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有的链接分析研究领域并没有对链接地理属性的作用特别多的进行关注,本论述通过对北京景区案例的问卷调查认知度和景区网站链接的地理集中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链接地理属性对景区吸引力具有意义,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景区吸引力和景区网站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前人研究中,景区网站入链数被解释为景区旅游吸引力,这种解释是否合理还需要对景区链接产生的动机进行分析。针对目前链接动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一个基于指称理论的链接动机分析新方法,认为景区网站域名不仅有指称(即其所指网站)还有涵义(反映了其链接的使用意义)。通过对黄山案例实证研究表明,景区入链的产生不是随机的,具有相同指称的域名可能具有不同的涵义,其涵义反映在其链接的使用意义分布上;景区入链产生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推荐景区旅游,特别是代表黄山旅游的域名(www.tourmart.cn),在其链接中推荐旅游的动机大约占了90%。以上研究结果为景区网站入链数的吸引力解释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从智慧景区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界定出游客、景区管理者、旅游企业、旅游主管部门和社区居民五类核心利益相关者,并对其利益诉求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游客最为关注景区服务、景区管理者注重管理的便捷高效、旅游企业关注的是企业利润、旅游主管部门考虑的是景区的监督管理、社区居民关注的是自身的参与程度.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构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导向的景区智慧旅游框架体系.对智慧景区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万绿湖镜花缘景区成功运用中国古代十大名著《镜花缘》实施旅游开发为例,以体验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文学作品在旅游开发中对实施旅游景区规划、景观建设、文化开发和民俗氛围营造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后的宣传营销、导游服务和消费体验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低碳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由目标层、结构层和测量层组成的景区低碳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角模糊数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以世界遗产地广东丹霞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引导景区往低碳、舒适方向发展,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旅游资源观赏游憩价值、空气质量、卫生满意程度、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四项指标对景区低碳舒适度的建设影响较大,景区要更多的关注"软服务"质量的建设;丹霞山景区的低碳舒适建设质量整体上较好,但在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建设质量则为一般,在以后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丹霞山景区应注意这些问题,努力建设成为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愈来愈成为人们的日常需求。然而,高昂的门票把人们挡在景区之外,景区资源大量闲置,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景区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重新认识旅游景区的产品属性,审慎思考景区的公益价值及管理现状,充分借鉴国外的景区经营管理理念,从资源保护和旅游景区公益性角度出发,重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钟山风景名胜区由城外“走进了”城内;景区内丰富、高品味的旅游资源和谐统一,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集中体现,不仅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甚至南京、江苏发展旅游的根本,同时还担负着建设“文化南京”和“生态南京”的重任.为了实现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建立核心保护景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核心保护景区外围的适度精品开发.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舟山桃花岛为例,在分析桃花岛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将其打造成全景体验式武侠文化主题景区,为旅游者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从而提升景区的品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旅游社区既是旅游景区,旅游接待地,同时也是当地居民.原住民的生活活动区域,旅游业已经成为该社区的主要经济支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和旅游活动,并与旅游者互动进行社会交往,形成特有的旅游社区文化和价值体系。该文在分析禄充村的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社区良好的精神文化形象会赋予旅游景区形象内涵价值,增进旅游吸引力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旅游服务业的特点,精神文化建设可以直接反馈到经济模式的建设中,从而推进整体文化的发展。该文从全员PR的视角提出旅游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问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八景"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是地方文化品牌建设以及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当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景观资源。田东县在打造百越古道文化品牌时可以借鉴传统八景文化来开展田东八景评选,以此来打响社会知名度,提升文化旅游的品味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合理预测景区客流量不仅可以为景区提供参考,更是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九寨沟风景区官网于2012年5月至2021年5月披露的每日客流量数据,运用Python爬取与九寨沟旅游相关的搜索行为数据和九寨沟每日平均气温,构建ARIMA、SVR模型和加入百度搜索指数与日平均气温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九寨沟风景区客流量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于ARIMA和SVR模型,加入百度搜索指数和日平均气温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显著提升客流量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作为一项与文化相关程度极高的产业,它的各部门与环节无时无处不是与文化发生着联系,文化品位的提升关系到景区吸引力的大小。本文以天河潭为例,就如何将地域文化运用到景区旅游开发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安市43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方法,以文化景区空间结构相似性及地理集中指数作为景区空间结构区划的指标,研究发现,西安市A级景区数量以及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空间功能的高度聚合性,旅游区划的综合性、整体性、区内文化相似性的原则,将西安市城市旅游文化空间总体布局为:市内历史文化旅游区,临潼秦皇秘境文化旅游区,终南山户外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5.
莲花山地处山东省中部,与泰山、徂徕山形成金三角.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分布广泛,“儒”、“释”、“道”三教共存,佛教为主,其中佛教中的观音文化居主导地位.近年来莲花山景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按照“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主题定位,打造佛教观光和休闲度假胜地.剖析目前莲花山景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莲花山景区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中外旅游景介文本对比分析发现,“清新福建”英文外宣景介文本存在语篇信息不足、句型单一且句式复杂、选词生僻晦涩难懂三个层面上的问题。为进一步塑造和提升“清新福建”旅游形象,外宣景介文本的改写应以游客为中心,根据景点特征采取增加文本篇幅、增设加粗标题、长短句结合、以简单句和祈使句为主、避免生僻字、采用直接朴实的词汇和使用人称代词等改写策略,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实现游客的期待视野,构建生态、开放、红色、创新、人文、新奇的“清新福建”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泰山旅游产业由于泰山的资源、市场以及游客的诉求均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而彰显出其有别于其他景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将传统的泰山文化与时下的旅游经济联姻,是泰山旅游界面临的一大课题。泰山文化元素主要包括物质化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旅游这一载体,充分挖掘泰山文化的丰富内涵,推进泰山旅游和泰山文化的密切融合,共同繁荣,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郝凤娇  王东红 《河南科学》2014,(8):1669-1673
通过对陕西省394个A级景区信息数据收集,运用SPSS数据统计以及ARCGIS地统计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平衡指数、聚合区划法、趋势分析法、克林格插值法探讨其数量以及等级空间分布结构的均衡性,发现陕西省A级景区数量上呈均衡集中分布;等级上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在综合分析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空间功能的高度聚合性,旅游区划的综合性、整体性、区内文化相似性的原则,将陕西省旅游文化空间总体布局为:长城边塞风情文化旅游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旅游区、关中古文化风情旅游区、秦岭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区、陇南汉江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9.
余洁  王明康 《河南科学》2013,(10):1827-1832
通过构建济南市趵突泉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模型,运用SPSSl6.0分析软件对近300份有效样本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趵突泉景区的满意度主要体现为5个感知维度,并且呈现出景区社会文化、游览舒适度、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旅游设施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景区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泉水旅游产品,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优化景区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央与河南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加之各地人民群众的踊跃配合,时至今日,河南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形势良好。可是在红色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其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基于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旅游业市场化运作中来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必须与河南地方历史文化相融合,体现河南文化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为使游客感受到先进的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将红色文化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结合,把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工作做好,以塑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