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世界博览》2008,(13):81-81
《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若有心去翻阅本世  相似文献   

2.
游苔莎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文章分析了游苔莎的性格特征,认为导致她走向悲剧的根源在于她本人性格中的种种弱点.今天研究她的悲剧仍有现实意义,人们可以从她的自我毁灭中吸取教训,以作"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3.
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不仅指她失去了庄园和先前的社会地位,更指她由于失去这些而造成的心理错位.虚荣导致她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溃,而在此过程中,性爱却是不可忽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李璇 《创新科技》2008,(3):62-63
阳春三月,纸鸢纷飞,正是踏春郊游的好时节,除了嬉笑的人声,我们是不是发觉少了点什么?这个春天有些安静,虫鸣鸟语,这场大自然的盛宴里成员寂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默剧?本期我们推出的书籍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虽然是本老书,但是经过近50年的风云洗礼,依旧影响力巨大。如今,在蕾切尔·卡森女士诞辰100周年之际,《寂静的春天》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修订再版,以纪念这位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寂静的春天》发表以来,生态文明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里所说的“生态”是指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一切,而“文明”则代表一种社会形态。远古的时候,人类敬畏自然,生活在听任大自然摆布的“原始文明”中。随着种植和养殖活动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力有限,人口总量不多,人类社会基本上仍然处于从属于大自然的状态。近300多年以来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6.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使女的故事》是当代"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之一。我们可以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中再现的一系列毒性话语,并指出这些毒性话语与被誉为"毒性话语开端"的《寂静的春天》及现实中的生态灾难、环境正义运动等有着紧密的呼应,它体现了阿特伍德深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 "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图书推介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定价19.80元这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都来关注环境保护事业的图书。该书的出版曾迅速引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就对人类发出这样的警告:"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一样。"时至今日,科赫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在大发展时代下的今天,人们的耳边总是充斥着各式各样人为制造的声音,城市、近郊、乡村,甚至在偏远、辽阔的森林公园,都无法避免人类噪音的入侵,即使是去想象一个寂静之境也变得异常艰难。根据一份名为《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的报告,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杀手。然而可悲的是,面对噪音,人类逐渐失去了宁静的力量。在此背景下,生态环保主义者戈登·汉普顿和生态作家约翰·葛洛斯曼撰写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于2014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中译本,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以其生动优美的叙事,为读者推开了一扇思索的大门,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破坏、噪音污染的反思;同时,也凭借其富有哲思的笔触,唤起了人们对"寂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工业化取得最大成就的时期,也是环境公害最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空气、土地、河流、大海所遭到严重的破坏均超过历史水平。最早意识到这些环境和污染问题的是一些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学者R·卡森(Rachel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鸟叫没有生机的世界,那是一个死寂的春天。这本书的出版使美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民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的威胁。这本书引起了一场关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空前大讨论,这场讨论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4月22日地球日的诞生。这一天,占美国十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13.
正《寂静的春天》让全世界注意到了滥用杀虫剂给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以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对于水源、土壤、动植物甚至人类自身的严重危害。意在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揭示环境污染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它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人类对这些化学品的日益依赖蕴含着尚未被充分认识的实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生态脆弱性、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暴露在威胁之下而具有的敏感性和恢复力.生态脆弱性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作为生态脆弱性之极端表现的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出现,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现,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否定.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引发了生态伦理内部的扬弃,即超越绝对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对立,走向相对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论语><孟子>等早期儒家文献论述了儒家思想的和谐特色和儒家的和谐主张.儒家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的思考,尤其是对人际关系常与变的思考有伴随人类社会的永久价值;儒家为人类规划的理想社会,在经过20世纪各种实验的兴奋和沮丧,对结果公平、实质公平失去信心后,更显出了它的光彩.如果人类有更高的自觉,迟早会体会到儒家的思考和主张比所有未行的设想和已行的制度--包括现在世界上声势最大的一人一票的票选体制--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罗莎&#183;卢森堡既批判了民主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倾向,也预言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走向极权主义和寡头政治的必然结果,她在反对教条主义和主张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提出有别于伯恩斯坦、也不同于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1962年,人类首部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举办,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之后,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愈发重视。进入21世纪,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环境问题更加突出。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召开,确定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召开,发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发展目标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8.
<神曲>以爱为主题,作品中,但丁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导下游历"三界",由此生发出对"爱"的思考人类的爱应该由世俗的情爱上升为神圣的至爱,即人类必须由爱引导,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人类理性的情爱应升华为信仰的至爱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欲望号街车>善用象征手法,勾勒女主角布兰奇的悲剧一生.欲望、死亡、疯癫则是建构其悲剧三个主要象征物,它们的交互作用赋予了此剧一种奇妙的张力,而布兰奇的悲剧性则在这种张力中得到了彰显.本文试对布兰奇的象征之旅作一阐析,解构她个人同时也是她代表的没落的美国旧南方贵族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伊丽莎白是简@奥期丁的<傲慢与偏见>中最生气勃勃、最能吸引人的女主角,她身上表现出多元化性格,使之成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人物."她不仅是位出色的演员,也是位对周围世界敏锐的观察者.她异常活泼,情绪饱满,富有勇气、活力和才智,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感受力.她具有充满理智的杰出的反思能力,阅历丰富,能随机应变,善于分辨真伪,忠于理想的爱情观,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值得珍惜和仿效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