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特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区域内河湖交错,水网复杂;各类水工建筑物众多,新旧档次参差不齐;调水功能与防洪、排涝、灌溉和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利用京杭运河及淮河、海河原有河道和湖泊进行输水.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由于涉及流域范围较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和调水量很大,在影响因素分析上,重点需要从安全检查、建章立制、水量调度、重点部位防控、水价制定、水质检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完善,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平稳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水资源不足,且资源分布极度不平均的基本情况,从而提出了跨流域调水的解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调水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尤其是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明显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机制创新做出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利用京杭运河及淮河、海河原有河道和湖泊进行输水。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水污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全长1 432公里,以输水明渠为主,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全线穿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地质情况复杂。输水明渠是主要建设任务之一,其处理防渗、高边坡稳定等技术难题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明渠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自2000年6月首次实现黑河统一调水以来,中游农业灌溉得到改善,下游生态得以恢复,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跨流域、跨区域的大型调水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干渠全长1420km,河南段长733km,其中,渠首至沙河南长241.5km,沙河南至黄河南长238.3km,穿黄工程长9.87km,黄河北至漳河南长242.7km,河北省段长462km,北京段长75km,天津干渠长153.8km。渠首设计流量350m3/s,穿黄设计流量265m3/s,河北设计流量235m3/s,北京设计流量60m3/s,总水头设计流量92m3/s。总干渠各类建筑物1770座,其中河渠交叉160座,左岸排水469座,桥梁777座。工程一期调水总量95亿m3,其中河南省38亿m3,河北省35  相似文献   

9.
李昆  王洒 《河南科技》2009,(6):54-55
<正>一、概述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自2000年6月首次实现黑河统一调水以来,中游农业灌溉得到改善,下游生态得以恢复,黑河水量统一调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夏茹  姚梅 《河南科技》2009,(10):23-23
<正>一、河南省重要生态服务价值源。水源涵养功能区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5%,其中,具1.水源涵养区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而充沛的水资有极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区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河南省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这些区域除了对本省的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作用外,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供应、淮河下游的水资源利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通讯管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通讯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全长1500多千米。其中,内穿光缆的硅芯管是实现检测闸站与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通讯光缆安全运行的最主要保护措施。南水北调中线有3个通信监测站,沿渠道两侧巡渠路及倒虹吸顶部两侧全长度埋设保护连接光缆的硅芯管,埋设方式为左2右4,埋设分为渠道沿线埋设和建筑物段埋设。  相似文献   

12.
一、河南省重要生态服务价值 1.水源涵养区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质而充沛的水资源.水源涵养功能区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5%,其中,具有极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区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河南省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这些区域除了对本省的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作用外,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供应、淮河下游的水资源利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河流域水质污染问题,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发基于Arcgis Server的水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水资源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存储、分析等功能,对异常污染源的锁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水资源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大通河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对水的变化十分敏感,跨流域调水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大通河跨流域规划调水工程较多,将引起水文情势的剧烈变化,对河道内生态和水环境影响产生显著的效应,基于生态需水、河流纳污能力等理论,分析研究了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道内水生生态、水环境和河谷陆地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运行安全,正确认识高地下水位带来的危害,结合郑州高地下水位渠段运行情况,采取工程和调度相结合措施,减小地下水位抬升产生顶托力对衬砌面板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以涢水流域白云湖水库工程为例,对河道拦蓄工程以上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测算拦蓄工程区域内水资源基本需求,预测天然水体由河道转变为湖泊后的水环境变化,为流域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斌  杨康华 《河南科技》2013,(17):188+192
南水北调做为一项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重大工程,其与我国南北方的经济、资源与环境、社会、人口等的协调发展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在建设中,必须在保证不会影响南方水源使用与生态和谐的情况下,将多余水资源供给给北方。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合理运行,对其中线干线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管理也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进行介绍,并对其管理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氮肥工业废水水量大,水质成分复杂,排氨浓度高。从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入手,探讨了碳源短缺解决途径、稀氨水回收办法、生物脱氮运行参数,最后确定了各浓度范围处理方案及其经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朱洪生  余松辉  李昕  姚津 《河南科技》2013,(14):198-19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为解决华北地区太行山前地带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天津)日趋严重的缺水状况而规划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总干渠在河南境内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km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漳河结束,全长731km。总干渠沿线局部地段地质灾害比较发育,干渠建设将引起地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或加剧现有地质灾害,干渠本身还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理措施,对干渠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工程是惠及我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事件,其中河南段又对整个工程质量及效果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浅析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河南段工程总体概况,之后分析了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技术技术要点,接着结合河南段工程施工实际,对工程实际开展中遇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并针对每项工程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