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福利国家”的产生是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结果,社会学家对社会下层贫困现象的调查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政治家对社会福利改革以稳定社会为出发点,企业家希望社会福利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为“福利国家创立了经济理论基础,贝弗里奇报告为”福利国家”设计了蓝图,工党抓住历史机遇创立了“福利国家”,工人阶级为改变经济地位坚持不懈斗争,并把社会福利改革作为胜利成果来保卫。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英国社会福利的起源、发展过程和各种“福利”的有关情况,通过对“福利国家’的分析,英国家社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布莱尔政府的福利改革标志着英国第二代福利制度的诞生.第二代福利以工作福利模式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基本准则,通过新政促进全面就业,以人力投资为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供给体系,实现了市场、政府和社会三者关系的新平衡.不同于传统的消费型福利,第二代福利是一种生产型福利,它将福利支出转化成一种生产投资,因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阻止了英国福利国家发展的颓势,使福利国家制度重新恢复了活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福利及福利国家的概念,分析了福利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阐述了福利国家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社会贫困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济贫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对此,当时的社会思潮普遍要求国家主导济贫事业,"国家济贫"开始成为政府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改善了当时英国的贫困局面,为现代福利国家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福利国家’已变得徒有虚名了”,这是最近英国《经济学家》综合北欧、西欧福利国家大砍社会福利的情况后得出的结论。具体情况如下:英国:目前福利开支只有七十年代的33%,下降了67%。1982年每人年福利费用为2,000美元,相当于1980年4,000美元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英国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有五个显著特点:最早、最多、对世界影响最大、最先提出动物实验的“3R”原则、非政府机构参与执法。欧盟和其他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法,大都是以英国动物福利法为基础,结合本国情况制定的。故研究英国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附加福利征税是近年来税收制度改革的热点之一,澳大利亚的实践为附加福利征税开辟了新的道路,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对附加福利进行征税,但是采取了与澳大利亚不同的征税方式。我国对附加福利的征收问题,态度模棱两可,故通过学习国外附加福利税的相关规定,对我国附加福利征税制度的规定提出制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0世纪英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为例,从福利国家、妇女地位、人口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具体的分析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这一唯物史观的重要论断的正确性,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各种变化的交互影响和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西欧福利国家再次陷入福利危机,重新执政的新左派掀起了新的改革浪潮,英国和德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国所推行的"第三条道路"上的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保证公民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权利的法律职责,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社会救济是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是国家政府的义务。任何人不能够随便剥夺公民的这一权利。本文主要介绍英国、瑞典这两个福利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小涵  陈军 《科技信息》2007,(17):160-160
社会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是"福利国家"制度演变的根本动因,上层阶级、中间阶级及社会下层的不同需求,影响着"福利国家"制度的演变。其中,中间阶级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的主导阶层,他们的需求成为"福利国家"制度演变的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标本,可以取自目前的英国。这种国家资本主义虽然以各种方式干与和控制本国的工业,但它的干与和控制的目的是在继续保证资本家的、特别是垄断资本家的高额利润。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本质.早在一八九二年,英国职工大会已通过决议,要求矿山和煤业国有化。一八九七年,苏格兰矿工联合会亦通过决议,要求将土地、矿山、铁路等收归国有。英国职工大会在一九一○年和一九一一年的两届年会上都通过了同样的决议,认为为了增进公众福利与职工利益,必须采取符合整个社会利益的国有化政策。一九一八年,英国工党在它的政纲上也写着:「根据生产资料的公有与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的福利     
“全民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为掩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而提出的迷惑人的口号。在这一口号下,西方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花样繁多的社会福利措施。瑞典在世界上以“福利国家”著称,一向被誉为福利社会的“橱窗”。本文试以瑞典为例,对“福利国家”的实质作些分析。高工资和高福利瑞典的高工资、高福利,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确实是突出的。据西方统计,在劳动力的价格方面,瑞典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以一九七五年的每小时工资  相似文献   

15.
英国、瑞典等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十分完善和发达,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国正处在创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有这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已经成为新社会的主人。他们正以忘我的劳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不断地繁荣和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已摆脱了过去的贫穷和痛苦,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里,人民政权非常关心改善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福利。我们现在就以石油工人的生活为例,看看他们在短短的时间里,起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在苏联的国土上很多地方盛产石油,尤其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巴康。这里是苏联的石油基地,拥有大批的石油工人。现在这儿的石油工人和苏联其他  相似文献   

17.
5 社会     
, 《世界博览》2012,(22):12-12
“黄金十年”缓解了老百姓的压力 尽管城乡差距扩大,但中国确实建立了福利国家的框架。 英国《卫报》记者在安徽采访时发现,中国农村的孩子现在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和免费午餐带来的好处。中国国内媒体就过去的10年喊出了“黄金十年”的口号。管理部门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政治遗产:建立福利国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蔡丹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10-14,25
战后几十年来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与此相适应,西方工人阶级的阶级构成和生存状况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消失或"中产阶级化"。工人阶级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仍然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仍然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并且由于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阶级力量的壮大,从而更好地担负起了"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刊中刊     
《华东科技》2014,(10):9-9
《经济学人》英国人都懂得,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战胜纳粹、福利国家和苏格兰高地或英国板球一样都是这个国家的伟大遗产。他们本能地知道,自己的身份认同就像是同心圆,相辅相成,互不冲突。然而9月18日苏格兰独立公投之后,这个同心圆可能会少一层,至少不是300年前《联合法案》所承认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理论将福利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理念与市场经济对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的理解结合起来,试图在克服两者片面性或局限性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福利国家模式;它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探索日益成熟化的重要表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应该从理念上入手,从现代福利思想的成熟理论开始。文章从理念角度探究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理念优化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