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西域文化流入中原的繁盛时期。西域文化对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从西域乐舞、西域音乐两方面 ,来论述西域文化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学界从各个角度对唐代西域文学展开研究,以前未被重视的文人作品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唐代西域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20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相比,近10多年以来的研究者善于利用和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挖掘出唐代西域文学新的文化内涵,加大了对唐代西域文学系统性、持续性、整体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颇具成就的系列性研究成果。文章从唐代边塞诗中的西域研究、唐诗与西域文化、唐诗与西域地理、唐五代边塞词等几个方面对其成就做了回顾;同时,新世纪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也存有明显的不足与遗憾,如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这也是下阶段唐代西域文学研究亟待改观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人施补华在西域有十一年的生活经历,在此期间,创作了250首西域诗,本文从中选取具有较为明显的西域文化特征的诗篇,分别从西域的城市与自然景色、少数民族风情以及其西域诗作中的历史特征三个方面,来揭示晚清西域的城市环境优美宜居、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游牧的生活传统以及对清政府统治者的拥护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诗经》、“楚辞”以外的先秦两汉诗赋 ,探讨其所受的西域文化之影响。《白云谣》、《穆天子谣》、《西王母吟》,是西域昆仑神话影响汉语文学的最早表现。乌孙公主《黄鹄歌》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豪放风格带入了汉语诗歌。汉武帝的《天马歌》,是西域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结果。《匈奴歌》初当为匈奴语歌曲 ,后被文人译为汉语。“汉赋”中涉及的西域文化素材 ,亦时有所见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已有汉地西域诗,隋代数量增加.唐代朝域扩展,中原与边域和周边通商增多,西域都护府都督府与"入幕制度"使诸多官僚将帅文人邀功西域,边地生活和战事成为唐诗的重要内容.边塞西域诗多描写赴边将士之悲壮、离别、思乡与戍边战事之雄浑并形成流派;汉地西域诗涉略边域风貌、风物、技艺、信仰等,尤其于元明都城.清代西域诗亦多戍屯和风情类,较唐代之内容与数量愈多.其风土风习勾连西域文化蕴涵与源流.诗词、绘塑是文化认知的浓缩、透视与情感抒怀,民俗、信仰、艺术、竞技是社会历史文化的要素、载体、镜像.笔者以汉地诗钩沉佐证西域文化于汉地的传入、留存、衍生,所涉汉地西域诗,略汉代及清季,重现古代至晚近尤其中古中国社会之西域文化事象.如走索(走绳、绳技)、杆技("都卢"、缘杆、寻橦),西域音乐(曲式、乐器、乐舞),马球(击鞠、打毬),马术(仪仗立马、蹀马之戏、走马走车),张灯风俗;狮子狮舞(模拟狮舞、舞狮),西域佛教(贝页经、佛赞、译师、佛寺),西派摔跤,葡萄与葡萄酒等,且考其内陆欧亚或大西域(及近东)渊源.这些文化元素,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亦启示,承载文化的除文字包括诗以外,尚有技艺竞技、信仰习俗及其家传族传、壁画雕筑塑像诸记录方式;追寻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西域部分,不应忽略文献正史外的美学载体与民间成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借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的研究成果,对《大唐西域记》中的印度人形象进行解析,进而分析其蕴含的现实的、历史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唐、清两代是古代西域边塞诗繁荣的两座高峰且各具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清两代西域边塞诗的比较分析 ,指出唐代主要开创了边塞山水诗 ,清代主要丰富了边塞风俗诗 ,两代都对西域的旅游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诗中记录和描写了当时流行中原的西域音乐舞蹈 ,这些音乐舞蹈带有鲜明的异域艺术风格 ,并隐含着鲜为今人所知的异域文化 ,诸如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审美、文化与哲学在中国美学的源头本是一体多元现象,近代学科分工独立后,学术研究往往又存在固守各自领域的习惯定势。本文融历史、文化、美学、哲学等交叉研究方法,重在以审美视角观照西域文化,选取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历史尘封的楼兰、胡杨墩、达玛沟、克里雅河等文化景观,展开文化旅行与审美历程,究诸史料,亦颇有据。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聚合的地方,是西域文化的缩影。该地具体文化现象和基本史实揭示吐鲁番绿洲文化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开放性的特点。分析这种文化形成的原因,对于从多视角认识西域文化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研究市场经济理论的西方经济学,被当做世界经济行为的准则,同时它还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正因如此它被教育部指定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这门重要的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是本篇论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由徐崇温先生引介到我国的、产生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进入我国学术界以后,引起了普遍关注,并引发了学界关于其概念界定、性质归属等诸多基本问题的争论.尽管目前我国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至今仍未能停止,也未能对此达成一致的看法和共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 ,包括《旧约》和《新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因此 ,从纪元初期到今天 ,《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14.
王方辰 《科技潮》2001,(9):33-38
今年年初,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的高层领导根据该公司关注生态、关注环保的一贯宗旨,决定资助中国西部的生态建设和藏羚羊的保护工作。他们把这一决定电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才嘎局长。几天之后,一个简单的签字仪式在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部举行。不久,6辆“战旗”牌吉普车、野外装备与200万元资金,逐步落实到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BOT”方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国际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的方式。简要介绍了“BOT”方式的概念、特征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过程,重点分析了引进“BOT”方式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茶在16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由上流社会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平民的饮品,成为西方人必不可少的饮料。茶特有的多种功能使西方人爱上饮茶,并把中国的茶文化融入了西方的习俗,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茶文化。英语Tea源于厦门方言的发音,进入英语后,产生了许多与茶相关的茶事、茶饮词汇,丰富了英语语言。由Tea产生的习语含义简洁,喻意深刻,在词义上,Tea还出现了引申及转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法学的"综合"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法学出现了一个“综合”趋势,这种“综合”表现在三大法学派的相互靠近与“合流”,也表现在一个新的法学派——综合法学的出现;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法学派别的法律思想中的“综合”倾向。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将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但在一个综合的概念下统一西方法学更多地带有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物质本体论”也就是唯心主义所批评的“物质主义”或“唯物主义”。西方近代的物质本体论改造了来自古希腊的“物”和“物质”概念,经过英国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到德国唯物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物质本体论有其伟大的意义,然而也意味着“人的物化”的开始,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而有重新考量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古希腊的悲剧或欧洲古典悲剧中都存在着一种震慑人心的超自然力量.这股力量既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宗教信仰,然而又不能将之混同.悲剧中的这股超自然力量往往正是悲剧得以展开的中心力量.正由于这种力量的不可捉摸、不合规律,在人类的理性思考的范围之外,它才会激起人们内心的恐惧,同时又使人们对身陷其中的主人公施以怜悯.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往往都有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在伊丽莎白时代超自然的力量已不能以压倒性的优势主宰戏剧舞台.悲剧的崇高性与观众的恐惧感,由对自然的观照转向对人物内心的自省.戏剧视野的内向化,必然伴随着戏剧整体气势的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