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姗 《科技资讯》2014,(6):216-216
面对大学生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突出的心理问题,探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引导大学生健康有效手段,建议高校辅导员可将其进行有效应用,最终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的是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设立体育辅导员的相关问题,文章从有助于课外体育教学的推进、能够为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助于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辅导员的意义,然后又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辅导员的现状,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即:注意规范和完善学校的《体育辅导员考核办法》;重视体育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重视科学的体育辅导员团队的构建;注意课外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内体育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希望对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徐玲 《科技信息》2006,(10):141
本文着重调查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动机与规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本文着重调查研究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探索一系列措施,为在高校普及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主要通过在大学体育课上和课外体育活动中采取教学干预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体育教学干预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调查秦皇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3级学生在实施教学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分析实施教学干预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西北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了解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和认识,分析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实际活动的项目、时间、动机、影响因素等,了解西北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探讨西北高校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思路和方略。并就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大学生大学期间的课余时间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框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7.
张杰 《科技信息》2012,(31):240-240,2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川北医学院的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动机与规律进行了调研,旨在探索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21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就有关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目前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活动的频度较高;强身健体、消遣娱乐是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体育场馆的收费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力和缺乏锻炼的指导是影响广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存在诸如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与组织、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体育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大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及改进的相应措施和方法.以此改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而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协调发展.为大学生更好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识程度较高,但实际参与率偏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呈多样性;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间较为理想,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傍晚、晚上和早晨,地点多在校园内,形式以结伴和个人参与为主,项目较为广泛,羽毛球、篮球、长跑等的人数比例偏高。针对调查发现的主要不足,从教育和引导、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等方面,为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部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兴趣、动机、项目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归纳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特点;探讨普通高校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思路和方略,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分析了长沙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提出了对策建议:增加体育理论课时,强化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创新组织方法和活动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课外体育活动基本条件,培养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大力营造体育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15.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12,(34):I0148-I0149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泸州市4所普通高校的4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经常参加活动的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性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和空地自由进行锻炼;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多,且男女生喜爱的项目各不相同,其中男生最感兴趣的项目是篮球和羽毛球,而女生则更喜欢羽毛球和健美操、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锻炼意识,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时间和指导以及没有合适项目等。建议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励各部门认真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6.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系统了解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存在诸如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与组织、形成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盛林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0):77-79,95
加强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科学、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广州番禺区大学城高校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影响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以及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能使广州大学城高校今后能解决课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展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对当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倾向、认识、需求和困难,从而对高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体育健康教育和课外干预使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身体的机能得到了提高,心理素质较体育干预前明显改善.提示体育键康教育是改善和提高肥胖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