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TiO_2)与铜(Cu~(2+))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效应,选取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nTiO_2与Cu2+对Daphnia magna的联合毒性效应和Daphnia magna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nTiO_2与Cu~(2+)对Daphnia magna的72 h半致死浓度(LC50)和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22.742 mg/L、16.739 mg/L和11.635μg/L、10.129μg/L。当nTiO_2与Cu~(2+)共存时,其联合作用的72 h-LC50和72 h-EC50分别为12.721 mg/L、8.827 mg/L和12.405μg/L、10.559μg/L。nTiO_2与Cu2+联合作用于Daphnia magna后,Daphnia magna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这表明,机体的抗氧化体系受到活性氧自由基(ROS)攻击已经崩溃,无法为Daphnia magna提供保护,氧化伤害是nTiO_2与Cu~(2+)联合毒性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
1987年对沈阳细河水及其悬浮物中的主要有机毒物进行筛选.本文是在污染物化学分级的基础上,对分级的各组分同步进行隆线蚤(Daphnia carinata)的毒性试验和有机物的毒性评价.结果表明,甘官桥总水样(GS)对隆线蚤有极毒,甘官桥县浮物(GX-1,GX-1-2)和渠首悬浮物(DX-1)显示出较高毒性,其它进一步分离的组分对水蚤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表明细河水中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TIE(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首次采用TIE技术鉴别了南京氮肥厂废水的毒性原因.经过确定毒物特性、鉴别毒物和确证毒物三个阶段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该厂废水毒性的关键污染物为氰化物,氰化物对废水的毒性贡献率为94.8%.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但有关多种金属的联合毒性机制的探讨尚少.选择大型蚤(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以蚤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毒性指标,初步探讨重金属镉(Cd)和锌(Zn)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Cd和Zn单独暴露还是联合暴露的情况下,大型蚤体内SOD活性都随时间变化明显,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d和Zn联合暴露下,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SOD可作为Cd、Zn联合毒性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水生动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及水生植物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is)为受试生物,研究戊唑醇对水生态环境的毒害,试验显示:大型溞和小球藻随着戊唑醇浓度的增大,毒性增加,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两受试生物则表现不同。在大型溞试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型溞表现出中毒症状加大的现象,而在小球藻试验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小球藻并未表现出中毒症状加大的现象。结果表明:不同受试生物,敏感性有差异,在评价某种化学物的毒性等级并探讨其对水生态系统的毒性影响时,必须综合考虑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多种形态水生生物的毒理学研究结果 ,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Cu2+、Cd2+和Se4+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对大型溞的毒性大小为:Cu2+>Cd2+>Se4+。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比较复杂,在两两共存或三者共存时,随着浓度配比方式的不同,联合毒性效应发生变化,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Cu2+Cd2+在毒性1∶1配比时,联合毒性效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与其他几种联合方式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污泥有机氮在林地土壤中的矿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污泥用量和培养温度对污泥有机氮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有机氮的矿化动态规律符合经典的一级动力学方程(Nm=N0×[1-exp(1-k×t)]),N0(培养时间t=0时污泥可矿化的有机氮量)随着温度和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k(矿化速率常数)值则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污泥用量对污泥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可分成两个明显不同的影响范围:当污泥用量在3%~6%时,污泥有机氮矿化率随污泥用量增加而显著下降;当污泥用量≥6%时,各处理间污泥有机氮矿化率基本一致,受污泥用量的影响较小。污泥有机氮的矿化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细胞周期检测作为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不同质量分数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对L-929细胞的细胞学形态的影响,同时采用MTT比色法评价羟基磷灰石对L-929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对L-929 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不同质量分数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1级;随羟基磷灰石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50%、75%、100%羟基磷灰石浸提液组能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G2/M期细胞比例,能增加L-929细胞DNA的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细胞周期检测是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的一种可靠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表面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MNPs)的细胞毒性作用,评价其生物安全性,选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使用MTT比色法,对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修饰和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铵修饰的两种磁性纳米粒子不同剂量、时间对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修饰的两种MNPs的浸提液的毒性分级试验中,APTS修饰的MNPs主要为1级,2级,合格;而高浓度DMAB修饰的MNPs的浸提液在48h组中为4级,有较强的毒性。MNPs的体外细胞毒性检测显示,APTS修饰的MNPs与DMAB修饰的MNPs相比,对细胞的生存率抑制较小。结果表明,APTS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更好,磁性纳米粒子在不同剂量、时间对细胞毒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且对细胞增殖抑制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对小麦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选择不同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浸提液处理小麦根尖,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观察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可以显著降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显著提高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且影响程度均随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相同浓度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浸提液处理小麦根尖,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叶,茎,根。综合三叶鬼针草浸提液对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3个指标的影响,三叶鬼针草对小麦根尖细胞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区污泥量的增加,污泥中重金属造成的二次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国内外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机理及影响淋滤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污泥在常温下的干燥特性,采用自制的污泥干燥装置对城市脱水污泥进行常温干燥实验。研究了不同厚度(10、20、30 mm)和不同风速(0、1、3 m·s~(-1))条件下污泥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用常见的干燥模型对污泥常温干燥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10 mm厚度污泥的干燥速率均高于20 mm和30 mm厚度污泥的干燥速率,并且在风速较低时,降低污泥厚度对缩短干燥时间的效果更加显著;污泥厚度不同,风速对污泥干燥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10 mm厚度的污泥,增加风速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20 mm和30 mm厚度的污泥,风速需增加到一定数值(如3 m·s~(-1))时,才能显著缩短干燥时间;Logarithmic模型更适合描述污泥在常温条件下的干燥,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扩散系数为1.73×10~(-9)~1.38×10~(-8)m~2·s~(-1)。  相似文献   

