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1,(7):72-73
深邃无垠的广袤太空、光怪陆离的宇宙奇观、浪漫神奇的地外文明,这一切足以诱人仰目向天,思绪万千。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地表文明也令人叹服不已,为之折服。然而,对于脚下这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内部,人们又知道多少呢?地球内部是否存在另外一个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2.
1.高度智慧的外星生物曾经访问过地球吗?甚至改变过 人类的基因吗?金字塔、英国巨石阵、南美洲纳斯卡图案……这些古文明遗址都与外星文明有关吗?或者,在长达数亿年的时间里,人类文明经历过数次毁灭与重生的轮回吗?远古时期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超级文明吗?如果我们认真探究下去,就会发现事实真相与狂热幻想之间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3.
<正>数十年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被3200年前,地中海东岸多个繁荣文明的崩溃所困惑。不过,如今通过对加利利海海底沉积物中孢粉颗粒化石的研究,或许能为这一有趣的历史问题提供答案。特拉维夫大学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同时也是这一研究的负责人芬克斯坦因说:"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铜器时代的整个世界毁灭了。赫梯帝国、法老王的埃及帝国、希腊的迈锡尼文化、塞浦路斯岛上的炼铜王国、叙利亚海岸的贸易大城乌加  相似文献   

4.
潇文 《科学大观园》2013,(10):29-30
约旦,一块阿拉伯半岛上的神奇土地尽管周边国家战乱频频,它却能独享和平与安宁:虽然80%的土地是贫瘠的沙漠,它却盛开着人类的文明之花。在这里,诞生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着数千年历史的痕迹:这是一个徒步旅行者梦想的国度,是无数人心中的光明圣地。让我们追随着贝都因人的脚步,去探索和发现曾经失落的古代文明吧!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文明。通过各种地域性文明不断转移的形式形成了"一体"的中华文明。黄河文明始终是延续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体,是中华古文明的核心和代表。气候寒冷致使蒙元文明南下,气候温暖引起中华文明北上,最终完成了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气候冷暖变化是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生态环境原因。把中华文明置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来认识,生态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创新和发展。顺应生态环境的变化,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危地马拉位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间,过去它曾饱经战乱和动荡,而如今它变成了一块黄金般珍贵的土地,吸引了如好菜坞导演科波拉等名人。这片从林仿佛是一个珠宝盒,在这里有玛雅文明时期留下的寺庙、宛如明镜的湖泊、湖泊中倒映着的火山、印第安村庄。  相似文献   

7.
古拉丁文献中有这样一句话:Ex oriente lux,ex occident lex,意为“光明来自东方,法则来自西方”。从人类近代文明史来看,似乎不无道理。本来,人类文明的摇篮就在古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这最早的文明之光照耀东方数千年之久。这火种被冲撞奔突于黑暗之中的西方人从拜占庭拣回,燃起冲天大火,对西方人来说,真是“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短短几百年,西方人找到了支配自然的法则,发明了发明的方法,建立起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建立起当代文明。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撒哈拉沙漠在今天是个广袤无垠、极为干旱的平原,终年高温干燥、降水极少。然而,几千年前的撒哈拉却是点缀着湖泊的青葱原野。一位考古学家认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导致撒哈拉演变成今天干燥和贫瘠的状态。考古学家David Wright博士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大约8000年前进入了这片地区,并在撒哈拉大量砍伐森林,以及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使这片曾经美丽富饶的土地开始衰落。在不到一千年的时间内使撒哈拉由绿洲变成了寸草不生的大荒漠。  相似文献   

9.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你认识肯尼亚之前,肯尼亚早已认识了你。”如果相信人类起源于非洲东非大裂谷的话,肯尼亚就会是你心目中的摇篮。不对,肯尼亚更应当是野生动物们的摇篮。在这里,人类更像是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从前是大批来自西方的狩猎者,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摇篮。科学前沿的研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南美秘鲁的北部海滨地区,是一片绵延沙漠。然而,就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区存在着一个极其神秘的文明遗址。考古学家用曾经流淌在这片地区、如今早已十涸的河流为其命名,称之为莫切文明。不过许多年来,现代的人们对这一文明知之甚少,对其如何兴起、兴盛,乃至突然消失的历史更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12.
在将这条公路拓宽之时,一台压路机突然间掀开了一个洞穴的洞口。人们吃惊的是从来没人知道公路下面竟然另有洞天。修路工作被紧急叫停了,几个小时之内,一支精锐的科研队伍就紧急抵达了这里,开始对这个神秘的洞穴进行研究。这种情形在以色列屡见不鲜。在这个国家,文明至少可以网溯到五千年以前,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可能掩埋着惊世的考古发现。自有史以来,几乎西方世界的每一个帝国都曾占领过这片土地,或曾为它征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科学文化异化的过程,也同时是人类对科学进行人文反思的过程和当代科技人文拓展的过程.后两个过程使当代科技呈现出日渐明显的人文化发展趋势,并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启示我们,诉诸科学,从科学走向人文,进而求得"两种文化"的统一和平衡,是我们克服当今人类社会种种重大危机,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平 《科学大观园》2007,(20):48-50
19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从欧洲到非洲的广大区域,遍布了西方探险家的足迹,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史前世界仍然是未解之谜。19世纪末,苦苦寻觅的探险家最终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而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魏敦瑞,德国人,国际知名的古人类学家。1935年的春天,他也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是人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目前的社会来说,一方面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科学和技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带来了许多威胁到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对“科学与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其实就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是由野蛮走向文明还是由文明走向野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又称"纽西兰",素以"绿色"著称,位于太平洋南部,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这里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不大,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森林面积8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1%,广袤的森林和牧场使新西兰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王国。别看新西兰的面积不大,却集中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拥有世界罕见的自然财富。这片土地将全世界的自然景观全部纳入其中,这里是人类最后涉足的一块土地,也是上帝呵护和眷恋的地方。至今新西兰人骄傲地认为,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度曾经得到过上帝的亲吻……  相似文献   

17.
正4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一场盛会开启了中国科学的春天。40年时间不长,但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让古老的文明焕发出青春的魅力,这片东方土地上一次次上演着传奇,中关村、浦东、蛇口,一座座科技新城拔地而起,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基因革命,科学技术的一次次进步和更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整个社会向前。  相似文献   

18.
在《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它更清晰了"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我们为低碳能源转型做出更为扎实、积极的努力. 能源转型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是典型的能源革命.但200多年来,工业文明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气候和可持续性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并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19.
魏伟 《科学大观园》2007,(24):30-31
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血腥的政权交替、侵略、战争、起义和屠杀构成了那里6000年的历史。如今的伊拉克又面临同样命运。美国历史学家戴夫·柯卡姆评论道:"为了保卫文明世界而对文明的摇篮开战,历史就是如此讽刺。"  相似文献   

20.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0,(16):19-20
土耳其中部大陆横亘着一片如月球般荒凉诡异的地貌,奇异的景观数百年来摄住旅行者的魂魄。虽然“卡帕多西亚”这个古老的名字,早已从今天的土耳其地图上消失了,但是《圣经》却没有遗忘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