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0前言塞拉门是高速动车组使用的车门,由于这种车门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所以被称为"塞拉门"。CRH6型动车组塞拉门体积大,物料重,而目前动车组塞拉门组装主要依靠人力搬抬。现行的塞拉门组装工艺,主要依靠人力搬运和组装,存在着门扇跌落损坏的风险,以及门机构对工人和车体磕碰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组装效率低,纯人力搬抬重物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城轨塞拉门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城轨塞拉门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ReliefF优化梯度提升决策树的塞拉门早期故障诊断方法,对塞拉门故障隐患进行实时有效监测和排查.在不同早期故障类型下进行城轨塞拉门早期故障试验,利用传感器采集塞拉门电机转速、转矩以及电流,通过特征工程建立数据集;运用ReliefF多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跃式发展,动车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塞拉门系统是动车组安全正点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长大交路、恶劣环境下塞拉门系统故障率较高.为方便日常运用检修,保证动车组安全正点运行,本论述介绍CRH5型动车组塞拉门结构组成、功能原理以及在运用中出现的典型故障案例,并归纳塞拉门故障防范措施及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此外,给出合理的主门控器安装位置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辆通常都是塞拉门,主要包括塞和拉两种动作,在关闭过程中,由车内和车外塞入车门口,关闭车门。在开启的时候,当门移动了一定距离之后,塞拉门可以沿着车体内侧和外侧进行滑动。塞拉门结构主要包括驱动电机和门板以及滑道等结构,其安装工艺和调试技术都比较复杂,在机械调试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动载荷智能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实现对模拟实验中动态栽荷的测定,开发了动态栽荷智能实时采集系统。通过对浅埋煤层砂土层动态栽荷进行实时采集,得出了采场顶板结构关键块动态栽荷传递的分布规律,体现了该测试系统在动态栽荷智能实时采集方面的优越性。该系统的开发将促进形似模拟实验测试技术和实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地铁车辆塞拉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淋雨试验调试方法及优化安装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薄壁箱形截面抛物线拱在均布荷栽和集中荷栽组合作用下的横向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集中荷栽移动至拱项处时,较其他位置具有较小的临界值,而其对应的失稳模态差别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强风沙运用环境与长交路运行工况对动车组关键系统及部件故障的影响特性,建立基于系统可用度的预防性维修周期决策模型;考虑兰新(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高铁开行时间短、检修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Monte-Carlo思想的统计模拟算法。利用兰新客运专线强风沙运用环境下的塞拉门服役故障信息,对决策模型分布函数进行定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利用建立的模型在MATLAB环境下仿真计算塞拉门预防性维修周期,结合现场实验验证维修决策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塞拉门故障服从形状参数为0.779、尺度参数为315158.178的双参数威布尔分布;随预防性维修周期增加,塞拉门的可用度先增加后减小,考虑到预防性维修的人员组织、均衡作业和修程间隔等因素,确定其维修保养运行里程为10万km。  相似文献   

9.
从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应用仿真研究方法,以沪宁高速区段为例,对高速列车的牵引、制动和阻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比较了从180 km/h中速列车到500 km/h高速列车的不同旅行速度、运行时分、运能等有关高速列车运用效果的要素,并对不同速度等级高速列车的能耗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了在现有科技水平下铁路干线高速化应选用的合理速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提高列车时速和列车装载量成为了必然趋势,这样将增大轮轨系统的动荷作用,文章主要通过理论计算与ANSYS数值模拟相结合,对高速列车动荷载在有砟与无砟轨道结构中的传递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列车荷载作用下重力式挡土墙背动力响应,并且分析了在挡墙高度、荷载作用距离以及挡墙上部路基高度等不同因素下对其的影响规律,以达到为高速铁路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挡土墙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滑翔高速飞行器飞行速率高、飞行环境特殊,具有强耦合、强非线性和强时变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带来的控制问题,首先对滑翔高速飞行器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其次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滑模控制器;最后将滑模控制器与在线参数估计器组合,设计了滑翔高速飞行器自适应滑模控制器. 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能够满足滑翔高速飞行器的动态性能指标要求,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以某特定车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开展电动滑移门操控和系统响应测试,总结归纳了电动滑移门系统在操作触发下的动作响应。将电动滑移门运动状态划分为:完全关闭、完全开启、开门运动、关门运动和运动停止五种状态,基于有限状态机建立电动滑移门各状态间的逻辑关系和状态迁移引发事件、条件,搭建电动滑移门控制逻辑有限状态机模型仿真环境。通过比较控制逻辑仿真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有限状态机建立的控制逻辑模型与实车电动滑移门系统测试试验结果相一致,可正确反映电动滑移门在实际使用中的操控逻辑和响应。  相似文献   