13.
以南方某市6个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污泥中重金属Cu,Zn,Ni,Pb,Cd,Cr的质量比及其形态分布特征,分析污泥农用的最大施用量和制砖的最大添加量.结果表明:污泥中的Pb,Ni,Cd有效态比例较高,Zn,Cr主要以不可利用态存在,Cu主要以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存在.污泥农用的静态环境容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污泥的最大施用量有显著差异,可将Cd作为主要监控污染元素,同时作为控制城市污水污泥农用过程中最高施用量的计算参考指标,以保证土壤环境安全.通过制砖污泥添加比例的计算,选取Cu作为E污水厂污泥制砖过程的限制性指标,其余5个污水处理厂的限制性指标为Cr.  相似文献   

14.
取某氯碱厂正常回流的活性污泥对余氯及五种有机氯化物进行急性生物毒性试验。本研究限于单种毒物,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在小型活性污泥曝气桶中完成。通过检测对照桶和试验桶中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_5)的变化结合镜检结果,得出余氯及五种有机氯化物对活性污泥的最高允许浓度。  相似文献   

15.
腐殖土对活性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投加0,0.5,1,2,3和5g腐殖土(HS)于1000mL活性污泥中充分搅拌20d,采用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其中锌、镍、铜、铅元素的形态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加腐殖土能明显改变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对锌元素,可交换离子态(F1)锌,碳酸盐结合态(F2)锌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3)锌含量与HS投加量有显著负相关性(0.9266,0.9310,0.9144,置信度P0.01),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F4)含量与HS的投加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0.9304,P0.01);对镍元素,F1镍和F2镍含量与HS的投加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0.9027,0.9724,P0.01),F4镍和残渣态(F5)镍含量与HS的投加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0.9188,0.9123,P0.01);对铜元素,F2铜含量与HS的投加量呈负相关性(0.7145,P0.05);对铅元素,F3铅和F4铅含量与HS投加量具有负相关性(0.7027,0.7635,P0.05),F5铅含量与HS投加量具有正相关性(0.7668,P0.05).投加腐殖土能明显降低活性污泥中锌,镍元素的潜在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福州市洋里污水厂、祥坂污水厂和快安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部分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结果表明,污泥中的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快安污水厂的铅、铜、铬的含量都最高,分别为326.4 mg/kg、440.69 mg/kg、1 742.76 mg/kg,洋里污水厂的铅含量最高,达到401.9 mg/kg.同时铜、铅、锌、铬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布总体较低,残余态和有机结合态分布较高.概述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通过分析可知,重金属赋存形态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有很大影响,在选择去除方法时应该考虑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我国城市污水中,由于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影响其在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我国城市污水中,由于重金属含量过高,影响了其农业中的综合利用.本研究旨在探索污水处理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对水中重金属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个小试规模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HR,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处理低浓度人工合成废水,分别接种厌氧消化池泥和好氧活性污泥,考察了反应器启动的情况,结果表明:好氧活性污泥能启动处理低浓度废水的ABR,但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养驯化过程,启动较慢;接种厌氧消化池泥的反应器34d完成启动,化学需氧:N(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与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Bed)试验的对比表明,ABR是一种适合处理低浓度废水的高效厌氧反应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问题倍受关注。首先分析了污泥的组成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两方面出发,探讨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污泥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幅较大,且存在重金属超标的环境风险,因此对污泥的监控是土地利用的前提。另一方面,由于污泥中含有丰富的硅和铝,可在陶瓷和化学键合陶瓷建材制备中起凝胶作用,为污泥的建材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