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菹草腐解对洋河水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君 《科技信息》2011,(27):I0370-I0371
为研究菹草在不同营养盐条件下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在贫营养(氮磷比10:1),中度营养(氮磷比15:1),富营养(氮磷比5:1),重度营养(氮磷比2.5:1)的条件下,利用硫酸作为腐解剂,比较了沉水植物菹草在室温下腐解时对洋河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各实验组菹草均在初始阶段吸收水中氮磷,当菹草腐解后,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2)重富营养和富营养中的变化最大,其中的菹草也是腐解最多;3)在洋河水库中,必须加强菹草收割管理,防止菹草腐解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构建了玄武湖菹草种群存在下的生态因子场,直观地展示出各项理化因子在空间的分布状况,体现了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对生态因子场的特征分析,确定玄武湖菹草种群的密度与透明度、水深/透明度、浊度、pH值、硝酸盐NO3--N含量具有空间相关性,而与总氮和总磷含量无明显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乌拉泊水库是乌鲁木齐市惟一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近年来出现了菹草的大面积生长。本文对介绍了菹草的生活习性、生物学特点,并分析了乌拉泊水库菹草生长的原因及对水库的利弊,并初步提出了菹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菹草生长参数的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初至5月对白洋淀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的生长参数进行了连续观测,以探索白洋淀菹草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白洋淀菹草的生长过程遵循Logistic增长模式,方程为Y=121.419/(1+42.814e-0.843 t)(R2=0.896,n=7).其最大日增生物量为25.59g/(m2.d),环境容纳量为121.419g/m2.白洋淀菹草各构件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4月到5月初是白洋淀菹草的迅速增长期,此后则进入凋亡和腐败期,建议在石芽成熟期(5月初)对菹草进行收获,以避免氮磷营养盐的再释放对白洋淀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别于9月、11月和12月将菹草(Potrmogeton cripus)繁殖体石芽种植于盆中(沙∶土 = 1∶ 3),并将盆放置于露天水池70 cm水深处.定期统计菹草石芽的萌发率和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和叶宽,并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幼苗的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9~12月石芽均能萌发,第17 d时萌发率为100%;9月、11月和12月的正午温度和光照差异显著,随着萌发月份的增大,幼苗的株高、叶宽和叶片数呈显著的降低趋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 0.01);9月组和11月组幼苗叶片的Fv/Fm、rETRmax和饱和光强显著大于12月组幼苗;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秋冬季的菹草萌发幼苗,水下光强和水温均对株高、叶片数和叶宽发育具有影响,特别是水温显著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因而相对于水下光强来说,在浅水水体中水温是幼苗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能寻找到高效抑藻的高等水生植物,本文探讨了大型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在富营养盐条件下与不同密度铜绿微囊藻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活与死亡菹草均具有良好的抑藻性能,而且,活体菹草在富营养水体能与藻类发生相互化感作用.在藻的起始密度为105cells.mL-1时,菹草可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lnosa)的生长;当藻的起始密度为107cells.mL-1时,菹草不仅抑藻效力大幅下降,其生物量也明显减少,表现为藻类对菹草生长的抑制作用.菹草对铜绿微囊藻化感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藻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在菹草胁迫下,藻细胞的CAT,P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该研究提示通过种植菹草有可能对蓝藻水华暴发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位、光照、基质和絮凝剂对菹草石芽萌发及幼苗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幼苗去除顶芽再发新枝的阶段性生物学积温.结果表明:水位越深初始萌发越迟,全萌发所需天数浅水位中水位深水位,水位对幼苗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光照下10d萌发率大于黑暗处理,湖泥中,有光和无光对石芽萌发影响并不明显,而在营养液中,有光明显促进石芽的萌发.光照下枝条数和根数大于黑暗处理.絮凝剂显著(P0.05)延迟石芽萌发,但不影响最终发芽率.去除顶叶的菹草幼苗萌发新枝的生物学有效积温为177.84日度,生物学零点温度为5.57℃,相同温度下随去除幼苗顶芽数增加再发新枝所需历期增长.  相似文献   

8.
菹草-伊乐藻群落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富营养化湖泊内的围隔中,引种菹草、伊乐藻,分别构建菹草-伊乐藻群落(围区A)与单-菹草群落(围区B),跟踪观测水草恢复生长情况,调查两类群落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发现:菹草-伊乐藻群落不仅能在春季保持对水体营养盐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在春末初夏时有效缓解菹草死亡给水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菹草旺盛生长期(阶段I),与对照区(无水生高等植物)相比,菹草-伊乐藻群落对TN、NH4^+-N、TP、Chla的去除率达50.7%、83,2%、32.0%、38.3%,单一菹草群落对TN、NH4^+-N、TP、Chla的去除率也达到47.3%、72.5%、32.4%、45.2%;而在菹草开始衰亡后这一时期(阶段Ⅱ)菹草-伊乐藻群落对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7.1%、69.4%、11.2%,而围区B内TN、NH4^+-N浓度则与对照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N=9),TP浓度甚至上升了24.3%,  相似文献   

