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分析隧道爆破对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影响,以武靖高速第三合同段矮子寨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FLAC3D软件模拟隧道爆破开挖施工过程,并计算分析爆破施工对邻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存在失稳状态的边坡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边坡安全稳定.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效应会极大降低邻近边坡的安全系数,并且会加大边坡地表位移沉降;锚杆支护有助于提高振动荷载作用下处于失稳状态下的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0.引言:隧道施工中,因为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结构,所以隧道施工中围岩的稳定和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非常重要,因此在施工中应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一、隧道开挖1.洞口开挖。洞口工程是整个隧道施工的控制工程,因此在洞口开挖时应确保洞口的稳定和安全,先根据地质资料控制好边坡和仰坡的高度及坡面长度,做好边坡的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市九州隧道为研究背景,以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前处理模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进行后处理计算,对隧道进口段进行三维动态施工分析.基于全断面法及短台阶法开挖,探究不同开挖方式对洞口未支护及已支护边坡的位移、稳定性安全系数及塑性区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对边坡竖向位移影响较水平位移强烈,水平位移波动较大的区域位于一、二级边坡的中下部;隧道开挖导致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降低,采用全断面法与采用短台阶法分别降低29.8%、19.8%;塑性区域分布集中于边坡的坡肩、坡趾及隧道的左拱肩、右拱脚附近区域,应对相关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尖峰岭隧道作为典型工程实例,根据地质勘查成果选择典型断面布置合理的测孔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随着隧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一定会受到影响,边坡含水状态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要加强边坡防治措施.利用midmas-gt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导致的位移和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后的位移变化和应变变化比未开挖时要显著增大,隧道洞口段是引起崩塌、裂缝破坏的主要地段之一,故洞口段边坡的稳定性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任惠国 《科技资讯》2007,(30):64-65
通过对边坡土层参数和边坡稳定分析,采用土钉墙对边坡进行支护治理,有效改善了土体的结构,弥补了土体抗剪、抗拉强度低的弱点,形成一种主动制约机制的支护结构,显著地提高了边坡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建的道吾山隧道为单洞三车道特长一级公路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跨径16.85 m,开挖面积163.55 m~2,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变更后采用三台阶七部法施工。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结构安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台阶七部法施工运用在三车道隧道Ⅴ级洞口浅埋段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溶隧道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稳定性与隐伏溶洞位置分布有关.本文通过Midas/gt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隐伏溶洞不同位置组合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隐伏溶洞群分布在隧道上部时,对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当隐伏溶洞群分布在隧道下部时,若拱脚位置同时存在溶洞,则会对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与围岩变形产生较大影响,若拱脚位置无溶洞则对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不大;隐伏溶洞群分布在侧部对隧道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堰沟隧道麻柳湾端洞口边坡地处岩堆体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岩堆的存在严重弱化了边坡的稳定性。文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堰沟隧道麻柳湾端洞口边坡在自然状态、暴雨及地震状态下的稳定性,研究了锚杆抗滑桩加固作用下的加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地震对洞口边坡的影响很大,地震的影响尤甚,在没有加固措施的情况下,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很差;通过增加锚杆抗滑桩加固后,锚杆轴力在暴雨、地震状态下急剧增加,加固效果显著。计算结果对堰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善土钉支护边坡稳定的极限分析设计方法,对土钉支护边坡稳定的极限分析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传统条分方法,建立了土钉支护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式.同时,采用该计算式与规范法分别探讨了重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土钉抗拔力以及土钉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初步表明:本文公式与现行规范法分别构成了土钉支护边坡安全系数的上下限,可为综合评判土钉支护边坡的稳定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托大理—瑞丽铁路澜沧江大桥桥隧工程边坡,通过大量的工程支护处理措施研究,探讨桥遂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支护处理方法.在查明坡体结构、建立坡体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和强度折减法对桥遂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同时考虑桥梁结构建设和两岸遂道开挖施工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岩质边坡存在的受软弱结构面控制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和浅表层局部碎裂岩体的稳定性问题,分别采用不同的支护措施.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应以建立工程地质模型为基础,边坡支护设计应与工程结构建设相结合,信息互馈,动态设计,以确保工程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安岚二级公路瀛湖隧道进出洞口边坡为强风化千枚岩,地质破碎,整个坡面均为松散坡积土,进洞难度较大,采取大管棚套拱复合支护技术,确保了隧道安全,较快的通过了洞口不良地质段。