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未来,我们也许能通过饮食来控制感染,效果如同药物一样。控制感染就像一场军备竞赛。一方面,药学家开发出针对特殊病原体的抗生素;而另一方面,病原体能在进化中产生抵抗性物  相似文献   

2.
进化论不仅成为生物学家的杨心,还登上了其他学科的舞台.物理学家根据达尔文观点,建立了"宇宙哲学的自然选择论",认为存在"多元宇宙",它是从一个简单的宇宙"进化"成不同的多个宇宙的;计算机科学家借鉴进化的概念和原理,创造出"遗传编程"并广泛应用于寻找复杂问题的最优解答,包括预报天气、优化药物组合等;新兴的进化医学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增进我们的健康;进化发育生物学为研究物种变异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3.
<正>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因开创性的酶定向演化技术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该技术使酶能被应用于横跨医药、消费品、农业、燃料和化学品生产的可持续化学领域。阿诺德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化学专业的莱纳斯·鲍林教授[加州理工学院为纪念著名科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而命名的教授职位]。2021年,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任命她为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联合主席。阿诺德曾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授予美国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  相似文献   

4.
正在生命数十亿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在实验室里加快进化的速度?答案是肯定的。相关科学发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进化是一种伟大的自然力量,科学家则希望在实验室里模仿生命的进化方法,实现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快速进化。这种掌控生物分子进化的方法,被称为"定向进化",也有科学家戏称  相似文献   

5.
不论喜欢与否,在短短的几年里,人类将能掌握自身的进化。在会议厅里,遗传学家和发育生物学家坐在一起,讨论以往曾是不可想象的课题——转基因处理人类胚胎,使他们、他们的孩子、他们孩子的孩子,作出代代相传的改变。这些专家以惊人的坦率谈论用种系基因工程(genn-lineengineering)去治愈致命的疾病,甚至去产生更强壮、更俊美、更抗感染的设计好的婴儿。医生们正准备好作基因治疗试验,用相对少量改变好的细胞(例如肺里的)去纠正一个疾病;而种系基因工程可要改变全身的每个细胞。人们不再需以双亲的实际上不够满意的基因的偶然…  相似文献   

6.
李明  王小明 《自然杂志》1997,19(3):138-140
动物系统进化研究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前的研究都是以经典学科为基础而进行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出现,使系统进化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且结论更可靠,迄今已得到广泛应用,为动物系统进化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变异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以前的假设,即大约4万年前现代人类在非洲出现,从那以后人类几乎没有进化。研究数据表明:人类正在迅速进化,在过去的4万年里,人类的进化速度加快了,特别是在冰期结束后的1万年里。我们已经不同于2000年前或1000年前的人了。  相似文献   

8.
龙亚秋 《世界科学》2005,(11):31-32
美、法三位科学家因发展了分子的换位反应,这一过程给塑料、药物和其他材料的生产带来了革命而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宣言中称: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朝着“绿色化学”前进了一大步——通过巧妙的工艺减少了潜在的有害废弃物。  相似文献   

9.
绿色设计     
李高达 《科学之友》2009,(6):145-147
绿色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是以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设计概念和方法,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技的融入,同时应具有广泛的社会l生和持久性,使绿色设计永远成为未来设计的前锋。  相似文献   

10.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是以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设计概念和方法,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教的融入,同时应具有广泛的社会}生和持久性,使绿色设计永远成为未来设计的前锋.  相似文献   

11.
<正>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利用自然规律替代了从零开始的新生化试剂合成过程,成果颇丰。"工程师的真言,"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认为,正是"保持简单而直白(Keep it simple,stupid)。"阿诺德博士2018年成为历史上第5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她的故事却不那么简单直白,反而有时具有洛可可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一种广泛流行的观点是,人的许多特性比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应特性进化得更高级。但一位进化论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人比猿,至少比非洲猿进化得慢,在DNA水平上,人处于更原始的阶段。自六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家就相信,DNA及蛋白质可能保存着人类过去进化的线索。著名的“分子钟”假说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上:两种源于  相似文献   

13.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融合生物、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推动人类由理解生命到创造生命的革新.体外合成生物学不依赖生命体,在试管等媒介中研究生命活动和规律,是合成生物学重要的前沿领域.作为体外合成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平台,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利用外源DNA或mRNA直接在体外合成目标蛋白质,不依赖于细胞结构,突破传统生物方法的局限,具有简便、快速、可控性强和绿色经济等优点,同时为理解生命进化和人工创造生命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模型.本文综述了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的发展历程、组成、类型、优势等,并对其在高通量蛋白质和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因从智能手机、电脑屏幕以及随处可见的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认识到其发明能潜在地减少全球的电力消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三位出生在日本的科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绿色LED和红色LED已经出现,之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技术的挑战而无法制作出蓝色LED。直到90年代,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和天野浩与日亚化学公司的中村修二成功研制出了蓝色LED。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生物学这些综合学科的产生,生物学新的综合部门——进化生物学也随之产生,并获得了最广泛的发展。它的形成过程反映出现代生物学认识某种反复的特点,值得科学方法论专家们特别重视。的确,存在过生物化学,如果把它变为分子生物学是不是更简单?也存在过胚胎学,如果把它变为发育生物学不是更简单吗?达尔文主义存在于它的现代形式——综合进化论中,如果把它变为进化生物学不是也更简单吗?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生命数十亿年的发展历程中,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化是一种伟大的自然力量,因此科学家希望在实验室里模仿生命的进化方法,实现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快速进化。这种掌控生物分子进化的方法,被称为"定向进化"。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乔治·史  相似文献   

17.
范宗理 《自然杂志》2006,28(1):41-41
一种名叫“转座子”的小分子DNA(也叫跳跃基因),可在基因组之间来回跳跃,造成破裂的基因。这些“不速之客”,有时也起到有益的作用。加利福尼亚的群体遗传学家D.Petrov和其同事,发现了一种在果蝇进化过程中有助于对一定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转座子。2005年7月29日的《科学》上,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报告。德国的一位遗传学家D.Heckel认为:“该报告是群体遗传学家们的一大杰作”。进化遗传学家T.Schlenke说:“转座子在进化中的作用,远超出人们的预料。”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范围内 ,再没有哪种昆虫比果蝇更吸引过科学家的注意力了。自从 1850年一位法国生物家首先发现果蝇那对凸出的眼睛背后两爿脑叶同它的社会行为有关以来 ,这种昆虫就始终被放在实验室显微镜之下了。一个多世纪以来 ,科学家对这种 3毫米长的昆虫绕着受损的水果噬啮、产卵和繁殖等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顾爱科(GuoAike)说 ,果蝇之所以有价值 ,是因为它的控制多细胞机体及早成长的基本遗传机制在百万年进化过程中被保存了下来。根据一位备有详细网页 (www .ecoles .org/VL…  相似文献   

19.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8,40(6):411-419
进化是生命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动力和基础。1993年,阿诺德首次引入酶定向进化技术,而该技术制备出的酶在生物燃料和药品制备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1985年,史密斯首次实现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外源蛋白的噬菌体展示技术;1990年,温特首次将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抗体制备。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的阿达木人单抗于2002年批准应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因此,酶定向进化和抗体噬菌体展示已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并为将来的化学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阿诺德、史密斯和温特三位科学家由于这些奠基性贡献而分享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文章介绍这些技术的发明过程和广泛应用,同时回顾多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停止进化了没有?进化论的下一次爆炸性事件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不论是公众还是权威生物学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人类进化已经结束了,自然选择与我们已经不相干了.换句话说,从石器时代到眼下,人类的进化都没有什么进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