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对成长经历的的原生态描述,并借此表达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层思考。女作家们成熟的现代意识和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她们在实践中对“生命化”写作传统的自觉继承和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系统的叙事策略,构成其热衷于成长叙事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2.
萧红、迟子建的乡土小说为中国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带有女性特征的抒情文体.儿童视角、散文化结构和自然明朗的叙述语言,赋予了萧红、迟子建小说生趣盎然的迷人意境和诗意的抒情气氛,构成了两位女作家乡土作品特有的价值追求和美学风格,为现代乡土抒情小说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任玲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34-134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是在现代第一代女作家创作进入沉闷期时出现于文坛的新秀。从梦珂、莎菲到丽嘉、美琳,丁零在早期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生动地展示了20 ̄30年代知识女性逐渐成长的历程。理想破灭——苦闷彷徨——矛盾反抗——向往革命。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有一批女作家对九十年代逼仄的女性写作进行了反拔,她们尝试着选择男性视角,打破了先前女性写作以自我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并且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人类生存的困境,将女性写作从房间叙事和酒吧叙事中解放出来。她们以一组“小女人”形象揭示出生之艰辛,也传达着生之美好,她们以一种健康明朗的写作姿态推动着女性写作走向开阔走向深广。  相似文献   

5.
目前,评论界多从内容或语言方面评析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小说,而对其小说的巧妙叙事结构关注尚少。本文以《逐爱的女人》为例,试图从往复式结构、蟠蛇章法等方面解析该小说的叙事方式,并阐释这种结构对小说主题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在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张爱玲的翻译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女性、还原女性原作形象、增补和强化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民族女作家中,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旦·依斯热依勒和哈萨克族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具有自觉的叙事艺术探索意识,她们推出的中篇小说《轨道》和《魂在人间》,为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提供了可供叙事学研究的文本。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特征、民族叙事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10.
普实克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成果,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并在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者功能的对比中,展示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在主观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潮下,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者及叙事视角从中国古典小说的说书人全知视角向第一人称叙事及限知视角转变。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功能从串联社会生活变为叙述自我主体,叙事者开始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并且,中国现代小说作家通过"不可靠叙事"使叙事者与作者或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相疏离,改变了文学革命之前叙事者多与作者或隐含作者的价值判断相重合的状况,体现出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另外,通过典型性处理,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在现代作家笔下具有更为深广的象征意义,利于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作家舒婷的诗文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女性意识在其思想中的发展、演进。作为传统知识女性,其初期的作品多依从男性的价值观,尽显柔顺、温婉的东方女性色彩;而第二时期的作品视角多从男女两性的平等展开,有意识地选择了与传统对立的姿态;最终,性别意识成熟起来的作家最终在世纪末放下了性别矜持,走向了自信、自立、自然的女性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日本文学史中明治、大正时期的女流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指出了女流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姜秀艳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79-82,86
近10年关于朱淑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对朱淑真生平事迹的考辨,能够突破史料不足的缺陷,更多的从作品本身寻找内证;对其作品的研究能突破男性文学的标准,在女性文学的背景下进行审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框架建构上仍是以男性创作为主,有意或无意地排挤了女作家与女性作品,这不仅遮蔽了古代文学的原貌,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师范学院女生体育健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法、访谈法 ,对杭州师范学院女生的健身状况作了调查、分析 ,认为该院大部分女生能参加健身锻炼 ,但能保持经常锻炼行为的学生不多 ,并且大部分女生的锻炼缺乏计划性、科学性 ,这跟全民健身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  相似文献   

16.
先秦至汉魏六朝的部分文学作品,表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及其最终大胆抗争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为争取人生自由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冰心和丁玲两位女作家在现代新女性面对不可能的选择时作出各自的选择。冰心高扬“爱的旗帜”,表现“家”的温馨,歌颂“圣母”之爱;前期的丁玲展示女性的欲望和活泼的生命力,致力于与男性世界争一片天空。两位女作家对女性意识的不同回答,成为关于女性解放的极有代表性的两翼。  相似文献   

18.
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樋口一叶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不幸的、痛苦的女性作为主人公。作家将自己的女性身份融于其中,在文坛上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作品。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以小说中登场人物所说的"梦"为主线,从作家对小说人物的性格及命运的设定,探究一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女性主义的方法来解读建国后中国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透视出不同时期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和女性意识的发展脉络.女画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时代--女性意识缺失;20世纪80年代--女性意识萌芽;20世纪90年代--女性意识崛起.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和沈从文以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女性生活作了大量细致深入的描述,并通过对女性的描写来着力刻画一种对他们生活产生过影响并积淀在其思想和心灵深处的女性美,表现出他们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偏爱和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