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能源植物狼尾草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能源利用为目的的狼尾草品种筛选评价模型,从生产性能、生物质理化性质、生态适应性以及经济指标等四个方面评价不同狼尾草品种的利用价值.生产性能,单位土地面积的生物质产量是品种筛选评价的首要指标;从乙醇生产角度出发,理想的品种应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和较低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采用直接燃烧、致密成型、热解气化等利用方式,则要求理想的品种应有较高的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较低的灰分含量.此外,多年生的、能够利用种子繁殖建植草场的、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品种,有利于降低生物质原料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香樟叶生物质炭制备及其吸附孔雀石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温度300℃、450℃、600℃、750℃下热裂解香樟叶制备香樟叶生物质炭,采用比表面积仪、扫描电镜、热失重仪表征了香樟叶生物质炭的物理性质,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制备的香樟叶生物质炭吸附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的性能.结果表明:450℃、600℃、750℃制备的香樟叶生物质炭为一种对热稳定的大孔和介孔吸附材料,并对孔雀石绿呈现优良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遵循Langmiur模型.结论:在450℃、600℃、750℃条件下制备的香樟叶生物质炭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处理含阳离子污染物废水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均匀性好、活性高的铁铜复合载氧体的制备方法,并探讨了碱金属对载氧体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固体生物质燃料、载氧体及适量增加混合物中碱金属含量进行混合热解的方法,通过对产物进行XPS表征分析,讨论碱金属对载氧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质中的K元素含量不断提高后,载氧体中的Cu~(2+)大量减少,生物质中碱金属的含量增多将降低载氧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五种天然木质类生物质(白桦、黑皮油松、樟子松、栎树、黄檗)的热解过程及其表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是在氮气气氛中分别以10、20、30、40、50℃.min-1等加热速率和40~60,60~80,80~100,100目等粒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几种木质类生物质的非等温热解只有1个剧烈失重阶段。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粒径的增大,生物质的最大热解速率提高,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木质类生物质的热解机理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粒径的增大,其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增大,lnA与E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现有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在结构上存在生物质燃烧后不能自动出渣,不能自动加料,燃烧不完全,配氧不合理以及火力大小不好控制等诸多缺陷,而导致操作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由于燃烧不完全,而使得生物质在燃烧时出现黑烟,烟尘量大,严重污染环境。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能实现自动进料、自动排渣,避免燃料在燃烧后结渣,且合理配风,使燃料完全燃烧而利于环保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能源发展秸秆发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生物质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研究的诸多热门课题之一.将生物质能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在国外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用生物质能转化为其他能已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质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  相似文献   

7.
【目的】生物质能源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发电、供热领域中,是优良的可再生能源。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率是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结合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生物质能源的形式出发,对不同供热方式进行阐述,并结合生物质供热应用项目,分析河南省生物质能发展利用情况。【结果】研究表明,生物质能供热低碳环保、经济可行,利用河南省资源禀赋和农业优势,可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潜力巨大。【结论】加快推进城乡及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供热,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对加快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实现清洁供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川省茂县推广的生物质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生物质炉推广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变量取值方法及范围,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最后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验证模型精确性,促进生物质炉在更多地方推广,为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木质类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技术,考察了杜松、黄玫瑰、红皮云杉和暴马丁香等4种木质类生物质在30~800℃温度区间内的热解特性(N2气氛下)以及升温速率(10、20、40和60℃·min-1)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类生物质的非等温失重过程主要由失水、剧烈失重和缓慢失重三个阶段组成.主要失重温度范围为249~428 ℃,其中挥发分的初析温度(Ts)为249~308℃;微分热失重(DTG)的峰值温度(Tmax)在349~408℃之间;最大失重速率(Wmax)为458.8~2700 ug·min-1.木质类生物质热解活化能(E)为43.51~52.48 kJ·mol-1,指前因子(A)为1.3 × 102~3.6×105 min-1.随升温速率(β)的增加,E增大,Ts和Tmax升高,Wmax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生物质热风炉存在结构设计简单,不能自动加料,燃烧不完全,配氧不合理及火力大小不好控制等诸多缺陷。由于燃烧不完全,因此,生物质在燃烧时出现黑烟,烟尘量大,严重污染环境。本文设计了一种使用生物质颗粒作为燃料,能实现自动进料、自动排渣且合理配风,使燃料完全燃烧而利于环保的生物质热风炉。  相似文献   

11.
