承价值,具有自身的发展与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