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它是用其它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本文结合英汉隐喻的实例,从隐喻的认知理论、认知功能等方面来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普遍性,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其认知实质。对比分析隐喻中文化的同一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许迎军  王晓娜 《科技信息》2011,(29):276-276,31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文化反应和思维方式。隐喻是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用一种事物或经验理解另一种事物。隐喻是思维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概念隐喻的创新应用;隐喻是篇章的框架,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深化,隐喻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3.
曹笑芳 《科技信息》2009,(4):147-147
隐喻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现象,通过相似性使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由于文化差异,英汉语言中对动物的隐喻各有其特点,文章对英汉语言中动物隐喻的使用作了比较,强调了相关文化对准确使用动物隐喻、促进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总会用熟悉的经验,按照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来理解周围的事物特别是抽象事物和新事物。因此天气现象这一人类基本经验便常被应用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本文以现代隐喻理论为基础。基于大量汉语语料的分析,探讨了风、雨、雷、闪电等天气现象的三种隐喻化方式和特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隐喻(Metaphor),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英语广告中的功能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传统的隐喻观念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出现在所有领域。隐喻在广告中的不同运用形式,使广告更具创新性,从而实现了其劝说功能。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可以广泛地借鉴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广告经验,博采众长,最后将研究结合到自身的国情中,在本土进行更好地应用与推广,促进广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变异体,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本质上是人们用一种事物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英汉隐喻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8.
貂蝉的隐喻     
隐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事实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从隐喻的本质入手,根据隐喻概念,分析和探究动物貂和蝉以及四大美人之一的人物貂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起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9.
曹欢 《科技资讯》2014,(28):170+172
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费事、低效",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LakoffJohnson(1980年),PerleOshlag(1993年)等学者关于隐喻以及隐喻在教学功能体现的论述的研究,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的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隐喻概念体系,是人们用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之一。结合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了隐喻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几个教学上的案例阐述了隐喻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萌 《科技信息》2012,(16):196-19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是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隐喻性思维在人们的认知和推理中起重要作用。它有其"无意识性"的一面,也有其"有意识性"的一面。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在思维贫困假说和语言贫困假说的基础上研究其"无意识性"的一面。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无意识的隐喻主要是产生于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相对低下的时期,产生于语言的初创阶段。然而,隐喻的认知基础表明,在隐喻结构中,人们也会通过隐喻思维把本来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事物有意识地看成是相似的事物,并把它们相提并论,用已知来解释未知,达到认知新事物的目的。如果考察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就不难发现,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隐喻的"有意识性"的一面,即说话者主动使用隐喻的情况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隐喻性思维"有意识性"的一面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此来论证隐喻的有意识性在人类的交际以及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融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172-I0173
传统的隐喻观一直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功能,直到当代的认知语言学才将其视为一种认知功能。本文针对认知隐喻研究很少以唐宋词为语料这一现状,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及其相关的空间合成理论来分析探讨唐宋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为中文古诗词的情感研究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马静文 《科技信息》2007,(31):238-238,246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现象。文化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目标语思维的能力。隐喻与文化是不可分的,隐喻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所有的经验都在文化中呈现,我们在其中体验这个世界。因此作者认为可以结合隐喻与文化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原则去思考学习并掌握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6.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综述了隐喻理解的制约因素,其中探讨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对应性制约,认知主体的认知力(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的制约,及语境的制约,从而使人们有效利用各因素准确、透彻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7.
基于隐喻以及隐喻生成机制的理解,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本质特征和主要认知理论的讨论作一分析,旨在进一步阐明隐喻现象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现象的认知及其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言使用者双方所处的语境和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语义认知与语用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还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的思维的隐喻性产生了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从语义与语用角度对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巍 《科技信息》2011,(24):I0141-I014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对于不同事物特征建立联系的方式或机制。由于英汉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及体验的不同,对于事物的认识及其隐喻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以白色和white为例,探讨其概念隐喻在中英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英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是语言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运用隐喻,能形象而概括地说明问题,使文字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英语隐喻可分为因袭,陈腐,标准和独创四类。在翻译成汉语时,可采用直译,直译加注,形象转换及意译等处理方法,以求得在功能、形式、文化上的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