9.
水深对刺苦草生长和繁殖策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研究西凉湖的刺苦草(V.spinulosa)在不同水深下的生长和繁殖策略,试图弄清是否水位的变化影响刺苦草的繁殖策略,进而影响刺苦草在湖泊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深1.4~2.2 m的范围内,刺苦草有性繁殖体的生物量、有性繁殖体的收获系数和繁殖体个数都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水深2 m以下,随着水深的增加,刺苦草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逐渐增加;水深超过2 m后,生物量显著减少,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受限.随着水位的变化,有性繁殖体的投资比率发生变化,从水深1.4 m的2.77%±0.96%到水深2 m的0.13%±0.22%;而无性分株繁殖方式水深2 m以下没有显著差异.当水深超过2 m时,无性分株数明显减少,约为492株/m2.水深不影响刺苦草的根冠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将菹草引入生态型河道受损水体修复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菹草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菹草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菹草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n的累计去除率,在夏季分别为66.45%、91.05%和46.06%,在冬季分别为25.74%、26.59%和10.93%;菹草对水体的净化能力高于金鱼藻和狐尾藻.文中还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宏观的质量平衡估算,1 g菹草在1 a内可以从1 L水体中去除TN、TP和CODMn分别达到44.70、13.38和35.13 mg.  相似文献   

11.
北京白河沉水植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白河沉水植物种类、群落类型、生物量及覆盖度。探讨了白河流域沉水植被分布规律、特点。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的分布受水深、水流速度、基质和pH值影响很大。白河主要沉水植物群落类型有9个:菹草群落(Foml.Potamogeton crispus),马来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malaianus),水毛茛群落(Form.Najas minor),蓖齿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pectinatus);狐尾藻群落(Form.Myriophyllum spicatum);大茨藻群落(Form.Najas marina),穿叶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perfoliatus),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distinctus),黑藻群落(Form.Hydrilla verticillata)。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生物量和覆盖度亦较低,这与白河水体状况和所受干扰是密切相关的。本文最后对合理利用和保护白河湿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菹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在水体污染修复与生态重建中起重要作用.从海河干流和2个小型景观湖泊采集了4个氮素含量、氮素形态组成不同的水样,利用组培菹草研究了氮素形态对菹草富集和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河水中NO-3-N为氮的主要形态(59.4%~59.6%),湖泊水中NH4~-N为主要形态(47.7%~6712%);随着水中N03-N含量的增加,菹草对DBP的降解速率常数(0.8×10-2~11.7×10-2d-1)随之增大,植物富集系数(0.94~7.43L/kg)也相应增大.进一步研究了菹草对水中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作用及生理指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发现,菹草主要吸收利用水中的N03-N,菹草的生理指标也主要受N03-N含量的影响;N03-N含量增加,菹草的生理活性增大.这说明N03-N含量较高的水中菹草的活性较高,菹草对DBP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南明河贵阳城区段8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沉水海菜花群落、亚洲苦草群落、黑藻群落、竹叶眼子菜群落、龙须眼子菜群落、菹草群落、满江红群落、浮萍群落。发现水生高等植物31种,隶属2门、17科、24属。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50%和16.7%,其它分布类型较少。  相似文献   

14.
北京水生维管植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记载了北京地区的典型水生维管植物群落15种: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豆瓣菜群落、水苦荬群落、酸模叶蓼群落、浮萍群落、紫萍群落、水鳖群落、槐叶苹群落、莕菜群落、眼子菜群落、菹草群落、水毛茛群落、马来眼子菜 穿叶眼子菜群落、狐尾藻群落,分属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浮叶根生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4大类型.群落的组成以世界广布的植物为主,其次为温带性质的种类.同时还对水生维管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人类干扰及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福建龙湖水生植被程静,张娆挺,曾文彬(生物学系)龙湖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水域面积166.7hm2(正常水位时的水域面积),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也是福建省淡水鱼养殖的最佳场所之一,龙湖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本文研究了龙湖水生植被种类和分布、水生...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采自大明湖的两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on pectinatus L.)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生物量密度条件下进行60 d的分解实验,研究沉水植物茎叶分解及C、N、P元素释放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沉水植物分解速率很快,并且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阶段性特征,菹草的分解速率大于篦齿眼子菜。沉水植物茎叶残留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植物组织化学组成影响。温度影响沉水植物的分解过程,高温加速了两种沉水植物前期分解速率,但并没有增加最终分解比率。  相似文献   

17.
广州近郊水生维管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近郊的水生维管植物共有84种,将它们划分为:挺水植物(44种)群落,再分成硕大鹿艹草、短叶茳芏、菰等10个群丛;浮叶及浮水植物(18种)群落,再分成凤眼莲、浮萍和紫萍、小杏艹菜等7个群丛;沉水植物(22种)群落,再分成苦草草、菹草、南方眼子菜等9个群丛;人工种植的水生植物(9种)群落,例如水稻、莲、荸荠等9个种.由于城市的扩建、荒废的池塘、水田及沼地的复垦,使得原供水生维管植物生长、繁殖的生境愈来愈少,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京密引水渠常见沉水植物的生态位和群落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总和。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菹草、轮苞轮藻、马来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态位。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的竞争与排斥,生态位的分离,导致物种间的协调平衡。引水渠沉水植物群落状况是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常年输水条件下,菹草以时间生态位分离,空间无竞争对手而占据优势;轮苞轮藻以群落的致密絮状结构越冬,优先占领空间生态位;在冬季不输水的条件下,苦草以温度生态位在淤泥、浅水区占优势;马来眼子菜以生长生态位在硬泥质、深水水域占优势。并讨论了生态位理论在水草群落演替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