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是邓小平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80年代初,中国统一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邓小平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他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统一是各种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的暂时缓和,而国家…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中叶,当东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世界出现一个地球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一球两制” 的正确原则.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运用“一国两制” 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一国两制”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主要表现在: 1.体现祖国统一不可动摇 “一国两制”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毫不动摇的坚定原则。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和统一。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发表了《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阐述了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l]“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提出来的。这个构想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出发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1983-1990年间,邓小平在许多重要场合谈到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时,对“一国两制”构想进行了深刻地阐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首先,坚持一个国家是根本、是原则,社会主义是主体,是前提的思想。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中央人民政府将分别在…  相似文献   

6.
请您回答     
1.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指导方针是_。这一方针不仅适用于香港,而且适用于 2.1984年12月17日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1985年为_,并宜布联合国_周年庆祝活动的主艇为 3.历史上4次中东战争先后发生于_、1956、_、1973年。以色列通过这些战争侵占的阿拉伯上地,除巴勒斯坦外,还有__和,其中已于1982年归还埃及。 (答案在本期内找)《请您回答》答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台湾“联合国年”,40,“联合国为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1948;1967;戈兰高地,西奈半岛31请您回答~~…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构想》一文(以下简称《构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12月19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谈话的一部分。这篇著作发表至今有七年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至今天也有十三个年头了。当年的构想,已在实践中显示了并将继续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84年12月中国和英国签定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双方确认:我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联合声明被双方各自的立法机关通过,于1985年互换了文本。1987年4月,我国与葡萄牙政府又签订了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声明,确认我国将在1999年12月20日恢复行使澳门主权。1990年4月已制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的基本法也在起草  相似文献   

8.
在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伟大论断。10年之后,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从而把科技进步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市自1990年作出科教兴市的决定后,1995年,市委、市政府又将“科教兴市、教育立淮”定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并经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淮南市1995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确保了港、澳的繁荣与稳定,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国际争端和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消除爆发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它还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转眼又到了6月。17年前(1985年)的6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就国际形势发表了系统的、极其重要的讲话,一反建国后几十年来“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传统看法,明确提出这样一个科学论断:“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此前,邓小平同志也曾零星地讲过这种意见。正是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作出了这样正确、科学和实事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富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它在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家的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首先 ,“一国两制”构想既坚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又保障个别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政府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这…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统一的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已经在香港率先实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澳门的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洗雪国耻彪炳史册的又一民族盛事,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伟大胜利,它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1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的一个关于和平解决台湾与大陆统一问题的科学构想,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这一构想或国策既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大成果,又促进了统一战线为发展,突出地标志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新格局.研究二者之间的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不仅是统战部门的一大课题,而且对于我们认识当前统一战线的特点,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七日,邓小平同志接见美国财政部长里甘时,谈到搞中国式的现代化,争取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问题。里甘说,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他注意到中国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的途径之一是实行奖励制度,这是和中国过去的做法不一样的。他认为二百年来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经验表明:“物质奖励办法是发展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邓小平同志说: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分析了“一国两制”存在的必然性、内容及其历史和国际意义。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对和平共处思想的运用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贡献以及对马克思丰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于1977年,重新提出了办“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文选》第37、51页) 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以及在他主管指导下中央召开的有关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的文件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方针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文选》第37页)1977年,“四人帮”刚粉碎不久,小平同志从四化急需人才而人才又奇缺的实际出发,在论述普及与提高这两条腿时,着重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1997年,香港这颗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璀灿明珠,经过百年沧桑回归祖国,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庄严的历史事实。 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知识产权方面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1997年7月1日以后,英国知识产权法律不再适用香港,香港如何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律;二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内地与香港之间知识产权法律如何协调;三是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是否适用香  相似文献   

18.
不变与变是事物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体现,对这两方面及其辨证关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在强调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不能变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小平同志论证了“变”的方法论原则及辨证发展观,阐迷了“不变中有变”、“变中又有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先后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自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以来,至今已40余年,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的情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为了“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了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这一方针和政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澳门问题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始终坚持严正的立场,并最终以“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原则,解决了澳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