星星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的数学拟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嫩盐碱草地上,我们对人工种植在碱斑土壤上生长一年、二年、三年、六星星草坪以及野生的天然星星草地中的星星草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数学拟合。用Logistic曲线拟合时,抽穗期以前拟合情况较好,但不能很好地拟合星星草种群大生物量后衰老的过程。用一元多次曲线则能很好地拟合星星草种群地上生物量随生育时间的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春植物是温带夏绿林中的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类群,在充分利用光能和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6个夏绿林型中的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特点的研究,初步掌握了不同林型下及各林型总体情况的早春植物层片总生物量的基本特点和生物量的种群结构特点,初步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的总生理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其范围为7.88-23.22g/m,各林型平均为14.30g/m;在不同林型下早春植物层片生物量的种群结构均以黑水 化(Anemone amurensis)占主要地位,在每个林型中,其生物蜈基本上都占层片总生物量的40%以上。此外,本文对早春植物的个体生物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春植物的含水率均较高,干鲜重比率一般都在10-25%这间,平均为20%左右,同时早春植物的单株生物量与其株高和冠幅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利用株高和冠幅模型进行定量描述,并通过利用不同林型下片的平均株高和冠幅对整个层片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统计检验表明差异不明显,说明了这些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通气状况与氮素形态对水稻和旱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通气状况与氮素形态对水、旱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与不通气相比,通气明显的增加了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同时验证了水稻喜NH4^ 和旱稻喜NO3^-的吸收特性。叶面积测定与地上部生物量的趋势完全一致,表明这种生物量的增加与光合作用增强、光合面积增大有关。植物地上部全N、P、K含量测定显示,通气状况与氮素形态对水、旱稻生物量的影响与N、P、K营养元素的吸收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地调查法于2012年7月对马銮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分析,根据游憩资源开发的程度及游憩人数,将研究区域分为重度游憩利用区与轻度游憩利用区。结果表明:马銮湾重度游憩利用区与轻度游憩利用区采样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都为4种,其中环节动物1种(长吻吻沙蚕(Glycera chirori))、节肢动物1种(弯螯活额寄居蟹(Diogenes deflectomanus))、软体动物2种(斧蛤(Donax variabilis)、鲳螺(Umbonium vestiarium))。受游憩活动的影响,游憩强度越大,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就越小;轻度游憩利用区中低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重度游憩利用区;从垂直分布看,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及生物量从中潮区至低潮区呈下降趋势;两个区域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游憩干扰是造成沙滩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我国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及现状.认为对于森林土壤功能微生物分布的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法,通过考察9个苇状羊茅品种(系)在4个盐浓度下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来研究其耐盐性.形态指标主要有存活苗数、相对株高、生物量.生理指标主要测定了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存活苗数、相对株高和生物量呈递减趋势,脯氨酸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递增趋势;此外,还从中发现3个品种的耐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抗氧化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一些地区的温泉和近热源的土壤以及污水中分离到10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对其生长量,蛋白含量和抗氧化化酶活力及其电泳图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生长量与蛋白一之间呈负相关趋势;POD、CAT和SOD3种抗氧化酶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细胞内组成了一个连锁互补的重要的抗氧化酶体系抗氧化酶活性高的T926菌株表现出具有很高的耐高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树干解析计算分析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18 a生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eii)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拉氏栲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分别达到16.4m,15.85 cm和0.17 m3,期间分别出现5次、3次和1次生长高峰,按生长高峰出现年份先后顺序依次为胸径、树高和材积;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曲线起伏波动较大,且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出现多次相交,材积各生长量曲线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将拉氏栲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与林龄进行回归方程拟合,拟合效果理想;拉氏栲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干〉枝〉根〉叶,各器官含水率表现为叶〉根〉枝〉干,单株平均含水率为41.9%;拉氏栲种群生物量为189 133 kg·hm^-2,种群净生产力为10507.39 kg·hm^-2·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