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汪东林  程禹  吕秋玲  刘成 《工程与建设》2022,36(1):49-50,58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地上空间资源逐渐满足不了人口发展带来的需求,因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得到迅速发展,于是如何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有效及安全的利用成了当前工程勘察的主要着眼问题.文章从工程勘察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专业中的应用和实践教学方面,阐述了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和施工监测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应用,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本文依托国内外实际,浅析了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的模式和方法,并针对绍兴本地情况,提出了绍兴市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学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旨在为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以及生态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国柱 《科技资讯》2008,(35):44-44
数字城市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数字城市的背景下,城市测绘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证了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重点讨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测绘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从宏观上为城市测绘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包装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上相关行业对各类包装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逐步加大。作为这类人才的主要输入基地,高校包装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迎来了一次新的、全方位的挑战,也面临着一次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在机遇与发展并存的同时,包装工程类课程教学的再定位与教学改革必然会引起高等学校相关教师的关注。包装机械作为包装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开设包装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都把包装机械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笔者根据包装机械课程的特点,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应用韩语专业,原本乐观的就业前景开始变得竞争日趋激烈,文章分析了高职韩语专业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开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我国目前深基坑工程总体而言,尚处在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超前的状况。本文深入研究了深基坑工程施工发展情况、技术现状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粟彬  丁世宁  杨旭旭 《科技资讯》2010,(10):215-215
21世纪将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新世纪。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展步伐很快,人防工程是城市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抗灾救灾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工程。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使用功能等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中,并应保留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新纪元,以深长隧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不断向"长洞线、大埋深、高应力"方向发展,我国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地下工程突发灾害灾变机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缺少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导致重大地质灾害长期处于被动防治局面。重大地质灾害防控已成为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突涌水和围岩垮塌灾害为代表,系统阐述灾变机理、灾变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害主动调控技术,结合世纪工程川藏铁路与渤海湾通道工程,论述了中国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地下工程重点突破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可为地下工程灾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同时,列举了适宜地下空间的建设项目并推荐了规划内容。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了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并有效的证明了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地下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以北京市丰台科技园三期地下空间规划为例,详细探讨了精细化地下空间规划的设计要点。从如何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引出地下空间设计导则的编制,以城市设计导则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从人的角度和活动入手,为营造"近人尺度"的地下空间环境提出引导性建议,同时又从城市层面,深入研究地下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道路、绿地、城市市政工程及商业开发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刚性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地下空间设计导则被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节,成为地块出让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初步构建了控规和地下空间设计导则共同控制地区建设的精细化编制体系,以期为建立成熟的城市立体化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几个平战时期上海市地下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概况,指出地下人防工程设计应以平战结合、经济合理为主导,并力求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人类生存领域而实现我国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加快人防工程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较为客观地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是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依据。提出熵权-层次分析法以实现权重的客观分析计算,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并使用ArcGIS生成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非常适宜区占研究区面积的22.64%,适宜区占34.41%,一般适宜区占35.90%,不适宜区占7.05%。该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可以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整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风生水起。然而,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评估的重视却十分不够,且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评价体系是缺失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评价标准的缺失。国家层面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缺失,地方立法活跃。当前,应当确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基调环境评价标准,以便于事前预测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实现地下空间开发中环境评价标准与环境评价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围绕学校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分析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比较了有关高校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确定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实行学分制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营造,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着积极、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城市地下交通空间景观营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动态景观元素,望其对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建设,城市形象塑造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应力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地下空间顶部和侧壁应力的分布规律,为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和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为分析地下空间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对郑州市的工程地质相关资料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工程地质特点,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认为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敏感工程地质因子主要有淤泥质土、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钙核富集层。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为了研究工程地质敏感因子可能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对淤泥质土、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钙核富集层的分布范围进行精确刻画,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已接近10000人/km2,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此,新加坡政府对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先后开发建设了一系列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地下空间工程,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网系统、地下储存库、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等。其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介绍新加坡一些典型地下空间工程案例,探讨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所取得的科技攻关成果,从而汲取其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南宁市城市轻轨线路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提出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思路.为推进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