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该隧道进洞管棚套拱复合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隧道洞口通常处于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施工中容易发生仰坡坍塌、冒顶、衬砌结构变形开裂、难于安全进洞等情况.以厦蓉高速公路老寨隧道为例,针对浅埋、偏压及洞口段围岩破碎的情况,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洞口段隧道支护结构的应力、塑性区发生发展规律、变形等进行研究,得出了隧道洞口段开挖过程中应力分布规律、塑性区的分布及破坏特点、变形与隧道开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南省济邵高速公路的王坑隧道洞口滑坡问题,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达不到稳定性要求,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采用抗滑桩结合地表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利用有限元法对滑坡体治理后的稳定状况进行分析,并与滑坡体治理前的稳定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抗滑桩加固方案能够达到滑坡治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阳澄湖隧道基坑工程具有土方开挖量大、地质条件差以及所处位置特殊,紧靠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的特点,严重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开挖进度。工程设计采用分级放坡开挖,边坡采用网喷+土钉联合支护结合井点降水的开挖支护方案。针对基坑稳定问题,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对基坑边坡两个典型断面的整体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和抗突涌稳定性进行验算。同时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边坡变形、塑性区开展等结果进行计算,验证了基坑施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节理化岩石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稳定性分析对公路高边坡的加固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地质调查数据,运用常用的边坡岩体结构分析法和赤平投影方法,对广东某省道公路一处曾发生滑坡、崩塌破坏的节理化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确定:该段边坡存在继续崩塌破坏或平面破坏的可能,原开挖支护设计难以维持边坡的稳定,进而提出了系统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6.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处治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洞口段大变形的治理方法,以临吉高速公路松卜岭隧道洞口段为工程背景,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隧道洞口段处置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监控数据,对处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所处地层围岩软弱破碎稳定性差,加之地形浅埋偏压,导致进洞施工下沉量过大。临时仰拱和设置双液注浆小导管共同作用连接纵向钢拱架,可有效改善围岩变形提高支护能力,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并为同类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考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与土体协同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土质边坡的破坏模式,考虑预应力锚杆中施加的预应力对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复合土钉支护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模型.推导计算机搜索法的边坡复合土钉支护滑移面动态搜索模式,实现随着复合土钉设计参数变化的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动态分析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地震作用下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问题.编制复合土钉支护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程序,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这种稳定性分析模型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复合土钉支护边坡的最危险滑移面及其对应的稳定系数,具有较高的可靠度;该计算方法对土质较均匀的黄土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边坡因失稳而发生滑坡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探究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理,进而对边坡进行针对性治理。本文以贵州省境内某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该边坡的岩层岩性,并利用真实破坏过程分析方法(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对该岩质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破碎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支护前后边坡滑移面均出现在破碎带与基岩的接触面。锚索支护极大地提高了边坡的安全系数,无支护时边坡安全系数为1.1,边坡较不稳定;支护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64, 边坡稳定。边坡失稳破坏过程伴随着声发射能量的变化,支护前后均表现出缓增-激增-平缓的演化规律,因此,边坡发生灾害过程可以通过能量监测实现预警预报。研究结果对贵州省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机制的研究和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洪良  刘鸿俊 《工程与建设》2006,20(5):511-512,515
在山区隧道工程中,连拱隧道受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其施工安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大田连拱隧道进口高边坡的处理分析,以及实施中对边坡监控量测数据表明,对隧道洞口高边坡的变形以及位移收敛能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阶段施工困难,监控量测等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有力措施。某新建高速公路隧道地处湘西南地区,洞口偏压、围岩软弱,进洞阶段适逢雨季,洞口开挖后出现了大面积的初期支护开裂、混凝土剥落,洞口地表开裂,截水沟压溃,严重影响隧道安全和稳定。将监控量测纳入隧道施工过程,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指导施工,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