13.
以高速球轴承拟静力学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了高速球轴承接触区内的差动滑动状态,结合弹流润滑状态下润滑油的流变特性,得到了差动滑动速度、滑滚比、摩擦因数等在接触区内的分布状态,进而确定了高速球轴承的差动滑动摩擦热量. 对轴承转速、载荷、沟曲率系数、初始接触角等参数对差动滑动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差动滑动摩擦热量随转速、载荷、沟曲率系数、初始接触角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和相位调谐对齿轮中心双流传动动力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阻尼、滑动摩擦、相位及支承刚度和阻尼的齿轮中心双流传动系统扭转-横向振动耦合模型。通过对渐开线直齿轮副啮合过程的分析,推导了系统中与摩擦有关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数值仿真法研究了滑动摩擦、相位调谐对齿轮动态传动误差和支承动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摩擦对齿轮支承动载荷影响很大,采用相位调谐可有效地降低系统动态传动误差及中心轮的支承动载荷。  相似文献   

15.
高速球轴承防滑最小轴向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球轴承的滚动体受到较大的离心力和陀螺力矩作用,容易产生打滑和剧烈磨损.综合考虑径向载荷、轴向载荷、离心力和陀螺力矩的作用,建立了高速滚动轴承力学模型,并通过弹流润滑牵引力模型和防滑准则,得到了不同位置处滚珠的最大摩擦因数和防止滚珠打滑的最小轴向力.结果显示滚珠与滚道间的最大摩擦因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且最小轴向力随着转速和径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于负载均衡技术的协议分析的入侵异常检测系统并建立了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负载算法与动态负载算法的混合负载算法,该算法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流,能很好地保证同一源地址的同一类协议由同一服务器处理,并兼顾了所有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能很好地发现并检测网络的异常行为与分布式攻击等,这样的改进优化了处理结果,提高了高速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列车-板式无砟轨道-路基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建立的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相应的程序验证。运用建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列车在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线路上高速行驶时,在线路平顺工况和各种不平顺工况下,无砟轨道各部件动力特性和相应动力系数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线路平顺状态下,车辆轮载及无砟轨道各部件动力响应很小,动力系数不超过1.2;在线路中长波随机不平顺激扰下,轮载动力系数接近2,无砟轨道各部件动力系数在1.70~2.06之间,轮载动力系数和无砟轨道各部件动力系数相差不大;短波不平顺对轮载动力系数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短波不平顺引起的振动在无砟轨道中衰减很快,其对无砟轨道上部部件动力系数的影响较大,而对无砟轨道下部部件动力系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架线和路堤两种不同路况下侧风作用于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侧风速和不同运行速度下列车周围压强分布及列车的气动载荷特性;同时利用SIMPACK建立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将分析得到的气动载荷施加到动力学模型上,计算列车运行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侧风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参照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相关限定指标,计算了高速动车组侧风环境下的安全行车速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刚性套圈理论,建立了轴向受载时高速滚动轴承的力学模型,得到了组成该模型的动态特性方程组。针对传统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对所建立的动态特性方程组求解过程中对初值敏感、不易收敛和振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并将所得结果与传统Newton-Raphson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可以有效求解高速滚动轴承的动态特性方程组,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提高了编程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玻璃纤维缠绕机在工作中由于张力不稳定导致的线型变化,以及在高速缠绕模式下的张力调节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以及适用于高速缠绕工况的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针对缠绕工况建立缠绕动力学模型、张力控制模型;其次,引入模糊PID控制策略和滑模控制策略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的缠绕特性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寻找最优控制策略;最后,基于被验证的最优控制策略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模糊PID控制的调节下,不同速度变化下的缠绕张力相对于无控制得到较好改善,提高了柱形容器在缠绕时的线性稳定性和张力稳定性。模糊PID控制对缠绕时的张力调节精度优于滑模控制,为大型管道缠绕设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