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人类重要的致死病因。肿瘤化疗为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限制了化疗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已有rhG—CSF、rhGM—CSF及EPO上市,可促进化疗病人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增生。但防止化疗后血小板缺乏、出血,仍无临床用药,化疗后因血小板数量剧降而导致全身性出血和颅内出血已成为化疗限制主要因素。白细胞介素11是人体内分泌的一种多功能因子,可以刺激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及巨粒细胞成熟,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并增强其功能。因此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骨髓抑制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且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通过对患者用药前后血常规的检查,观察恢复天数和用药前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比较不同骨髓抑制时期给药后患者的恢复程度,以此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显著升高,恢复正常值平均需要2.72 d,药物的有效率为96.50%,其中Ⅱ度骨髓抑制患者治愈率可达到100%.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骨髓抑制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最佳给药时机为Ⅱ度骨髓抑制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对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疗效。方法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90例,采用开放自身对照的方法,第1周期复方阿胶浆20 mL/次,每日3次,化疗当天开始口服21 d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占77.5%,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的占85%,血小板升高的占52%。结论复方阿胶浆能够改善造血功能,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在一定程度上能预示患者的出血风险,故对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和患者出血风险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对于临床上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及抗血小板药物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血液病、心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内分泌科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抗凝药物的监测、疾病辅助诊断和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开展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技术是临床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患者治疗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严格的保护性隔离和安全防护以及严密的观察和有计划的治疗护理,32例患者中4例出现发热,并发上呼吸道感染,2例出现口腔炎,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患者血常规检查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加强保护性隔离及安全防护,提升白细胞及血小板,预防及控制感染和出血,是癌症患者快速安全度过重度骨髓抑制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rh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9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普药组34例。观察组应用rhG-CSF150g/d,1~5d,皮下注射。普药组则选用利血生等普通药物治疗,连续口服7d。当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降至最低值后回升超过5×109/L达2次以上停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平均值及ANC平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轻度骨痛或肌痛、乏力。结论:rhG-CSF可减轻化疗后ANC降低程度,缩短ANC减少的持续时间,促进ANC的恢复,降低感染发热的发生机会,无明显毒副反应,可作为肿瘤化疗中有价值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对肺癌化疗中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引水 《甘肃科技》2009,25(7):134-135
观察参麦注射液减轻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治疗组38例,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滴注;对照组33例,按常规化疗治疗。观察2组全血细胞下降及胃肠道反应情况;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轻微(P〈0.05);参麦注射液具有减轻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作用,能够保护骨髓红系造血,提高白细胞、血小板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化疗是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复杂的发病机制以及耐药性的产生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单一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基于联合给药策略的多药给药系统,具有同时装载多种药物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可控性等特点.主要就纳微多药给药系统的背景以及设计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希望为后来的研究给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成份输血的广泛应用,输注血小板浓缩液(简称Pc)作为辅助治疗白血病、MPS、肿瘤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尤为重要。Pc的制备方法从手工法逐步走向运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法,提高了Pc浓度及纯度。笔者于1995年运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法和手工法制备Pc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临床应用Pc治疗某些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联合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采取相应对策 ,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采取以顺铂(DD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观察其毒副反应 ,并予相应的防治处理。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受抑制及肝、肾功能受损害。通过予5 -羟色胺(5-TH)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止吐 ,粒细胞激落刺激因子 (G -SF)类药物升白细胞及水化、保肝治疗 ,规范操作技术等措施 ,减少了化疗药物所致的各种毒副作用。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通过防范和治疗是可以减轻的。  相似文献   

11.
张亮 《甘肃科技》1998,14(3):32-32
自抗生素临床应用以来,虽然对抗感染治疗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微生物的进化及不合理用药的诱导,耐药菌株日益增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愈合质量,已成为目前用药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通过观察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化疗前、化疗后10d,化疗后3w、化疗后5w的血小板,分男女组,将4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对肿瘤病人的血小板有抑制作用,尤以化疗后10d为甚,在化疗后3w开始逐渐上升,5w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化疗期间的血小板动态变化,防止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KX-21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化疗前、化疗后10d,化疗后3w、化疗后5w的血小板,分男女组,将4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疗对肿瘤病人的血小板有抑制作用,尤以化疗后10d为甚,在化疗后3w开始逐渐上升,5w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上应注意化疗期间的血小板动态变化,防止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张海平  王爱军 《甘肃科技》2016,(15):125-127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的合理性。对临床药师查房中遇到的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用药进行阐述及分析。临床药师对化疗方案中辅助药物的使用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并得到医生的采纳,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可根据化疗辅助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给药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究金匮肾气丸对环磷酰胺造模小鼠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小白鼠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小鼠给予1.2g/kgb.w.剂量的金匮肾气丸进行灌胃,1次/d;在治疗的第7d,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给予50 mg/kg b.w.剂量环磷酰胺进行腹腔注射,1次/w,连续用药35 d。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小鼠称重并采集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体重、中性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P 0.05),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增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在治疗结束后,小鼠的体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 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有效改善环磷酰胺导致小鼠血常规,对肿瘤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金匮肾气丸防治环磷酰胺毒副作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测定 Graves′病 (G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血清 TNF-α ,IL- 2 ,IL- 6的水平能反映 GD病的免疫动态 ,并且与发病机制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王兰英主任医师补益脾肾方联合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低的疗效。56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减少患者给予化疗全程中草药补益脾肾方口服联合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有效率85.7%。补益脾肾方联合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有效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周期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血颗粒配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5例,对照组行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升血颗粒.2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连续使用2个周期.于化疗前1d,第2次化疗结束后2周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过程中,3例患者由于失访脱落,5例患者中途拒绝治疗未完成化疗周期,只有162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可评价病例162例,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2个周期治疗后,在近期疗效方面,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较对照组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联合使用升血颗粒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肝癌介入治疗后1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和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采用插导管至肝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混悬剂(10ml~30ml)。结果:11例中出血发生在介入治疗后3d内有7例,3~7d4例。经内科治疗后8例出血停止,3例死亡。结论: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出血的主要原因,药物止血和降低门脉压力是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法,术前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能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为了研究其机制,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在绿脓杆菌感染时IRF3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整合素是中性粒细胞执行功能的重要分子,IRF3能显著地抑制CD11b的表达.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没有检测到Akt的Ser473和Thr308位点的磷酸化,但发现IRF3抑制Akt蛋白的表达.还发现Wortmannin显著地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CD11b的表达.由此确定,IRF3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与整合素CD11b的表达密切相关,而Wortmannin是重要的抑制剂.可以推测,IRF3可能通过抑制Akt蛋白的稳定而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研究结果将为IRF3在绿脓杆菌感染时抑制中性粒细胞募集的分子机制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