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江西省畲族人体头面部器官测量数据。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人体头面部摄像-计算机测量系统,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择江西省吉安市200名正常的畲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测量研究。结果得出了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16个测量项目和13个头面部指数的资料,发现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除容貌额高所测值男女两性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所测值男女两性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以4个头面部指数对男女两性头型、面型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比。结论该研究成果对人类学、民族学、医学和工业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土家族成年女性头面部软组织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76名中国湖南省西部土家族成年女性,拍摄其头面部侧位X线片,选取正中矢状面上5个部位10个测量点软组织进行厚度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土家族成年女性头面部中线10个测量点的软组织厚度范围为(3.29±0.16)~(9.05±0.18)mm.方差分析表明,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不同部位之间、同一部位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土家族与汉、壮、白、傣等民族成年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土家族成年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部位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河南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河南1400名汉族成人男女头面部21项测量指标进行体质测量,计算头面部14项指标,并与其他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汉族头面部21项测量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口宽、鼻宽和容貌上面高、唇高、上红唇厚和头围具有性别差异(P〈0.05);形态面指数、形态上面指数、颧下颌宽度指数具有性别差异(P〈O.05);男女性头型以中头型和圆头型为主,面型以超狭面型为主,鼻型以中鼻型为主.河南汉族成人头面特征表现为中头、圆头、超狭面、中鼻,体现中原地区人群的共有体质;聚类显示河南人与西北民族的特征相似,还兼具南方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国土家族成年男性头面部软组织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80名中国湖南省西部土家族成年男性,拍摄其头面部侧位X线片,选取头面部中线软组织上10个测量点进行厚度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土家族成年男性头面部10个测量点的软组织厚度以40~49岁年龄段最厚,其变动范围为(3.46±0.09)~(9.11±0.14)mm.方差分析表明,头面部软组织厚度在相同年龄不同部位之间、同一部位不同年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土家族成年男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存在部位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30个人群的5项头面部指数(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头宽高指数、形态面指数和鼻指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30个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均可分为6个组;②南方人群头长短、狭阔、面狭宽适中,彼此接近,北方人群则因指数值相距较远而彼此分散;③甘肃和青海4个民族(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的人群头多狭长;④普米族与保安族、东乡族头面部特征相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研究了海南省临高县417例成年临高人(男性211例,女性206例)的头面部特征,包括15项观察指标和22项测量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指数,以此分析海南临高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随着年龄增长,海南临高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趋于水平、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2)海南临高人的口裂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3)头面部指数中,形态面指数、额顶宽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总之,成年临高人的头面部特征中,骨性指标相对稳定,非骨性指标则随着年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操作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导致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的误差较大。为了探索操作方法、测球直径、测头进给方向与被测表面夹角和数据处理方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操作方法对测量精度影响的试验。该试验通过在两种测量模式下对高精度量块进行测量,研究了测头直径、测头进给方向与被测面之间的夹角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用MATLAB编程对测球中心点数据进行处理,与设备自带软件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分析了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该研究对提高测量精度和研究数据处理方法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头面部形态特征角度探讨革家人的源流.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测量了312例革家人(男性160例,女性152例)的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鼻宽、形态面高、鼻高、口宽、唇高和耳上头高等11项头面部指标值,计算5项头面部指数,对13个族群的11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及5项头面部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革家人男性与水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的长度和宽度较小,面的宽度较小,唇较高,面较低,头较狭、较高、较圆,鼻较狭.革家人女性与侗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口宽、鼻宽值中等,头的圆狭、高低程度中等,鼻较狭,面较低.从头面部特征看,革家人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族群接近,最接近于侗族,其次是水族.革家人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壮侗语族族群,提示革家人的族源应该是百越的一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6个民族的面部特征,采用人脸图像测量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各民族面部的二维几何特征,筛选出若干测量指标和计算指标。通过比较多种聚类分析的结果,发现蒙古族、朝鲜族和汉族在面部五官上具有相似的民族特征,而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特征差异较大。族群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可为多民族人脸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活体测量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夏回族青少年29项头面部、标准、肢段和衍生的体质发育指数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汉族和蒙古族等作了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回族青少年的体质特征为特圆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和中腿型,具有显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1.
畲族母语使用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13-116
地处福建东部的宁德市,历代以来一直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目前全市畲族人口近19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1/4。随着现代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传媒的普及,畲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据调查,目前能较好地掌握畲语并流利地进行交流的不到闽东畲族人口的36%,从界定濒危语言的各项指标来看,畲语的使用功能已经处于比较危机的状态,而且随着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快,畲语使用功能衰退的趋势将越发明显,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畲族教育历经唐宋初兴、明清勃兴发展,较同源的苗瑶层次更高。民国时甚至出现了赶超当地汉人之势。然而, 20世纪60年代后赣南畲族教育却突现颓势。探其原因,并由此提出构建畲族教育和谐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容貌缺点的五个部分以及各自的主要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并利用色彩视觉平衡的原理,介绍化妆修正掩饰的高超技巧,并表现出自我的优点,增强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区变形与多重约束结合的面皮层次点对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颅面统计复原中基于面貌形态几何特征建立三维面皮间生理点对应关系的难题,提出几何模板分区变形与多重约束结合的三维面皮层次点对应方法(HCRDM).该方法根据人脸生理结构特征点定义一套五官分区几何模板,以实现面皮分区半自动化;根据特征点的严格对应关系,利用径向基函数对样本面皮各分区变形;为近似重合的各分区建立体素模型,逐次选取特征显著的模板顶点作为待对应点,利用模板顶点间局部相对位置几何约束确定样本分区中对应点候选集;根据局部几何特征加权距离确定最优对应点;结合几何约束与微分特征距离约束实现边界区域点对应.实验结果表明,HCRDM较已有的三维面皮点对应算法准确率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淫羊藿煎剂对雌性贡鸡免疫和生殖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淫羊藿煎制剂对雌性贡鸡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对3日龄雏鸡每日灌注不同剂量的淫羊藿煎制剂,于21日龄测定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指数.结果: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不显著(P>0.05),脾脏和雌性生殖器官指数升高显著(P<0.05).结论:淫羊藿作为鸡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雌鸡抗病能力和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谭元春是竟陵派后期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复社成员,他与江西籍的复社人士交谊最为深厚。崇祯五年,谭元春在江西与万时华、陈宏绪、陈际泰等复社成员相游处,长达两月。双方的诗学思想和美学旨趣相似,都追求清远自得的风格,并相互影响。谭元春重新研读《文选》,探讨古诗的创作。江西复社人士也受谭元春和竟陵诗学理论的影响,万时华的《诗经偶笺》运用“以意逆志”法来解读,追求“玄致”,贺贻孙的《诗筏》论“无厚”均脱胎于竟陵派。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西省2010-2011年度参加警司晋升警督的男性公安民警体能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不同年龄、不同警种、不同地区公安民警体能测试成绩存在差异,准入考核制体能测试能积极引导公安民警参加身体素质训练,但选择项目亟待优化和完善等,为江西省公安机关制定科学的警察体育锻炼和体能测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其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春银 《江西科学》2006,24(2):131-135
详细分析江西省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灾损失情况,根据该省近9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1951年以来的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性区划,为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西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概要介绍江西区域文化体系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因素对江西区域文化的影响,着重分析了江西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人口迁移等地理因素对江西区域文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南北路沙戏是云南壮剧的重要分支。它是在广西北路壮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南北路沙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具有和谐的民族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