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蒋华  夏宏钟 《科技信息》2007,(31):152-153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语言称谓语的选用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结构、血缘关系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中称谓系统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称谓语的选择方略、语用机制以及英汉语言中不同的称谓语系统所反映出来的各自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有大量的称谓语,他们构成了该书的称谓系统,具有称谓系统的一些基本规律:称谓词按关系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无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按照指称对象是交谈另一方还是以外的第三者又都有面称和背称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是发话人用来称呼交际对方的用语。但其功能远不止于此,称谓语是社会关系在语言中的表现,它不单纯是语言的称谓系统本身。称谓语的选用能为整个交际活动定下基调,能清楚地反映出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他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英称谓的差异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两种称谓系统的不同.如果直接把汉语称谓语移植到英语中,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文化困惑甚至震惊.因此,了解汉英称谓的差异以及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称谓语.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西方学者都对这一语言现象作过理论性、系统性的研究.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对Brown和Gilman等西方学者所忽略的汉语称谓的复杂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发现汉语称谓的一些新发展,在分析中英文称谓系统区别以及发展变化的同时,再次强调必须以动态的观点来研究称谓.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是汉语基本词汇中的重要部分,现代汉语称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即亲属称谓语简单化,拟亲属称谓语泛化与简单化并存,称谓语男性中心观念淡化,身份类社会称谓语时尚化,通称称谓语多元化与缺环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7.
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称谓语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1517个称谓语(手工统计)为对象展开语用考察。论文认为,称谓语是对被称谓人身份的一种认可,包括一般称谓、从儿称谓、亲属称谓语泛化等。称谓语的使用受汉语文化积淀、复杂社会关系、交际双方心理距离、交际时空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反映出农耕认知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人际交往心理等深层动因。考察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称谓语运用,对丰富称谓语理论和指导人际交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佳 《海峡科学》2012,(10):78-80
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文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该文从书信出发,以小见大,归纳总结书信中各类称谓语的用法,并且从语言、文化等角度分析地道汉语日常常见称谓的英文表达方式,便于学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称谓语、使用称谓语,引导他们在交流中检验自己的称谓语,逐渐学会正确地使用称谓语.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分析,给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选择因素和选择模式。研究发现,汉语社会称谓语面称的选择受社会身份、关联因素、情景因素和最小化原则等制约;背称的选择受共享知识、关联因素和最小化原则等制约。在具体语境中,交际者根据选择因素,寻找相关的选择路径,恰当地称谓对方。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称谓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价值观念,并与人们所属的社会、民族心理、政治背景、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称谓”具有稳固与流变的双重特性,能够体现时代的脉动,具有很强的社会观照价值。汉语称谓以亲属称谓为基点,包括宗亲亲属称谓、姻亲亲属称谓、亚亲与仿亲亲属称谓,此外也有名号、职阶等非亲属称谓。汉语称谓体现有浓郁的亲情色彩、厚重的宗族意识、执着的等级观念、流变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系统是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藏语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四川康区的藏族亲属称谓所表现出的特点反映了当地藏族的家庭结构及社会习尚。  相似文献   

13.
靳晓红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14-117
称谓语的超常规使用是指交际主体出于不同的交际动机,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主观态度上,故意偏离常规的称谓语使用,或者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或者谋篇布局的考虑,有意违反言语社团的行为规范,使称谓语呈现出与话语角色不相称的非规约性的使用。称谓语的超常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调整功能分三种情况:拉近、疏远、保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中的“称代”,其作用是避复求简,使语言表达简洁紧凑。不同类型的称代有着不同的表意特点,能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称代的表意功能。运用“称代”时,不仅要求称代的语体明确,还必须注意交际场合,协调语体,做到言与意合。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中的"称代",其作用是避复求简,使语言表达简洁紧凑.不同类型的称代有着不同的表意特点,能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称代的表意功能.运用"称代"时,不仅要求称代的语体明确,还必须注意交际场合,协调语体,做到言与意合.  相似文献   

16.
在对《论语》和《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异同。指出从《论语》到《孟子》,名词性称谓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发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孟子》时代的称谓礼仪已经发展得比《论语》时代更为严格,更多限制。  相似文献   

17.
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方言词汇的面貌与特点。年龄的长和幼是亲属称谓的一项区别性语义特征。同类亲属有的区分长幼而使用不同的称谓 ,有的不分长幼而使用同一个称谓。赣东北的铅山话、广丰话、婺源话、合石话、铜山话五处方言中亲属称谓的长幼分称和长幼合称具有与普通话或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使甩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然而称谓语造成的尴尬相当普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在面对陌生年轻女性时,不知如何称呼,存在着称谓缺环。“小姐”、“大姐”、“姑娘”、“美女”等几个称谓语都不能弥补这个缺环。汉语中称谓语缺环现象是新旧观念的撞击造成的,解决的途径是要转变人们的伦理观念,建立一种开放的新型的语言交际观。  相似文献   

19.
从原型研究的角度指出越语称谓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合理地想象交际参与者之间的"亲属关系",是正确交际的起点。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新的称谓元素不断进入越语称谓系统,使其开始具有开放式称谓系统的某些特征,但是从封闭式称谓系统过渡到开放式称谓系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